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浅谈中小学舞蹈教育普及的重要性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张玥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9-02-25

  ( 二) 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

  舞蹈教育能够促进人体的发育,对大脑的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大脑分为左、右脑两部分,左脑主管人们的抽象概括性思维,如语言、阅读、书写、计算等,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它的操作是因果式的思考方式,合乎逻辑。右脑主管人们的感性直观思维,如视知觉、形象记忆,善于发现隐蔽关系、认识空间关系,情感、节奏、模仿、舞蹈都属右脑的管辖,具有分散性、整体性,它的操作是非因果式的思考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左脑替代右脑成为主要的思维区,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更注重于左脑的开发,这样会使右脑的功能逐步退化。舞蹈教育正巧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在舞蹈课堂当中,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模仿,对舞蹈形象的理解和观察,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舞蹈情感的表达,可以调动右脑的形象、直觉、动作思维,使右脑得到很好的锻炼。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无论欣赏还是参与舞蹈,人们要用右脑的形象和直觉思维把握演员呈现出的舞蹈形象,也要用左脑的逻辑思维理解和推进舞蹈形象的发展,所以,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开发右脑,同时也促进了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 三) 培育学生健全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中小学生要健康发展首先要有健全的心理,作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认识能力、意志能力和审美能力三者是缺一不可,有一方面的缺失就会导致心理发展的失衡,在很多中小学,学生为考出好成绩,埋头读书,致使学生中会出现书呆子和害羞、孤僻、压抑的性格倾向,这十分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舞蹈教学中,模仿可以提高中小学生对事情的认知和理解,情感表现有利于克服学生内向、害羞的心理; 舞蹈中一些难度性的训练可以培养出学生坚强的意志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舞蹈教育本身带有审美教育的一面,教学中,通过观察舞蹈美的形象和审美体验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习舞蹈的益处诸多,不仅可以培育学生健全的心理,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丰富知识,有助于中小学生完善人格的培育。

  三、在中小学课堂中开展舞蹈教育的策略

  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程,应当引起各地教育部门的重视,积极开展舞蹈教育,做好舞蹈教育的准备工作。

  ( 一) 创造良好的舞蹈教育环境

  主管部门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认真贯彻教育改革的有关政策,执行教育部有关素质教育的各项文件,努力开展学生的舞蹈教育。学校要投入资金修建专业的舞蹈教室,完善相关设施,准备正规的舞蹈教材,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舞蹈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蹈教育环境。

  ( 二) 设置合理的课程和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舞蹈教育工作的关键,舞蹈课程的要与其他艺术课程一样,设置在学校的各个年级,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舞蹈教育。教师也要认真对待这门课程,不随便应付,也不能由其他课程的教师随意占领舞蹈课堂来学习其他课程,保证正常的舞蹈教学。此外,根据不同的年级,教师要制定好合理的教学内容,舞蹈教学应有序进行,从基本知识入手,随着学生技术掌握越来越娴熟,在保护学生身体不受损伤的前提下,难度和专业程度也再随之加大。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教授学生积极向上的舞蹈,多样化的舞蹈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快乐的学习。

  顺利地开展中小学的舞蹈教育工作,不仅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还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重视,希望广大家长不要一味的重视文化课的教育,也要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中小学生是朝气蓬勃的群体,积极、乐观,肩上的压力过重影响的或许不只是现在,也可能是他们的一生。素质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是有益而无害,在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培养他们的健康的身心,优秀的品质,完善的人格才是重中之重,根基扎好,才能正直地茁壮成长。中小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明天、祖国未来的建设,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我们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做好舞蹈教育的普及工作。

  [参考文献]

  [1]吕艺生. 舞蹈教育学[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