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及技巧探究

作者: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学区 周玲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2-11

  在新时期的教育和社会发展环境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标准不再局限于学识的高低,更注重全面型发展的人才。其中,对于美育培养,音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也因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小学音乐在当前教育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作为艺术类的学科内容,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合唱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音乐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艺术素养。

  一、音乐教学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部分,不仅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多元化和丰富化的趋势,对人也有重要的引导性作用。它不仅包含了思想、情感价值以及文学素养方面的内容,也具有多种艺术风格与文化要素,将其融入小学教学课程中,对学生积极的心理建设和精神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合唱的教学策略、传授学习技巧,能让音乐教学更具全面性。合唱教学不仅从技巧和练习中要求学生具有合作意识,也从内容和形式上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素养。开展合唱训练并不是创新的教学方法,但其核心的教学价值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出来,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没有结合实际,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事实上,通过合唱,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交际能力和合作共赢的意识,还能够助力学生在生活中用音乐传递情感,绘就和谐相处的画面,这才是合唱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意义。

  二、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让学生控制气息、达到音准以及不同声部的发声等,因此,教师要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但在当前的音乐课堂上,多数音乐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性、专业化的教育培训,认为音乐学科并不重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够,习惯用自己的进度来决定学生的进度。如,认为一首歌简单就直接跳到下一首,减少了过程性教学,这样的形式只会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并逐步丧失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缺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音乐知识的教学。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对于音乐中的情感价值和人文素养的理解存在障碍,教师不能传授学生较为复杂的乐理知识。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基本是以鼓励型教育为主,让学生能够主动欣赏、学会哼唱即可。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枯燥,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不能通过基础性的知识来掌握音乐能力,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创造有利于音乐发展的方法十分重要。

  三、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1.聚零为整,提高整体的合唱效果。小学合唱教学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集体演唱同一首歌曲,一般来说,教师会在讲授完一首曲目的内容和演唱技巧后进行简单的合唱练习,其目的主要是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但合唱教学的作用不局限于此,有效的合唱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能够提高学生个体对音乐的理解。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以及合唱的呈现效果,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的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发挥作用,提高整体的合唱效果。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小学音乐《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一课时,教师需要先详细地介绍这首曲目的来源和人文背景,从中提取重要的历史资料来丰富学生的认知并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其次,教师需要讲授歌曲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方法,并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消化和理解。在此期间,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演唱、互相赏析,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在合唱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演唱情况和特点,适当地进行调整。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合唱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将这首曲目的情感层次体现出来,从而提升合唱的效果。

  2.依托情感,提高学生个体合唱能力。音乐的独特性在于其情感价值,情感与歌曲的演唱息息相关,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依托情感教学,提高学生个体的合唱能力和共情能力,以达到良好的合唱效果。情感教学能够切实培养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理解以及兴趣,对其心灵的净化也有一定的效果,还能让学生在感知基础上提高辨别和调整的能力,促使合唱更深入人心。同时,通过对歌曲情感的认识与共情,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小学音乐曲目《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能力不充足,对待父爱、母爱的概念也不够明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减少歌曲背景知识的讲述,而是采取引导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歌曲中的情感,尝试通过歌曲的词句与旋律联想自身的体验,并从技巧到演唱过程中体会曲目的内涵。同时,利用合唱的效果让母慈子孝的渲染更加强烈,通过柔和的合唱力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其中的情感内容,增强对歌曲的把握和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和情感能力。

  3.讲究方法,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分声部合唱练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经过每个学期的音乐学习后步入高年级阶段时就会对不同的合唱技巧有不同的了解,不再是一无所知的状态,由于演唱的曲目较多,对于不同歌曲的演唱技巧也有一定的把握。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利用不同形式进行分声部合唱的练习活动。在完整歌曲的演唱时,教师需要指导与调整高声部与低声部的先后顺序,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利用教授的演唱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对唱,或者与教师共同探讨等,这种互动教学法不仅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合唱活动中,也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掌握合唱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歌曲《爱的奉献》时,由于第一段的内容是叙述性的歌词,需要具有优美而柔情的嗓音,而第二段属于呼唤性的歌词,需要激动昂扬的语气,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在合唱过程中高音区与低音区的转换,教师可适当地进行调整和示范指导,必要时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唱,纠正错误等,以便在合唱时能够更加顺利。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及技巧的探讨和实践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同时,通过合唱教学及反复练习,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其合作意识。因此,教师应遵循在教学策略上的创新与实践,探寻提高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的乐理知识和音乐能力能够显著提高,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情操和鉴赏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