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教材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的策略研究

作者: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 杨静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5-04-11

  2.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创编内容较少

  对于中国传统器乐来说,实践活动不仅仅是简单地演奏乐器。它还包括教材的创建和编写。但对比三版小学音乐教材,明显缺乏对中国传统音乐内容的创作和编曲的重视。孩子们的作曲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对学习经历更加难忘,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其中,人教版因融入了有关中国传统音乐知识的创意活动。例如,四年级第一卷第五单元和六年级第一卷第二单元,鼓励学生运用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声音来完成旋律并填补音乐空白。同样,三年级第二卷的第三单元要求学生通过“改变相同的开头和结尾”来延续旋律。遗憾的是,其他两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却没有这样的创作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无论是创作中国传统音乐,还是演奏中国传统乐器,实践参与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教材中实践内容匮乏,阻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3. 中国传统音乐内容的选择不统一

  考虑到小学音乐课时有限,湘版教材存在曲目数量过多的问题。尽管有这样的限制,湘版中丰富的中国曲目提供了充足的音乐素材。然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成为教师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上述版本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各教材中不同音乐内容的比例存在差异。例如,汉族剧目和少数民族剧目的比例在各个版本之间存在差异。同样,京剧和其他剧种的收录情况也各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三版教材都精选了大量蒙古族音乐作品,与其他民族音乐呈现出明显区别。人教版京剧知识的集中与湖南版的分散呈现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各个版本的音乐知识的组织缺乏体系,包括京剧在内的传统音乐知识的内容设置缺乏逻辑性。三版小学音乐教材的传统音乐内容一致性较低,内容选择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教材中呈现的传统音乐内容多种多样,缺乏科学依据。

  三、小学音乐教材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的措施

  1. 丰富教材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品种

  为了全面展现中国传统音乐,丰富音乐教材的内容至关重要。首先,教材中应包括中国各地区的传统音乐。目前,人教版的地方音乐曲目还比较有限,只有七个省份的汉族民歌,内容还不够广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教材使用的地区,并纳入多个地区的代表性音乐曲目。其次,要充分体现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曲目。虽然三版教材中都收录了大量的蒙古族音乐作品,但更重要的是要谨慎选择,消除不必要或重复的内容,重点关注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外,还应收录不同种类的戏曲。虽然京剧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但我国还有其他同样重要的传统剧种,如豫剧黄梅戏昆曲。例如,被誉为“戏曲之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的昆曲,却没有被录入音乐教材,令人遗憾。为了促进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全面了解,这些多样化的形式应该作为教材或欣赏材料纳入教科书。

  2.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

  开发适合小学生学习水平的课程至关重要。正如谢嘉幸在《让每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一文中提到,编写中小学音乐教材和地方教材(试点)校园音乐(以民间音乐为内容)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做法。这强调了学生唱家乡歌曲的重要性,因为本土知识对于保护地域特色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民族、地区、城乡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学校可以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结合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创造一个丰富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当地音乐的理解和联系。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发校本课程来突出特定的区域文化特色。比如,在河南,可以重点学习、演唱豫剧,在安徽,可以重点学习黄梅戏。同样,在江苏,也可以推广昆曲

  3. 开设民乐团、戏曲社团

  为了普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必须解决家长对西洋乐器的偏好问题。在为学生选择兴趣班时,选择中国传统乐器的家长较少,这阻碍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推广。为孩子们创造学习和演奏二胡笛子、扬琴等中国传统乐器的机会非常重要。此外,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和戏曲也不容忽视,它们有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在学校内建立民族乐团、戏曲社等,能够让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中国传统乐器、民族舞蹈、戏曲的表演。这一举措有助于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的地位,让传统文化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更多关注。集体排练和表演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也让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更深入的了解。鼓励学生个人实践对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4. 增加中国传统音乐创编活动

  在课堂上学到的中国传统音乐知识不应该被遗忘,而应该通过创造性活动来延伸,从而有助于实现长期记忆。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五声调式创作简单的旋律,或为学到的民歌创作新的歌词。虽然现在的音乐教科书中包含了一些实用的内容,就中国传统音乐而言,与曲目欣赏相比,这种音乐占比还是偏低。曲目欣赏固然有价值,但过分强调曲目欣赏而缺乏丰富的实践活动,会阻碍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听过传统音乐就忘记了它,并且可能很难回忆起曲目的名称,这极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实现传统曲目欣赏与创作实践活动的平衡,有必要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和记忆,使他们更好地传承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落实这些建议,对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我们可以确保学生获得更加多样化和引人入胜的学习体验。这将有助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弘扬,促进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当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传统音乐内容时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教材中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有限、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的实用内容缺乏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内容的标准不一致。对此,笔者提出了广泛引入中国传统音乐、开发学校特色课程、拓展中国传统音乐相关实践活动、规范小学音乐教材中传统音乐内容标准等建议。同时,笔者认为,传统音乐的保存和传播取决于教育工作者、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之间的积极合作。

  参考文献

  [1]高汝杰《试论传统艺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策略》,《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年第7期。

  [2]章佳文《多元并举,助力小学音乐教师传统艺术素养的提升》,《教育界》2023年第20期。

  [3]徐娟《探寻有效策略,提升小学音乐教师传统艺术素养》,《山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6期。

  [4]代可霏《小学音乐课传统音乐教学实践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