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教材

从新教材的特点谈初中高中音乐教学的衔接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佛山市顺德区华侨中学》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在今年9月正式实施了。这次新课标的实施,是建国以来教育改革幅度最大的一次,对我国今后教育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学校教育目标,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一整套教育体系的重新调整与建设。虽然首先是在高一年段推行,但毫无疑问的,新课程标准也对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具有明显的示范引导作用。因此,就音乐学科来说,要确保新课标获得成功,音乐教师不单要学习掌握关于这次课改的理论知识,还要精心研究教材,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因为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与精神,也是我们实施教学的一个资料平台,这样,我们就更容易把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容易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贯彻新课程的要求,完成这个新体系下的音乐教学任务。这不仅是高中音乐教师的任务,也是初中音乐教师面临的课题。而且,由于音乐的学科特点,音乐知识系统性不强,历年来使用的教材版本复杂,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随意性,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不强,许多学生的知识技能存在欠缺。通过研究新教材的特点,就更能理解新课标的理念与精神,把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更清晰的比较初中高中教材方面的不同,从而对真正解决好初中高中音乐教学各方面的衔接,带来直接的借鉴作用。就此,笔者从下面几点来讨论:

一、把握新教材的特点。

要分析新教材的特点,首先对过去几个版本的高中音乐教材的做个回顾与比较。

《音乐》全一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7月),是高一高二两年使用的合订本,由于课时充裕,所以教材内容丰富,安排欣赏的曲目数量多,音乐知识点与作品背景的文字说明详细丰富,配有少量黑白的小幅图片,每单元后面配有思考题。教材分类明确,条理清楚,但给人一种过于刻板严肃的感觉。配套的音响是22盒磁带,显然不适合现在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艺术欣赏音乐》(领南出版社,2001年4月),这本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以课时为单位来设计教学内容,每节课讲一个小专题,共19课。由于课时量的限制,使得教材内容涉及面较窄,每个专题的欣赏曲目的数量也是少而精。虽然整体上内容概括了音乐的不同门类与各种的体裁形式,但有点走马观花的感觉。教材也配了少量的黑白图片,多为音乐家的头像。配套的音响是2张CD,许多教材里面的曲目都没有音响,不太适应实际的教学需要。

《艺术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7月),这套教材似乎是199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全一册的缩写版。教材的思路差不多,可能也是因为内容压缩的原因,学习内容被删减了,比如第2单元中国民间音乐,只有汉族的,没有少数民族的。第5单元只介绍了欧洲浪漫主义的作品等等,这就使得教材内容显的不够完整。教材配了较丰富的黑白图片,有相当数量的演出图片与音乐背景图片,给人一种亲切之感。每单元后面配了练习。

与以上3个版本的教材相比,新教材《音乐鉴赏》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分类齐全。

《音乐鉴赏》(花城出版社,2004年月),按36学时量来安排内容,比全一册的少,比后两者都多。以这样的课时量来看,教材安排的内容是丰富的,欣赏的曲目数量也是丰富的,而且富有特色。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从四个侧面反映了音乐表现的内容与人们情感的密切关系,虽然思路与上面提到的教材是一样的,但内容更丰富全面,同时,安排的曲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谭盾的《永恒的水》,梅西安的《异国鸟》以及麦克杰克逊的《地球之歌》等。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也是从四个方面来讲解,民歌、民乐、戏曲、曲艺,全面而均衡。外国音乐部分,除了歌曲与器乐,还增加了舞蹈音乐,这是上面提到的教材里没有的,拓宽了知识面。第三单元“西方近现代音乐”,既有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对比欣赏,也有民族乐派,印象派及现代音乐的介绍。在中国近代音乐部分,以我国社会的不同时期为线条,结合不同类型的音乐体裁与表现形式,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我国这时期的音乐成就。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以全新的角度介绍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音乐在人类文化中的独特作用。

总的来说,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分类完整,条理清晰。安排的曲子,既有传统的精典作品,又有相当数量的现代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知识全面,风格灵活。

