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内容及指标设计
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素质评价工具研究意在尝试探讨、解决在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领域“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及“教师要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评价内容及指标设计是评价工具设计开发首先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1.基于课标,结合教材,细化、完善评价内容
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素质评价设计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理念,体现课标对音乐评价的要求与建议。基于课标及人音版、人教版、苏版和西师版这四套音乐新课标教材内容,笔者及研究团队认真分析了1~2年级、3~6年级两个不同年段在“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等四大维度内容上的不同要求,并逐条细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具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框架。
表1 不同年段学生在“音乐表现要素”维度的评价内容 导出到EXCEL
年 段 |
课程标准要求 | 细化后评价内容 |
1~2年级 |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2.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3.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4.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
1.辨音响。能听辨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鸟、狗、猫、鸡、蛙、马、牛、狮等动物的鸣叫声;风声、雨声、钟表声等。 2.辨人声。能听辨出歌唱中的童声、女声、男声。 3.辨音色。能听辨课堂打击乐器的音色,如:木鱼、双响筒、碰钟、三角铁、沙锤、鼓、锣、响板、镲、铃鼓等。 4.辨长短。能听辨音的长短。 5.辨强弱。能听辨课堂打击乐器,如木鱼、双响筒、碰钟、三角铁、沙锤、鼓、锣、响板、镲、铃鼓等打击乐器奏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以及自制乐器或身边音源的强弱;能听辨力度的渐变,即能听辨音乐中力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变化。 6.辨速度。能对比听辨音乐速度的快慢,以及速度由快到慢或由慢到快的变化。 7.辨节拍。能听辨出二拍子或三拍子的音乐 |
3~6年级 |
1.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 2.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类。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 4.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
1.辨曲名,能听辨出歌曲或乐曲。 2.辨人声类别,能听辨出歌唱中的童声、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男中音。 3.辨音色,能听辨出笛子、二胡、笙、古筝、琵琶、唢呐、扬琴等中国民族乐器和钢琴、大提琴、小提琴、单簧管、圆号、小号、大管、定音鼓、长笛、长号、小军鼓等西洋乐器的音色。 4.辨节拍,能听辨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歌曲或乐曲。 5.辨音高,能听辨出旋律的高低变化。 6.辨力度,能听辨出旋律的强弱变化。 7.辨速度,能听辨出旋律的快慢变化。 8.辨主题,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 9.辨结构,能听辨出音乐基本段落 |
表2 不同年段学生在“音乐情绪与情感”维度的评价内容 导出到EXCEL
年 段 |
课程标准要求 | 细化后评价内容 |
1~2年级 |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2.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
能听出音乐情绪的相同和不同,能选择语言、图片、图形谱等进行表达 |
3~6年级 |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
能听辨出明朗的、欢快的、甜美的、抒情的、深情的、轻柔的、宁静的、天真的、庄严的、活泼的等不同音乐情绪的歌曲或乐曲 |
表3 不同年段学生在“音乐体裁与形式”维度的评价内容 导出到EXCEL
年 段 |
课程标准要求 | 细化后评价内容 |
1~2年级 | 1.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2.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
1.辨体裁,能感受并体验进行曲、舞曲风格音乐。 2.辨形式,能选择相应的语言、图片(如走步、跳舞、队列等)、图形谱等进行表达 |
3~6年级 |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3.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及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
1.辨体裁。进行曲、舞曲、颂歌、抒情歌曲、少年儿童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 2.辨形式。声乐类:独唱、齐唱、重唱、合唱等;器乐类:独奏、合奏等。 3.辨曲名。能听辨音乐主题 |
表4 不同年段学生在“音乐风格与流派”维度的评价内容 导出到EXCEL
年 段 |
课程标准要求 | 细化后评价内容 |
1~2年级 |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 1.民族:能聆听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等的儿歌、童谣和小型器乐曲或乐曲。 2.国家或地区:能聆听中国、日本、非洲、台湾、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的儿歌、童谣或小型器乐曲或乐曲 |
3~6年级 |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
1.民族民间音乐,能分辨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彝族等的民歌、民族歌舞、民间器乐曲。 2.能分辨京剧、川剧等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 3.能分辨中国、美国、非洲、日本的民族民间音乐 |
2.基于音乐学习规律,确定指标权重、研制试题
依据上述课标要求细化后的评价内容,择选相应难易程度的教材内容,将小学全学段拆分为低(1~2年级)、中(3~4年级)、高(5~6年级)三个段进行试题研制,在具体操作上更聚焦,同时也吻合课标学习要求。对个别音乐要素的考核,如力度、速度的听辨,需研制相应的音频。所研制的试题,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在情境中以感性材料呈现的形式,试题内容设计注重综合各种艺术元素,注重考查学生聆听与感受音乐的能力。试题的语言表述力求声、景、情相融,低段力求做到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富有童趣。
