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科学评价,通过激励评价调动残障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
初中音乐融合教育评价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育人体系的一部分,为发挥评价促学的作用需教师做到以下两大点:一是针对学生融合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激励评价,指引残障学生发现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闪光点,如节奏感较强、舞蹈动作较为新颖、乐于沟通交流等,确保残障学生乐于舞蹈、歌唱、伴奏、表演,凸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回归人本、亲自参与、即兴创造等特点及育人优势;二是针对教师融合教育实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融合教育对策。例如,教师通过评价发现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引入效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故事引入课堂,用有趣的故事吸引残障学生关注民族音乐,还能在品读、表演故事内容的过程中激活想象思维,为残障学生、普通学生基于民族音乐舞蹈、歌唱、表达给予支持,凸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本土文化出发的特点,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视为拉进残障学生、普通学生与音乐艺术之间距离的纽带,使学生能在音乐活动中全情参与,感悟音乐韵律,继而通过评价改进融合教育对策,有效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融合教育课堂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对普通学生、残障学生增强综合素养有益,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夯实理论基础,充分运用融合教育理论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还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融合教育计划,在此前提下优化育人理念,设计融合教育游戏活动,提升融合教育评价水平,继而提高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初中音乐融合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谭雪姣.奥尔夫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黄河之声,2020,(12).
[2]丁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