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声乐教学课程

课程名称: 19.歌唱中声部的划分(女声)-黄鹂主讲
课程类型: 声乐课程
视频格式: .mp4
教学主讲: 黄鹂
课程等级:
观看次数:
课程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上传时间: 08-11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观看密码:
密码说明: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观看帮助: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课程: 无相关信息
课程简介:  

  1.女高音

  女高音指女声(或男子假声)中音域“最高的”声部。随着歌剧内容的发展,女高音扮演的角色渐渐分出几种类型。

  (1)抒情女高音。抒情女高音的音域一般为C1~C3,其音色清柔,气息委婉,行腔连贯,富于线条感;以细腻的情感处理,演唱流畅起伏的如歌旋律见长。如 大家所熟悉的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比才《卡门》中的米卡埃拉,以及德沃夏克《水仙女》中的水仙女等都属于这一类。

  (2)戏剧女高音。戏剧女高音是19世纪后半期出现的音色类型,它的音域为b~b2或C3戏剧女高音的高音区激情饱满,低音区温暖而深沉,吐音结实,气息 支撑有力;往往通过爆发性的大跳音程和夸张的节奏轮廓来表现情绪的激昂不安。例如普契尼的歌剧绝笔《图兰朵》中的公主有很高的戏剧性要求。许多歌剧作品要 求演唱家具备更广阔的音域和更大的音量,善于变化声音色调,以适应更复杂的角色类型的表现。因而抒情型和戏剧型相结合的声音便普遍的在歌剧中出现了。无论 是抒情女高音还是抒情男高音,均要求在抒情风格中强化音色的紧张度,运用坚实有力的发声和富于激情的情感状态将音乐推向戏剧性高潮。例如蝴蝶夫人第二幕巧 巧桑痴情盼望平克顿归来的心情,在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中体现得十分细腻动人。唱段中力度、节奏、音色变化多端,心理描写起伏跌宕,高潮处,尤其是最后一 段变化再现的声音要求加上乐队的渲染烘托,充溢着抒情型和戏剧型的演唱激情。

  (3)花腔女高音。“花腔”一词源自德文,系指旋律精巧灵活的装饰。此类高难度的演唱往往带有器乐化的特点,例如快速的音阶式、分解和弦式、颤音式、同音 反复式的音调进行以及带有宽阔音程顿挫跳进。花腔女高音的音色圆润、明亮,运转灵巧、机敏,以高音的极端区域作轻盈自如的跳跃而见长。花腔女高音的音域通 常为C1~C3,莫扎特的《魔笛》中夜后的“复仇”咏叹调最高音达到f3。

  2.女中音

  在意大利文中,Alto一词原意为“高”,是男声用假声达到的女声音区。15世纪中叶,Alto相当于女低音。17世纪,女性歌手登上巴洛克歌剧舞台后以 Alto称呼女声的中音。女中音的音域为a~a2,甚至可以达到b2。在美声唱法中,女中音更注重音色的宽厚。由于女中音的角色常常不是正面的,她们会弄 出很多紧张的情节来,因此,女中音的音色多半带有戏剧性的色彩。

  3.女低音

  由女低音演唱的角色在歌剧中不为多见,通常不是主角。其声音较女中音更为宽厚、坚实、浓重、深沉。常用音域为f~e2直至g2。特点是气息悠长、线条清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