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教法

经典音乐在高中艺术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艺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艺术课程通过对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学习,通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衔接,使学生获得艺术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在有趣的艺术学习中理解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程度得到提高,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一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音乐以其独具特色的动感魅力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成为高中生艺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他们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没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到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因此在音乐的选择上较单一,通常选择听一些流行音乐。而那些旋律优美、寓意深刻、百听不厌的经典音乐往往被他们所忽视,经典音乐是经过时间的锤炼,得到一致公认的高雅音乐。前国家总理李岚清说:“高雅音乐能使学习更有实效,使思维更有创意,使工作更有效率,使领导更有艺术,使生活更有情趣,使人生更加丰厚。”

在高中新课改的进程中,高雅艺术是音乐鉴赏模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漫长的音乐历史中,从音乐流派到音乐体裁,从无数令人倾倒的音乐作品到令人敬佩的音乐大师,如何能使学生产生对高雅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较好地完成新课改中教学内容标准,即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各地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对此,我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由浅至深循序渐进。

高中艺术课能否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首先是要争取到学生的参与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便会主动、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我们教师在传授经典音乐的同时,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音乐优秀就一定能被学生所接受,他们的文化程度决定了对于经典音乐的理解能力,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就要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大部分的情况,因此在每一学期的高一学生的第一节课上我就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表:

1、你有哪些艺术特长或演出经历?

2、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音乐作品?

3、你对初中音乐课的印象是什么?

4、你最熟悉的音乐作品是哪个?

5、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

6、你最拿手的艺术表演什么?

7、你对高中艺术课的建议有哪些?

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老师的教学内容可适当进行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热情、积极性调动起来,吸引学生热爱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探寻艺术的真谛,乃是艺术课程教学必须始终遵循的原理。

仅仅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远远不够,我们的教学任务要想高质量的进行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高中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经典音乐推广中应该找到衔接的知识点进入,使学生感觉熟悉而又自然。

案例一、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教学目标

1、了解交响乐队中弦乐声部的基本图形。

2、了解作品时代背景、音乐特点。

3、熟练地哼唱音乐主旋律,并且能够加以合理运用。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邀请部分学生上台模仿音乐会中乐队的弦乐各个声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找到正确的位置坐好,请其他同学来做评委。

2、教师帮助学生完成正确的位置图,讲解乐队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3、为了加强对乐队的认识,出示弦乐乐器,请学生上来演示,通过对比、听辨了解弦乐乐器的特点。

4、赏析小提琴经典作品《四季》之“春”第一乐章“冬”第一、第二乐章。

5、课程扩展--这几段音乐在今天有没有实用价值?请学生设计合适的背景。

6、学生活动创作--“春”的音乐模仿他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

“冬”的第二乐章作为心理专家的治疗背景音乐。

教学反思

通过乐器的零距离接触,让学生自然地亲近高雅艺术,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接受了一定的知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高一和高二学生在艺术理解能力的差异,在内容上高一以一些简短的世界名曲为主打,而高二则在一定的作品累积上偏重于对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的相互融合。而这样渐进式的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二、在教学形式上----不拘泥于一种模式,勇敢尝试一切可行方法。

随着易中天的《品三国》在“百家讲坛”的迅速走红,随着于丹的《论语》所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我们看到的是学术界的“超男”“超女”,用平民化的语言来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功。这一现象的产生我认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他们的努力,许多年青一代对这些已经被他们悄然遗忘的文化经典开始投入关注,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社会读书的热情。而同样的我们音乐教师面对着如此众多的经典音乐作品,又该如何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用大众化的方法、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读经典音乐,让我们的高中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培育他们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呢?

1、教学的形式上首先应贴近学生生活,让经典音乐来亲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间。

在进行交响音乐知识讲解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可以首先选择一些雅俗共赏的、简单易懂的、篇幅较为简短的经典音乐给学生欣赏。如: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会由中央电视台直播,可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一下施特劳斯家族的成员、音乐,以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传统和历史,以及在观赏音乐会时的基本礼节,在演出前再告知音乐会的转播时间,让学生收看这个节目。后续可以组织课堂的观后感的评论等等。每次看到学生观看后热烈讨论着“波尔卡”舞曲的幽默诙谐、讨论着那些一流指挥对“圆舞曲”的不同演绎时,当《春之声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皇帝圆舞曲》《拨弦波尔卡》《狩猎波尔卡》《闲聊波尔卡》这些优美的旋律能让他们安静聆听时,当我欣喜地看到我的学生也能正确地跟着《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节奏拍手时,我感到了作为一个艺术老师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明白了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经典音乐来感动我们学生的重要性。

