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且奏且研,我们走在路上——口风琴教学初探

作者:蔡梅兰 庄婉红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9-03-20

  镜头一:每当上学或下学,学生提着五颜六色的琴袋,漫步在校园里,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镜头二:悠扬悦耳的琴声无时不在校园回荡,余音袅袅,如珠落玉盘。循着琴声走过去,看到的是学生右手在琴键上飞舞,嘴里含着吹管,整齐地一吹一吐。手口如一、动作协调,演奏姿势规范,个个气定神闲、聚精会神,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是什么“法宝”让学生如此专心致志呢?那就是新的学习用具——口风琴。自从口风琴进入课堂后,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口风琴为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让整个音乐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了,音乐素养提高了。

  一、学具进入课堂,持之以恒

  口风琴虽然进入课堂只有一年多,但是几乎每节课都在使用。它已成为学生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学具,能有效解决音乐课上的难点,辅助学生巧妙地掌握节奏、节拍、旋律、和声等音乐基本要素。当然,学生的演奏水平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提高的。教学必须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情,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表及里。所以口风琴融入音乐课堂,需要一个持续不断、长期的教学过程。

  二、学具进入课堂,巧妙渗透

  学习音乐,先要选择一种乐器,让它成为学生的学具,帮助学生找到学习音乐的方法。

  1. 循序渐进,激发兴趣

  兴趣是开发人类潜能的“原动力”。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的演奏兴趣。学生刚接触新乐器时,总是兴致昂扬,爱不释手。但随后兴趣会渐渐下降,甚至会放弃使用。要使学生演奏好口风琴,必须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它。教师的范奏是尤为重要的,记得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笔者先范奏一首《贝加尔湖畔》,学生被悠扬的琴声所吸引,陶醉其中。然后再做一番思想工作:要把口风琴学好,并不难,只要坚持不懈、不怕吃苦;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巩固练习,就能成为演奏“高手”。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前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奏,教师再相机鼓励评价,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这样才能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口风琴的演奏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编创童谣,寓教于乐

  口风琴是集体演奏的,指令非常重要。有效的指令能让教师统一指挥学生,轻松驾驭课堂。笔者设计了很多有趣的童谣,如“小手小手立拱桥, 拿起吹管轻轻吹”,“放下吹管, 坐坐好……”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借用学过的歌曲的旋律,如《郊外》这首歌,改编歌词,学生与教师接龙演唱:“小手小手放腿上,眼睛眼睛看前方,挺起胸膛,我们坐坐好。”统一的指令不仅能使教师落实教学内容,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举两得。

  3. 丰富教学内容

  自从有了“法宝”——口风琴,笔者善于设计一些游戏、律动、童谣等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于音阶的学习,课前律动是这样设计的。师:“跟我跟我一起轻轻唱,1、2、3……”生:“1、2、3。”然后加上柯达伊手势再练习。学生在动感的音乐伴奏下,随着模仿和跟唱,很快掌握了音高、音准、节奏等基本要素;紧接着的是口风琴的跟奏练习。师:“跟我跟我一起轻轻吹1。”生:“1……”在这样有趣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既能反复熟记音名,又能有效地进行音阶的演奏练习,效果异常显著。又如设计音符接龙的游戏,师唱简单的音符,学生奏出老师唱的最后的一个音符,要求加上相同的速度和节奏。如师口头唱:“532——”,学生口风琴演奏“222——”。看似简单的演奏形式,其实包含了音准、节奏、演奏的训练,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的训练。

  三、学具进入课堂,锦上添花

  1. 口风琴与打击乐结合

  课堂上,打击乐器与口风琴完美结合,让学生运用合奏、重奏、齐奏等演奏方式,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而且丰富的艺术形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