对试题难度系数即难易程度的控制是评价工具设计的关键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信效度。试题难易程度必须覆盖被测试学生的预期能力范围,而且必须避免因不同性别、文化或社会背景等因素带来的偏向性。
一般而言,对照评价标准,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主要分为分数(百分、5分、标准分等),等第(两等、四等、五等等),评语(描述、结论等),冠名(特殊的等第和评语)等四种表征方式。[3]本研究中,依据并参考2015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第五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的文件精神[4],我们也选择采用了分数的表征方式。分数表征既有利于老师对测评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能使师生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基于小学生音乐学习规律,从低、中、高三个学段确定指标权重、研制试题。每套题题量为20个小题,每小题分值为5分,总分为100分,每场考试时间为30~40分钟。
儿童认识和学习音乐的规律是从生活中的声音到音乐中的声音,从感性到理性,从掌握音乐要素到掌握音乐情绪与情感,再到掌握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因此,横向来看,每一年段的试题中,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这四个部分内容所占的分值呈由多到少状态;纵向来看,低段、中段到高段,不同年段试题中,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这两个维度的内容所占的分值呈由多到少状态,而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这两个维度的内容所占的分值是由少到多,以此充分体现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音乐学习是逐渐由感性聆听发展至理性欣赏的过程。
表5 三个学段不同板块评价所占分值及权重 导出到EXCEL
学段 |
音乐表现要素 |
音乐情绪与情感 | 音乐体裁与形式 | 音乐风格与流派 | ||||
分值 |
权重 | 分值 | 权重 | 分值 | 权重 | 分值 | 权重 | |
低段 |
50分 | 50% | 25分 | 25% | 20分 | 20% | 5分 | 5% |
中段 |
45分 | 45% | 20分 | 20% | 25分 | 25% | 10分 | 10% |
高段 |
40分 | 40% | 10分 | 10% | 30分 | 30% | 20分 | 20% |
3.基于抽样测试,评估试题难度及适应性
为检测所研制试题的难度系数是否能基本兼顾不同性别、地域、民族、文化、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的各类学生,笔者及研究团队选择了代表城市学校的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代表进城务工子女学校的成都市华西小学、代表地级市学校的攀枝花市第四小学、代表民族地区学校的汶川县威州师范附小,进行抽样测试。四所学校共1438人参加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四所学校的学生在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这四个维度内容测试的答题正确率基本在60%以上,只有小学高段的“音乐风格与流派”一项正确率为57.5%。由此说明,本研究设定的维度以及试题难易程度基本符合课标要求及各类学校实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调研,本研究所提供的各维度内容的分值和权重,并非硬性规定,而是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调整分值以5~10分为宜,调整幅度过大会导致比重失衡而无法达到有效检测的目标。
表6 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素质测评正确率统计表(小学高段) 导出到EXCEL
学校正确率维度 |
成都市龙 江路小学 |
成都市 华西小学 |
攀枝花市 第四小学 |
汶川县威 师附小 |
平均正确率 |
音乐表现要素 |
80% | 81% | 76% | 70% | 76.7% |
音乐情绪与情感 |
74% | 73% | 54% | 61% | 65.5% |
音乐体裁与形式 |
69% | 74% | 84% | 69% | 74% |
音乐风格与流派 |
51% | 65% | 59% | 55% | 57.5% |
表7 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素质测评正确率统计表(小学中段) 导出到EXCEL
学校正确率维度 |
成都市龙 江路小学 |
成都市 华西小学 |
攀枝花市 第四小学 |
汶川县威 师附小 |
平均正确率 |
音乐表现要素 |
82% | 79% | 94% | 80% | 83.7% |
音乐情绪与情感 |
82% | 82% | 87% | 80% | 82.7% |
音乐体裁与形式 |
75% | 75% | 85% | 79% | 78.5% |
音乐风格与流派 |
52% | 50% | 52% | 93% | 61.7% |
表8 小学生音乐“感受与欣赏”素质测评正确率统计表(小学低段) 导出到EXCEL
学校正确率维度 |
成都市龙 江路小学 |
成都市 华西小学 |
攀枝花市 第四小学 |
汶川县威 师附小 |
平均正确率 |
音乐表现要素 |
87% | 90% | 74% | 82% | 83.2% |
音乐情绪与情感 |
88% | 94% | 85% | 93% | 89.7% |
音乐体裁与形式 |
83% | 82% | 43% | 82% | 72.5% |
音乐风格与流派 |
91% | 86% | 98% | 96% | 92.7% |
(二)基于电子书测试平台设计
为了让测试更简便易行、灵活高效、易于推广,笔者及团队还开发了移动电子书。
移动电子书主要适用于学生常态学习及教师课堂检测。除简洁、方便,可移动携带等特点外,还有如下特点:
其一,体系完善,内容丰富。按1~2年级(低段)、3~4年级(中段)、5~6年级(高段)分别创建电子书,每册电子书均以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四个维度建立检测题库,形成较为全面的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检测体系。
其二,呈现方式多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和谐协调,配合适当;各种媒体制作精细,吸引力强,能激发学习兴趣。
其三,运行稳定,导视设计符合小学生视觉习惯和认知能力。无导航、链接错误,容错性好,能兼容多个常见常用的运行平台;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启动时间、链接转换时间短;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导航清晰简捷;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小学生视觉心理。
其四,互动性强。电子书最新在互动性、可操作性方面有不足,为此专门制作了许多小插件,以提高互动性和可控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