2、教学的形式还要具有多样性,符合时代的节奏。

在进行经典音乐的教学时,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态度,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会使学生觉得乏味,所以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作相应的变化。例如在讲解经典独奏器乐曲时,可以让学生做老师来上课,把上课要介绍的作品让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现场演奏并且加以讲解,这样既让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有了锻炼的机会,又让听的学生有了现场感受的味道;通过学生演奏而介绍的名曲有钢琴曲《黄河》、《悲怆》、《夜曲》、《英雄波兰舞曲》、《梦幻曲》等,有小提琴曲《梁祝》《查尔达仕舞曲》《流浪者之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曲《天鹅》《巴赫无伴奏提琴组曲》,二胡曲《赛马》《战马奔腾》,古筝曲《战台风》《林冲夜奔》《茉莉芬芳》,琵琶曲《十面埋伏》《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经典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运用现代的流行元素。艺术教师不要觉得流行元素在课堂上讲不妥当,其实对于任何一种艺术种类我们都应该有包容的态度,客观公正地来开待这些现象,不要刻意回避。相反如果运用恰当,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案例二、《流行歌曲中的经典音乐》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请学生上台演唱流行歌曲《不想长大》和《庆祝》(学生踊跃上台)

2、教师提问----这两首歌曲分别借鉴了哪两首经典音乐?(学生相互讨论)

3、教师和学生一起揭晓谜底----《不想长大》借鉴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庆祝》引用了埃尔加的小提琴名曲《爱的礼赞》。

4、教师提问---这两首世界名曲被运用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各不一致)

5、教师提议----在介绍完这两首名曲的作曲家,作品时代背景后,请学生再来分析探讨。

6、学生甲回答:《不想长大》与《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音乐风格比较接近,比较轻松活泼,适合年轻人。

学生乙回答:《庆祝》与《爱的礼赞》虽然节奏有很大的区别,但音乐所表达的祝福和美好的理想是同一主题。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坚持把经典音乐变得富有生机,具有朝气,努力改变学生的传统眼光,让他们明白经典不等于落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扬和最终的超越。

三、在教学环境上-----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课堂。

经典音乐之所以未被历史的洪流淘去,保留至今,必有其独特的、永恒的魅力所在。而解读音乐之高雅,不仅仅在音符、旋律、节奏中,更多的是音乐中所体现的人文的精神力量、作曲家内心的情感、时代的缩影。要让学生更全面地、更深入地品味经典,就要使艺术课堂的力量得到延伸。

每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音乐节,以及上海所拥有一流音乐演出场所:上海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音乐厅等,每个音乐季都会推出著名乐团、著名指挥、一流演奏家的演出,结合这些音乐会热点,在课上向学生传达最新的音乐资讯,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手段,教师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每年要看一些高水准的音乐会,这样学生在课上的介绍就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我向学生介绍了亲临上海的乐团有: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德累斯顿管弦乐团(最早的乐团)、荷兰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等。我给学生们聆听了到访的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波切利、萨拉布莱蔓、滚石乐队、后街男孩。同时也使学生记住并认识了使这些经典流进大众的人物:不看总谱的指挥家卡拉扬、新年音乐会中圆舞曲最佳的演绎者克莱伯、对中国有深厚情谊的小泽征尔、让中国人争光的谭盾、马友友、郎朗、李云迪还有在国际重要政治舞台频频获得高度赞扬的中国民乐。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有些学生已不满足课上欣赏的音乐作品,他们会要求听更有深度的音乐作品,或是希望接触到音乐会,能欣赏到更多题材的交响音乐作品,更多的学生课后会向我打听引他们兴趣的音乐唱片的购买地。这样的进步是可喜的,表明通过课堂教学已让学生对经典音乐有了一定的喜爱。当然经典音乐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感动还有待于所有的艺术教师的共同努力。

人需要有一种精神的支撑,艺术教师应该坚持“为学生爱音乐、学音乐和享受音乐”而努力,就象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的“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象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的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优美的作品中,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的好影响,使青年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