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声乐教学课程

课程名称: 25.歌唱的语言(二)-黄鹂主讲
课程类型: 声乐课程
视频格式: .mp4
教学主讲: 黄鹂
课程等级:
观看次数:
课程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上传时间: 08-11
在线观看:
下载地址:
观看密码:
密码说明: 以上为观看视频时需要输入的密码
观看帮助: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课程: 无相关信息
课程简介:  

  歌唱语言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都是用音乐来表达感情的。但声乐艺术除了乐曲外又多了语言,也就是说,声乐作品是由语言和乐曲两部分共同组成的。大多数是先有了作词家 的创作,然后作曲家在反复诵读领会词的感情、意义、韵感、节奏给以谱曲。由此看声乐作品的词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而词又是由一个个文字和词组组成的。歌 唱者如果唱不准字,就使听者听不明白歌唱者所表达的作品内容,就只有曲无词了,失去了一半的艺术感染力。

  一首声乐作品,只朗诵其歌词就很感人了。特别是语言功力深厚者凭借着咬字吐音的功力能把语言感情表达出来,感染听众,他是借字正、语清、节奏、语调表达着 作品的内涵信息。如果演唱者在咬字发音语言上有很好的功力,并且有科学的歌唱技巧,优秀的音乐感觉,这才能够塑造成功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唱一首歌曲是这 样,演唱一首歌剧咏叹调或是演出一部歌立论篇剧更要做到字正腔圆,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我国老一代的着名歌唱家,沈湘、喻宜萱、周小燕、张权、郭淑珍、刘 秉义等人都曾亲自请教中国戏曲、说唱艺术家,虚心学习中国的语言‘和发音吐字,听他(她)们的演唱发声技术是美声的,但咬字、清楚、纯正,很好的表达了歌 曲内容。比如沈湘先生唱的《夜半歌声》;喻宜萱先生演唱的《长城谣》;周小燕先生演唱的新疆民歌《玛依拉》;张权先生演唱的《我住长江头》;郭淑珍先生演 唱的《黄河怨》;刘秉义先生演唱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无一不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决无有只有声而无有字,有腔无字的弊病。我国年轻的歌唱家廖昌 永,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连获大奖,其演唱的外国歌剧无论发音吐字都可与外国歌唱家比美,纯正的美声(bel canto)发声方法。但再听他演唱的中国歌曲《黄河颂》、《大江东去》又是中国味十足,咬字清楚、纯正;较好掌握美声和民族唱法的青年歌唱家吴碧霞在演 唱中国歌曲时咬字、行腔,风格,韵味都有很深的功力和研究,她演唱的古诗词《枫桥夜泊》,湖南民歌《洗菜心》都是字字清楚,行腔、归韵讲究,加强了其歌唱的艺术感染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歌唱中语言的重要性。

  不仅仅演唱中国作品要重视语言,同样演唱外国作品也是要十分重视发音吐字和语言的。有的初学者认为美声唱法只注重发音而不注重咬字,认为一旦咬字清楚了就 没有“洋味”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以意大利语言为例,意大利语就非常注重发音吐字,最近来华教课的声乐大师意大利享誉世界的贝尔冈齐,在课堂上用很长的 时间纠正学生发音的毛病,语音的错误,在咬字,吐音中溶进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早在1723年,着名歌唱家托西就曾说过:“歌唱者应该看到这样的事实,那 就是由于具有歌词,才使歌声比器乐具有更为明确的意义。”因此我们歌唱艺术求索演唱外国作品,学习美声唱法,也一定要学好外国语言,重视发音、吐字的训 练,也只有这样才能演唱好外国的声乐作品,才能缩短我国歌唱家和外国歌唱家由于在母语不同上而带来的差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