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的探讨

作者:河北省秦皇岛市第十九中学 孟卫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12-12

  摘要: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抒发情感最自然、最原始的表达方式, 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中学音乐课中具有着重要意义。在河北省“十二五”课题《舞蹈律动在初一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中, 把舞蹈律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到音乐常规课堂, 使学生在音乐课中树立信心, 也让他们在音乐、舞蹈律动中规范自己的姿态, 陶冶自己情操, 升华精神世界。

  关键词:舞蹈律动;音乐教学;审美体验;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审美为核心, 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抒发情感最自然、最原始的表达方式, 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中学音乐课中具有着重要意义。在2014年8月26日我校申请的河北省“十二五”课题《舞蹈律动在初一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的研究》得以立项。几个月来课题组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把舞蹈律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到音乐常规课堂, 对舞蹈律动与音乐课堂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一、研究的现状分析

  研究初期, 我们学校分别抽取初一年级179名学生做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现状”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有64%的同学喜欢上音乐课, 他们认为这一学科没有过重的学习压力,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又能从音乐中感受美, 身心比较放松;32%的学生觉得一般, 说明这部分学生持观望态度, 并不反感上音乐课, 如果音乐课内容和方式适合, 他们对音乐学习还是充满渴望;个别学生“不喜欢”音乐课, 他们认为音乐课比较单调, 内容陈旧, 形式比较单一。通过调查, 我们看到学生的对音乐学习的态度, 以及迫切需要改革的趋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擅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感受美、展示美。比如日常的形体姿态、间操动作的舒展度, 以及做校园集体舞时动作僵硬、“踩不上节奏点”等问题, 都源自没有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愉悦感。我研究缘由, 感觉到:现在的音乐课教学缺乏舞美的渗透, 教师们回避了舞蹈这一重要的感受美的领域, 其实舞蹈是人们把对音乐的感受、体会、认知和发现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是学生感受与欣赏音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研究目标与实施

  1.本课题目标是通过研究, 构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 探讨舞蹈律动与音乐课教学合理融合, 引导学生在舞蹈律动中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 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音乐, 探讨舞蹈律动对音乐课教学的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课题的中心理念, 以审美为核心, 把舞蹈律动作为一个有利的辅助手段融入其中。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青春的旋律》中, 我设计了一节集体舞渗透课。先让学生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 这是一首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 全曲共有六个乐句, 歌曲热情、优美, 但旋律比较活跃, 大跳较多, 这样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 让人有身体随之舞动的感觉。所以我设计了简单的圆舞曲舞步教学, 让学生在身体律动中感受三拍子强、弱、弱规律, 随着身体与歌曲的完美舞动融合, 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了三拍子圆舞曲特点, 掌握歌曲演唱, 同时也激发他们珍惜友谊、增进团结、热爱和平的感情, 以及对现在美好青春的珍惜与把握, 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再如, 管弦乐《红旗颂》的欣赏中, 当出现乐曲的高潮乐段时让学生拿着红旗做人浪律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时, 为学生准备锣鼓、钹、扇子、绸子、手绢等道具, 让他们即兴随乐曲创作几个动作, 让学生在综合感受乐曲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 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的作用。这样安排不仅完成知识能力目标, 还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体会音乐情绪。

  三、研究的反思与改进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舞蹈律动, 对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如果把握不当偏离方向, 也会出现弊病。

  首先, 中学音乐课中的舞蹈律动, 与纯粹的舞蹈教学不同, 不是以训练系统的、专业的舞蹈技能为目的, 不需要高超和高难度的舞蹈技巧, 而是通过肢体语言向学生传达特定的音乐信息,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另外, 我们要把握住中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 因材施教, 在音乐课中合理运用舞蹈律动, 让舞蹈的渗入恰到好处, 不能为了舞蹈而舞蹈, 要自然而然, 水到渠成。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讲究一定的方法, 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 留出让他们在一种轻松自如、兴趣盎然的环境中逐渐放开自己, 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