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童声合唱教学策略

作者:吉林大学附属小学 蒯舒童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2-02-10

  在合唱训练中,我们会发现打击乐器对于调动班级的氛围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欢乐的氛围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教学范例。音乐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该歌曲之后,使用三角铁作为歌曲的伴奏,选择一位同学敲击三角铁,再选择一位同学模仿三角铁打击的声音“叮”,从而和歌曲旋律一样,形成二声部合唱的效果。

  不仅仅是三角铁,其他的打击乐器也能够产生不同的声部音响效果。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美感,聆听和体会不同的节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协调与和谐,从而培养学生参与合唱的热情。

  四、重视合唱内容选择

  小学生具有无比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各种节奏训练的基础上,教师也要重视形式和内容的选择创新,保持学生对合唱的新鲜感,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真正提高童声合唱教学的效果。

  在具体的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内容和形式选择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性别和年龄、兴趣爱好等各项因素,综合考量合唱歌曲。

  例如,《金铃铛》就是一首非常适合合唱教学的歌曲,内容短暂,但是具有非常简单欢快的旋律。为了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合唱积极性,老师可以结合“金色秋天”的主题,展开歌词内容,引导学生对歌曲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想象。

  五、加强合唱训练

  在完成各种练习之后,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合唱训练,真正地提高合唱能力。在以上节奏练习当中,音乐教师采用各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合唱训练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在学习和应用合唱技巧的基础上,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了加强童声合唱练习的效果,音乐教师需要在合唱之前,让学生了解小号、鼓等乐器。同时,音乐教师也要做好分工安排,有的学生负责小号乐器,有的学生负责鼓,还有的学生负责相应的动作和舞蹈工作。让学生在正式的练习中巩固合唱基础,把学习到的基础技巧融会贯通。

  音乐教师也要学会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调进行训练,对比不同声音带来的效果,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程度,即内心听觉,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音准,提高合唱效果。

  六、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童声合唱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更加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笔者简要探讨了五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童声合唱教学的策略,包括使用游戏训练基础技巧、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打击乐器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合唱的感染力,以及加强合唱内容的选择,加强合唱训练等策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方法和途径不仅限于此,还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和总结。希望文章对小学合唱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李君.小学音乐课堂中班级合唱教学策略的研究[J].读写算,2021(2):137-138.

  [2]张师梅.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策略初探[J].师道,2020(11):58-59.

  [3]叶小芳.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20(15):101-10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