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埃里奥特为代表提出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能够在认知与实践上形成学科的平衡,促使审美境界达到艺术思考的文化层面,推动音乐教育回归文化本位,并将音乐教育的价值推向全新的高度,促进音乐与文化的深层融合,实现教育新思路的转变、教育理念的转变。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器乐实践活动的缺失、课堂外实践活动形式单一且零散、音乐实践参与者人数较少的问题,并提出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能形成有效策略推进实践哲学导向的小学音乐课程改革。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产生背景
美国当代知名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有三本专著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阐述了音乐教育观念,其中1970年首次出版的《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在教育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文中的大量教育理念集学术价值与指导理念于一体。文中立足美学理论的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阐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在艺术意义、艺术体验和艺术创作上的差异性。1995年,雷默的学生戴维·埃里奥特出版专著《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作为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的美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对音乐教育以及音乐艺术本身抱有极高的热情,他热衷于研究音乐的本质以及音乐教育的价值,将音乐教育中教师的实践工作所得提升至教育理论的高度。雷默认为对音乐自身形态的体验才是审美的、音乐的体验,而埃里奥特却反驳了雷默审美教育的音乐哲学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
埃里奥特主张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其一,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音乐”本身。埃里奥特提出的“实践”实际是涵盖了音乐形成的方式以及音乐教育的方式。音乐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创作者的实践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体验基础之上的,不仅如此,在音乐教育中,以实践为基础建立的对音乐作品本质的理解是超过作品内容的理解,有利于人们从核心出发真正把握音乐本质。其二,音乐教育建立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把握上。埃里奥特认为只有形成一定的音乐素养,掌握与之对应的方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音乐教育的价值。音乐受教育者只有形成了一定能力的音乐认知水平,才能充分地挖掘出教育的内在价值,仅仅停留在感知阶段层面的审美音乐教育并不能对学生发挥出最大的学科意义。其三,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音乐的本质是多元文化。埃里奥特在专著中单独列出一章,章节名为“语境中的音乐聆听”,语境便是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多样性。他提出“音乐体现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多元文化的。”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实践”的不足
我国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已有千百年历史,自“学堂乐歌”起,普适性的国民音乐教育也有百余年的发展进程,由此音乐教育理念也在逐步更新、发展、完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影响因素众多,如历史社会的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主流审美的影响、时代的发展趋势等。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有差异等原因,发展至今,中小学音乐教学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尽管中小学音乐教学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不容忽视的重要学科,但不少地区的音乐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中“实践”的缺失与不足便是常见的现象之一。
一、器乐实践活动的缺失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演唱或演奏,通过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形成二度创作的表演来实现。在实际教学中“唱”在教学中体现得较为充分,也受到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了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能否采用正确的方法教会学生识谱、演唱,往往成为评价一个音乐老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有效方法。然而,演奏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现有教育体制下,常见的几套音乐教材中的器乐教学往往局限于一些简单易学的乐器,如竖笛、口琴、口风琴,且器乐教学的课时也相对较少,民族器乐、西洋乐器在日常教学中处于空白,大大滞后于声乐教学。诚然,这与教学工具、资金投入、学习难度、师资水平都有很大的关系,但究其主观原因仍可归根至教育理念和对器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上。不仅如此,实际在欣赏教学活动中,也可根据作品的需要形成实践活动。如奥尔夫音乐提倡音乐的原本性,强调在低年龄段的音乐教学中可以结合游戏展开,形成以律动为主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参与获得更深刻的学科认知。
二、课堂外实践活动形式单一、零散
校内音乐教学的实践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社团、艺术活动、比赛等多种方式开展,尽管课堂外的教学实践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音乐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然而实际对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根据笔者的相关数据统计发现,大部分学校的音乐实践活动并不多,一般条件下,一年能有一次文艺汇演就非常不错了,且艺术实践活动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以及零散性的特点,有时候一年可能会组织一两次活动,而第二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举办艺术类的活动也很常见,加上近年来疫情的影响,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是受到了限制。
三、音乐实践参与者人数较少
音乐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音乐实践活动更是如此,受众面应该包括每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公平享受音乐、展示自我的权利。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到音乐较强的学生身上。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差异较大,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具有完全不一样的个体特征,部分重视艺术学习的家长甚至会在校外参加艺术特长培训而在音乐上表现形成突出的气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更容易将机会给性格外向、敢于争取且有一定表现力的学生。
落实小学音乐实践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
一、教学理念上:开展多维音乐教育,深化音乐实践哲学观
改革教学理念是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观念是行动的指挥,因此强化音乐实践哲学观,开展多维度的音乐教育应当作为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在互联网时代,地区之间的时空界限越来越窄,经济、文化、思想的交流越来越多,“多元发展”是世界的发展趋势,音乐作为人类的表达方式更应当遵循多元的发展规律。埃里奥特曾指出“多维度”“多元”能够用来概括实践哲学的精髓,“多维”既体现在音乐的概念上、内涵上,同时也体现在对音乐作品的多维度理解上,更是体现在音乐教育的广泛价值上。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教育背景优势,结合音乐哲学实践理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能够体现出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强化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意识,能有效为学生开启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多彩音乐艺术的大门。深化音乐实践哲学观可以通过统一培训、专题学习、讲座、教研探讨、反思研究、课题研究等方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