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音乐活动中,重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将音乐充分展现出来。在音乐课堂活动中,应当注重音乐课堂氛围创设,增强音乐课堂的高效性,同时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善于表现、自信表现,继而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纵观当下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现状,在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方面有所欠缺,亟待改善。本文阐述了音乐表现力的相关内涵并剖析了音乐教学现状,最后给出了优化音乐教学的策略和提高小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表现力;提升策略
随着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进,音乐表现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目标,其有效性愈加受到各教师的广泛关注。音乐教师应立足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对现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系统优化、积极改进,让音乐课堂璀璨生辉,熠熠闪光,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活动中,应当采取多样化音乐表现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一、小学音乐“音乐表现力”以及表现力发展现状
(一)音乐表现力
“音乐表现力”是一个十分宽泛而笼统的概念。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音乐表现力亦是如此。概括而言,音乐表现力可归纳为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过程,它的呈现需要借助演唱、演奏、各种形式的表演等方式来达到。除此之外,它往往也需要靠丰富的面部表情、趣味的肢体语言、多元化的声响媒介(音色表现、演唱节奏、情感抒发等)来诠释。音乐表现力主要包括演唱能力、演奏能力、综合表演能力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教师要重视并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音乐表现力发展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音乐标准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当包括感受、鉴赏、表现及创造等内容,小学音乐教学互动中,加强学生身心培养和陶冶,借助听、唱、赏等的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表现力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但是,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缺少完善的音乐设施,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方式较为陈旧,缺少现代化音乐教学理念,使音乐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在音乐课程设置中,课时设置比较少,课堂活动开展存在较多问题,更不用说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素养培养,使学生音乐表现力得不到提升。
二、提高小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有效的实践平台,增强音乐表现力
在小学音乐活动中,学生音乐表现力提升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音乐教学活动,缺少相应的音乐活动实践平台,对教学策略缺少研究,难以激发学生音乐活动兴趣,最终影响了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在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机会,借助多种多样的舞台活动,创设良好的音乐活动氛围,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舞台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例如,在小学音乐《牧童之歌》的教学中,作为新疆哈萨克民族的一首儿童歌曲,在中转乐句有着若干连续的附点节奏,将小牧童骑马扬鞭的形象充分展现出来。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可以通过视频观看体会舞蹈的独有魅力,借助师生共同创编活动开展相应的歌舞表演,在音乐中互动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释放学生的内心情感,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同时,教师应当拉近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课堂活动中,应当改变以往的单一活动模式,以课题作为活动中心,引导学生开展演唱、欣赏、学习等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和体验,保持学生对音乐活动的新鲜感。如在《热爱地球妈妈》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花朵,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花朵,组织学生共同哼唱音乐,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音乐内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另外,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内心共鸣,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表现平台,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在《热爱地球》的音乐活动中,通过这首环保歌曲可以引导学生热爱地球,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在课堂活动中,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开展相应的环保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