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浅谈中小学舞蹈教育普及的重要性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张玥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9-02-25

  [摘要]舞蹈教育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中小学中普及舞蹈教育顺应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舞蹈教育可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中小学的舞蹈教育工作进展得并不十分理想,还需长时间的努力推广。本文中分析了舞蹈教育普及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希望人们给予舞蹈教育更多的重视,以更好的推进中小学舞蹈教育的普及工作。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小学; 舞蹈教育; 普及

  舞蹈是最早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原始时期,舞蹈就作为人们的交流工具。《毛诗序》有记载: "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与其他形式相比,舞蹈能够更好地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舞蹈都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作用,或是祭祀、礼仪,或是教育、交际,或是审美、娱乐。经过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舞蹈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进步,舞蹈艺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我国各种民俗活动和大众娱乐活动中,舞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如今伴着素质教育的呼声,根据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舞蹈艺术走进校园,加入到中小学义务教育当中,由于舞蹈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中小学的舞蹈教育普及工作进展的有些困难。

  一、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中小学开设了以音乐、美术为主的艺术课程,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发展状况十分良好,而作为艺术教育课程之一的舞蹈却没有像音乐、美术一样,形成独立的学科在中小学课堂中开展。目前为止,一些学校没有设置舞蹈课程,舞蹈只作为表演节目,在学校的节日晚会上展示。有的学校在课外时间开设了舞蹈课,但这些舞蹈课大多是为了舞蹈特长生升学或者舞蹈队的表演提供教学帮助,并未普及到全体学生的教育当中,致使许多学生对舞蹈知识了解的甚少。要真正的落实舞蹈教育的普及,许多问题还需要长时间的解决和改善。

  ( 一) 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许多学生可以接受到舞蹈教育,但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农村和贫困山区学校的艺术教育更是艰难,有时甚至连音乐课都无法进行,何况是舞蹈教育了。

  ( 二) 传统教育对舞蹈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之下,大多数的学校和家长过于关注文化课的学习,以致长期以来文化课在中小学课堂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专注于文化学科教育,学生在课内外受到的学习压力使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接受艺术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艺术的培养,加上艺术课堂一直由音乐、美术占据着,舞蹈教育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 三) 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的缺乏

  完善的舞蹈教学设施是进行舞蹈教育的基本条件,由于经费的不足或学校的不足够重视,在一些中小学里没有设施齐全的舞蹈教室,教学使用的音像材料也较缺乏,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就无法正常接受舞蹈教育。再者,中小学的舞蹈教师中,从高校舞蹈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很少,大多都是中专学校的音乐或幼师专业,技艺水平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了舞蹈教学质量。

  二、开展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舞蹈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在舞蹈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可以缓解学习文化课带来的压力,放松身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还可以塑造良好的形体、规范自己的举止,陶冶情操、学会如何审美和欣赏事物。教师通过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守纪律的观念和团体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从舞蹈的功能性来看,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综合教育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一)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形体气质

  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阶段,舞蹈健康的运动方式,使人体的各个关节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也有助于身体器官系统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长时间进行舞蹈训练,可以将学生身体的肌肉和韧带拉伸开,改掉学生弯腰、驼背、抠肩的不良习惯,塑造良好的形体,形成挺拔的身姿,同时培养学生大方、向上的气质,行为举止文雅、礼貌,呈现校园发展蓬勃的新气象。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