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是初中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虽然现阶段我国中学音乐指出唱歌教学的重要性,但通过唱歌教学调查情况得知,大部分教师从思想观念上并未重视唱歌教学,日常教学方法也只是简单的走过场,教学效果欠佳。对此本文则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带动唱法和有效朗读歌词等方法分析提高初中唱歌教学有效性措施,望给予音乐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唱歌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音乐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初中音乐能体现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更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却无形中忽视了唱歌能力训练。事实上音乐理论和唱歌有着紧密联系,开口唱歌也是音乐知识的体现,因此提高唱歌教学有效性对音乐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等方面设置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唱歌兴趣。初中学生也毫不例外有爱玩的天性,音乐教师就可设置游戏情境为学生呈现音乐歌曲内容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歌曲中的情感意义。例如在学习《划船比赛》这首歌时,由于学生对比赛场景都不陌生,但如何将学生情绪快速融入到比赛情境中是教师主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在学习这首歌曲前邀请几名学生组成小组形式玩“击鼓传花”比赛,没有组成队伍的学生可作为拉拉队为参加的学生加油助威。这种游戏教学情境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并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情绪,感悟歌曲中的情感,最重要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保持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设置问题情境,只有对问题产生好奇才能不断驱使自身去发现事物本质。对于教学来说提问也是创设情境的方式之一。例如在某教师在讲解《火车跑得快》这首歌中的渐弱和渐强记号时,教师先让学生听原唱并直接告诉学生在歌曲的开头和结尾两个地方做渐强和渐弱符号,之后让学生模仿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带动唱法,活跃课堂氛围
20 世纪80 年代,台湾流行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动作的歌唱表演形式,即带动唱,后来流传到中国大陆。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解释歌词,并在表演中要求参观者一起表演,营造火热的现场氛围。带动唱也融合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充分符合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能让学生在符合歌词的肢体动作中记忆歌曲,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教师发现班级中的多数学生都喜欢唱《放飞》这首歌曲,特别是会乐器弹奏的同学在课堂上还能自己根据这首歌的节奏翻译了曲谱用长笛或小提琴演奏。教师就让学生将乐器带到学校中,在音乐课堂上去各个班级为其他同学伴奏,学生在乐器的带动下都兴致高昂的开口歌唱,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再例如某初中音乐教师在讲解《青春舞曲》这首歌时,就先借助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展现我国新疆地区的特产、景色、风俗习惯等图片。之后教师表演了一段有着新疆特色的舞蹈,其中还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模仿。最后播放《青春舞曲》,让学生伴随着舞蹈一起哼唱这首歌,感受民族音乐独特的魅力。
三、有效朗读歌词,想象唱歌意境
歌词是唱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开口唱歌的一大技巧。往往歌词最能打动人,使人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唱歌。初中音乐教师就可在教学中指导生朗读歌词,体验歌词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语言音乐美不同于其他文字形式,这种美基本体现在节奏、声韵、音流等方面。而歌词的形式美多表现在词的韵律和节奏,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由和谐的节奏、优美的语言韵律、抑扬顿挫的声调组成。可能初中阶段学生在对歌词语言形式美和音乐美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初级阶段,然而教师可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借助朗读获得相应的感知。
例如在学习歌曲《快乐老家》、《参军去》、《蓝天白云》、《青春舞曲》等时,可一边朗读歌词,一边结合教师提供的歌曲旋律,不知不觉中就唱出了整首歌。再例如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大海呀,故乡》、《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等的歌词和诗歌较为接近,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语文学习经验自然生动地朗读出歌词节奏和声韵,使自身快速投入歌曲意境中。此外教师还可借助歌词意境让学生展开联想,因为部分学生在学习歌曲中会遇到节奏、音准把握困难等问题,而教师就可充分借助歌曲意境解决上述难点。例如某教师在讲解《雨花石》一课时,当唱到“一条五彩的路”时就针对“路”字让学生想象是否为宽阔和平坦的大路或充满鲜花的路,学生一下子就唱准了音符,提高唱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