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第七小学 徐婷婷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9-02-25

  摘要: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尤其是合唱学习。儿童时期是音乐素养的发展期,开展合唱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讨将合唱教学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及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问题;对策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所以,练习歌曲是实现音乐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要想使学生真正投入合唱教学,就要多练习、多实践,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感染、熏陶学生的心灵,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陶冶性情,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高尚的情操。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唱教育开展较少,普及性较差

  许多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充分展示本校的艺术教育成果,都会组织一支校级合唱队,选拔高水平的学生参与,并严格要求,认真训练,注重实效。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也难像对校级合唱队那样精益求精。因为有些教师认为合唱歌曲要求高、难度大,在课堂实践中难以把握节奏,容易使课堂秩序混乱,甚至个别教师一到合唱的部分就避而不教,或一掠而过。

  (二)缺少优秀的合唱题材,儿童失去合唱兴趣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问题还在于适合的歌曲太少。当前儿童歌曲的创作萎靡,很少有人专门为儿童创作合唱歌曲,歌曲没有把握住孩子的兴趣点,因而不受欢迎。没有适合儿童年龄又切合其心理的曲子,孩子们对音乐教学就会失去兴趣。要想使合唱教学在课堂上真正开展起来,儿童合唱歌曲的创作现状亟需改变。

  (三)合唱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就现有师资水平来看,农村小学、偏远地区小学的文化课师资配备不足,音乐教师往往由别的学科教师兼职。即使在大中城市,音乐教师的水平差距也很大。因此,要想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合唱队伍,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合唱艺术和指挥能力,增加合唱教学的实践活动。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提升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合唱,乐于参加合唱活动。基于此,有两点非常关键:一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比较单纯,通常情况下学习都是“爱屋及乌”,喜欢哪门学科的教师,就会喜欢哪门学科。二是增强学生在合唱方面的艺术修养。

  (二)方法指导,不断展开合唱练习

  合唱要求和谐,通过集体的力量表现出高超的歌唱艺术。不同声部的合唱者必须统一服从指挥,才能展现出合唱的魅力。因此,要注意适当运用歌唱技术,以及合唱者之间的互相配合。

  1.教会学生自己掌握节奏。歌唱艺术对呼吸节奏非常重视,其在合唱艺术中更为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讲授缓呼缓吸、快呼缓吸、缓呼快吸及快呼快吸等基本方法,可通过图画、Flash、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可视化示范,如五年级的《晚风》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渔舟唱晚》的视频,让外国和中国的音乐形成对比,再引入课堂内容,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2.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控制气息。在实践中反复地练习吸气和呼气动作,加大练习力度。除了技巧方面的练习,还要重视增强控制气息的能力,加强腰腹部的力量,驱使它四周的肌肉发力,以此加强气息的控制力。

  (三)循序渐进,掌握发声技巧

  当学生进入小学的高年级后,合唱教学难度加大,但这时也是提升学生合唱水准的好时机。针对节奏复杂、音域宽广、篇幅增加等高年级教学难点,教师要采取相应的举措,如练习一些高强度的综合性曲目。例如,《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抒情性,音乐悠长,呼吸轻柔,字词较易连贯成句,给人以舒缓的感觉,通过歌唱,学生可以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热情。

  (四)乐器辅助,提高合唱的乐趣

  音乐教学不单纯是歌词的学习,还需借助乐器,尤其是钢琴伴奏,这使和音更加细腻、悦耳、动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内容来改变伴奏的音色、音量。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