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介: |
[摘要] 现阶段,艺术素养水平是一个学校综合水平的外在体现,其中器乐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城郊新建小学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外来务工子女比例较高,艺术素养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充分发挥城郊新建学校优势,寻求艺术教学新的突破,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寻求让葫芦丝进课堂,全面铺开,让孩子了解葫芦丝,爱上吹葫芦丝,努力建立有特色的音乐教育模式。 [关键词] 民族器乐; 葫芦丝; 器乐教学 一、城郊新建小学葫芦丝进课堂的条件分析 ( 一) 家庭经济允许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二小成立于2012 年7 月,地处九堡镇的范围内,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新建小学。学生生源90%非本学区的,外来务工子女比例较高,小学以前接触过乐器的学生不到10%,父母高中学历以下的大约占60%,对孩子艺术培养的意识比较薄弱,学生艺术素养相对来说比较缺乏。经调查,多数家庭对孩子艺术素养的提高相当重视,家庭条件能承受孩子一百元左右的乐器学习费用。少数孩子家庭经济困难,实在没有购买能力的,我们已经得到“古乐琴行”的赞助,资助这些困难的孩子,使他们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得到音乐的熏陶。 ( 二) 葫芦丝简单易学,具有民族特色 葫芦丝具有民族特色,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携带方便、经济耐用等优点,符合大多数中小学学生的实际。在中小学普遍开展葫芦丝教学具有实践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通过学吹葫芦丝,让学生了解傣族的民间音乐作品的体裁,不仅有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还有山歌、夜曲、叙事曲等器乐作品的体裁。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 三) 专家团队引领,师资条件优越 我们聘请来自云南的葫芦丝名家蒋先本老师为我们的指导老师。他是一位有修养、关心儿童艺术成长的老师。他出生于贵州少数民族自治区,从小受民族文化的熏陶,自由开始学习竹笛、葫芦丝、巴乌的演奏和制作,为了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2001 年至今寻访很多著名的演奏大师学习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得到了很多名师( 哏德全、李春华、何维青、王铁锤等) 的悉心指导,经历了很多演奏学习的创作,掌握了独特易懂的教学方式,于2008 年参加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专业教师研修班,并获得葫芦丝专业高级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和全国优秀教师资格证书。所教学生到目前为止荣获全国各种比赛( 2009 中国小音乐家评选活动,2010 年和谐中华艺术大赛,2012 年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