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指向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发展的课堂活动实践探索

作者:漳州市第二中学 郑佳婧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4-03-27

正在加载图片

  图1

  上述读谱活动形式可运用在不同的作品欣赏和歌曲学唱等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借助柯达伊教学法、钢琴声乐的范奏与范唱、边读谱边划拍等手段引导学生唱好乐谱。读谱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个长期训练与积累的过程。在学生基础薄弱且课时有限的学情之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科书素材,在课程教学目标与能力发展之间寻求契合点,把乐谱识读活动贯穿于每一堂课,最大可能地形成知识学习与读谱能力发展的并行、互促与双赢。

  (二)把握课堂导入,强化音乐思维

  “学科方法是人们学习学科知识和应用学科知识的思维策略或模式,只有掌握了学科方法,人们才能快速有效地获取学科知识和求解学科问题。”(5)音乐学科的教学必须贯彻落实音乐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提炼原则,引导学生对音乐本体的聆听及对音乐要素的关注。把握每堂课的导入环节,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承上启下的桥梁,为知识迁移和音乐思维能力发展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回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审美,在课堂自主活动中,在多个教学活动环节形成知识的多次记忆与技能的反复训练中,让知识的巩固、学习和运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对中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由于编写的特殊性,教材直接呈现出来的往往只是学科知识,而省略了隐含在其中的内涵丰富的学科思维过程”(6),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音乐思维训练的实际需要,将众多原本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将相关的课时系列化成相应的单元,这更利于音乐思维能力的形成。

  以七年级上册“缤纷舞曲”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该单元除《溜冰圆舞曲》外,还有《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彝族舞曲》等作品,这些作品的类型分别是圆舞曲、波尔卡舞曲、探戈舞曲及中国少数民族舞曲。把握舞曲风格是欣赏与听辨这些作品的关键,找出核心节奏又是辨别众多舞曲风格的共同路径之一。如表1所示,教师可在这些作品的导入环节,以“温故而知新”为导向设计不同的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形成系统,在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发展音乐思维能力。

  表1

正在加载图片

  (三)融合器乐与声势,搭建音乐合作平台

  课堂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合作氛围,使其在聆听他人、反思自我、适时调整中,不断提高基础音感和音强控制力、听觉能力、多声思维能力,并有助于丰富其内在音乐感受、拓宽音乐视野、提高审美修养。融合器乐与声势的音乐合作活动既能为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创造可能,也能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搭建平台,多层次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利于自评、他评、互评等评价机制的全面建立。做好音乐合作活动所需要的课堂环境创设、课堂乐器准备、课程资源开发等,是各项音乐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1. 分组教学形式

  “当今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提倡小组形式的教学。学生在小组中能够相互帮助,同时学习了如何领导与被领导。”(7)“合作从相互聆听、相互关注开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就是一种培养合作感的较好手段。”(8)从学期的开始,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统一分配或指导学生自由组合,将班级成员分成相对固定的若干小组。建立学生的小组(团体)意识,赋予其在集体中的归属感,能为小组中的相互学习、相互关注、相互聆听、取长补短创设条件。

  2. 课堂乐器的配备

  初中生正值变声期,从嗓音保护的实际需求,到这一时期音准、音域、音量把控暂时受限等方面考虑,器乐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很好地弥补嗓音表现上的不足。器乐的参与还能为读谱、歌唱合唱等教学提供助益。选择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是课堂器乐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以竖笛为例,因其雅俗共赏,便于携带、清洁和维护,以及价位适中等特点,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由学校提供经费为学生统一配置;学校无法统一配置的,教师可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乐器形制、型号等方面的指导,由学生自行购买。从普及的角度看,高音竖笛和中音竖笛都是很好的选择。初中阶段可以参照教材内容的建议直接选用中音竖笛,也可先从高音竖笛开始学习,再随着班级合作活动的开展、声部的扩充等,逐步添入中音竖笛、次中音竖笛等不同形制的竖笛。此外,在入学初期,教师应对全体新生原有的器乐学习情况进行摸底,将有基础的学生所擅长的乐器种类列入音乐合作实践教学的准备范围,并尽可能设计进课堂活动内容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能为班级音乐课堂活动增光添彩。

  3. 基于教科书素材的器乐与声势基础教学

  音乐合作活动必定包含了以演唱、演奏为代表的音乐表现形式,一定的演唱、演奏能力能为音乐合作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以竖笛演奏为例,无论是以吐音、连音为代表的基本演奏法练习,还是以长音、音阶、音程、琶音等为代表的基本功练习,几乎贯穿于管乐器学习的每个阶段。完全脱离基本演奏法和基本功练习的器乐教学难以使学生的演奏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然而将这些基础练习孤立地放在每堂课中,喧宾夺主、枯燥乏味暂且不说,会使原本有限的课堂时间更显不足。“教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课程资源。”(9)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必须围绕教材内容开展。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这要求教师对实际学情和实践需要有充分的把握和考量,把教材当成生成教学内容的基础,进而延伸、超越与创新。因此,深度挖掘、充分利用教科书素材,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实践需要之间寻求融合点,把原本互不关联的基本功训练、基础知识学习、课堂音乐实践联系整合在同一项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以竖笛基础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可从教科书中选取同度进行、级进进行、跳进进行、级进与跳进交替进行,以及含变化音的旋律素材,分别作为竖笛吐音、连音、音阶、音程、变化音等基础练习使用的“小练习曲”。在视唱音乐主题或演奏乐曲环节采用这些“小练习曲”,既能加深学生对乐曲主题的印象,又能兼顾基本演奏法的训练。为了更好地适合乐器的音域,教师可事先对教科书素材进行移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