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欣赏乐动 主题伊始——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切入点

作者:浙江省德清县春晖小学 高丹霞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2-04-28

  再如《乒乓变奏曲》的教学,学生先熟悉和视唱主题旋律,在此基础上,再来聆听全曲,能清晰地了解主旋律的五次变奏,了解到变奏是在原来音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装饰变化,可能是音高、节奏的变化,也可能是音区、织体的变化,领悟到:一个主题有那么多的变化,音乐作品的魅力就在这变与重复之中。

  欣赏中,没有主题旋律的熟悉和把握,课堂上的学生也许能获得对音乐作品表层的感受,但绝不可能这样清晰、细致地体会音乐的神奇,激发对音乐强烈的热爱和参与的热情。

  4.记忆主题,积淀大量的音乐语汇

  记忆音乐作品的主题,对学生终身享受音乐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在上学期间,音乐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中唱起《小夜曲》的主题,那优美的旋律直到现在,无论什么时候听到都会显得特别亲切、悦耳。

  在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上,有那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如蜻蜓点水般一听而过,那最终音乐又会在学生心中留下什么呢?作为教师,应抓住时机,恰当选择音乐主题让学生熟悉、喜爱,直至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日积月累,学生对于熟悉的主题越来越多,熟悉的音乐作品越来越多,音乐得到了更多的积淀、共鸣,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一点一滴地提升,音乐也在更多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熟悉与记忆音乐主题的方法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老师曾在一次观摩全国音乐录像课的评比之后发出过这样的随感:大部分欣赏课都注意到了对欣赏作品主题的熟悉,这是非常好的,但真正做到就不太容易。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需要细致深入地紧抓音乐主题,巧妙架设这一“支点”,让学生有效地感受、参与、体验和记忆音乐主题。

  1.听——品味音乐主题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能让学生在流动的音乐空间里,感受音乐带来的心灵深处的震撼与共鸣。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上看到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欢乐颂》的执教老师朱海其说:他听了这首乐曲1000多遍,正因为这样的聆听,他才有了对作品独到的理解、分析、设计与施教。聆听无疑是熟悉音乐主题、了解音乐作品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创造反复聆听的机会,使之得以细细品味音乐的主题。当然这里的聆听不是机械性的重复,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带有指向性的聆听过程。

  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主题的情绪特点,听辨配器、音色、速度、力度,听辨乐曲重复的内容,听辨乐曲结构等等[2]。一次次的聆听,学生对音乐主题更为熟悉,对主题的发展更为关注,最终获得对经典主题的记忆。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作曲家是如何通过重复和变化把一个短小的动机和音乐主题进行发展,从而创作成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

  2.画——描绘音乐主题

  图形谱能将流动的音乐凝固化,能多方面揭示乐曲的音乐要素,带领学生更细致的关注力度、节奏、音高、音乐结构,乐句的音型。所以在熟悉与记忆音乐主题中,对于比较规整、严谨的音乐主题我们更能借助于图形谱让学生进行,激发学习的兴趣。如《同伴进行曲》的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跟音乐主题画画图形谱,学生能兴趣盎然的快速记忆主题,并且在主题中加入对位旋律时能听得更加清晰,对于乐曲的曲式结构也能很快辨析。

  3.唱——诠释音乐主题

  乐曲的音乐主题都具有鲜明生动的性格,其旋律或是悠扬流畅、优美婉转,或是欢快跳跃、激情澎湃,很多的主题也往往带有强烈的歌唱性。因此,在欣赏乐曲时唱一唱音乐的主题,作品的风格与特点将会得到更深地体验,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演唱对主题进行独特意义上的诠释,这也是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体验、表达、熟悉与记忆音乐主题极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唱”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可以运用视唱、模唱、哼鸣等感知主题,如二年级的《狮王进行曲》,学生可以用“bang”模唱主题曲调.通过模唱可以很好地感受浑厚低沉的旋律、沉重有力的顿音表现出来的万兽之王坚实的步伐和威风凛凛的神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