新教材选用了大量的艺术图片,这些彩色的图片,除了一些音乐家的头像以外,更多的是音乐演出的场景图片或与音乐作品有关的背景图片。这些图片剪裁灵活,处理方法丰富多样,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增加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向学生提供了音乐欣赏的适当氛围,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作为教材,音乐基础知识方面的解释性的文字自然必不可少,但是教材在这方面也体现出了不同的侧重点与灵活的风格。或许是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经验,新教材在基础知识点方面的解释简短精练,相关的知识点或概念性的解释都放在“相关链接”与“小词典”栏目中。这样,教材就有更多的空间做其他方面的介绍。比如,每单元前面都有一段引语,每一节前面都有我国古代在音乐方面的论述或中外音乐家的格言。这些内容,与图片资料一起,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与思路。

教材配套的音响是12张CD与4张电脑光碟,CD的音响效果好,现在又是普及性的设备,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使用,而电脑光碟则可以满足条件更好的学校使用。特别是电脑光碟,资料丰富,课件制作新颖,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重视多方面的练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与上面提到的几个版本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对练习的安排分量可谓最多最密,而且把练习的书写空间就安排在教材里面,这样方面学习的时候完成,也容易把练习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加深理解。“收集与整理”,“思考与探究”,“活动与创编”,“音乐文档”,这几个栏目从不同的侧面来加深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展学习范围,训练学生收集处理音乐的动手能力。这样的练习每小节后面都有,而不是以往教材那样是按单元配练习,无疑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二、教材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对新教材的具体教学,相信每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的好方法。这里提出几点个人的想法,与大家探讨。

1、对“小词典”“相关链接”里面的关于一般概念性、知识性的文字内容,教师可以提一下,更多的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对每个章节开篇部分的阐述性文字,以及我国古代对于音乐的论述或音乐家的格言等,倒是应该特别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按过去的做法,这些好象与学习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文字很容易就忽略了,其实这些文字对学生理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以及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对拓展学生的知识来源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2、对于每课的“收集与整理”,“思考与探究”,“活动与创编”这几个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也容易忽略。而新教材中,这部分的分量很大,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就是通过完成这样的内容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课上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课后的练习。一定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或者课上一起完成。这样,对开拓学生知识的深度,巩固与提升学习效果,培养综合的音乐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的安排,多运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对比、反思、判断、选择的能力。比如,新教材中,中国民歌(第2单元第一节),是以花儿问主线,采用了江苏、广东、四川、青海、辽宁五个地区的花儿民歌,外国民歌(第二节)采用了瑞士、印尼、保加利亚、西非、朝鲜的五首民歌。在欣赏时,除了欣赏单独的五首歌曲,还应该把五首歌曲进行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分析造成不同风格的原因。当然,也可以把中国的民歌与外国的民歌进行比较。这样,再联系当地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因素,就可以加深理解。在重点的西方音乐欣赏部分(第3单元,第一节),教材也是创造性的把“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音乐作品放在一起,这样就非常方便地进行各方面的比较与分析,提高鉴赏的效果。这样的安排几乎贯穿教材的始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个特点,根据具体上课的目标要求,以自己的角度选择内容,来达到教学目的。

三、对初中高中教学衔接的思考。

1、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衔接。

从高一的新教材中可以看出,音乐知识点多是关于欣赏方面的,以音乐曲式结构,音乐表现形式或者种类的知识点占大部分。而音乐基础知识则很少。当然,教材的本意是这些知识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已经完成,所以不再重复。因此,我们在初中阶段,就教学中就应该十分注意在基础知识方面与高中的衔接,特别是关于节拍,节奏,速度,和声,调式,调性等,应该尽可能高质量的完成。这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的,但从这几年我校的实际情况看,问题是很普遍的。从初一新生中,发现音乐基础知识缺漏较多,大多数学生视唱能力差,音准感觉不好,发声方法不佳等。而在高一的新生中,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直接影响到高一的音乐鉴赏的学习兴趣与效果。特别是视唱能力,学生如不能视唱或者哼唱音乐主题,体会不到旋律的美感,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关系到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应该在教学中加以重视。本人在这几年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十分注意学生视唱能力的培养,编写了时常训练小册子,每节课都用一定的时间训练,连带讲解相关的乐理知识。经过2年的训练,学生到初二时,具备了教强的视唱能力,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衔接。

新教材实施的根本目标是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综合音乐素质。同样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也应该贯彻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得初中高中的音乐教学在这方面也衔接起来。由于初中的教学任务,有相当部分是歌唱教学,如果按以往的要求,教师只要教会歌曲就算了,但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则可以做得更深入一些。以初中第七册音乐教材为例,第一单元有五首歌曲,主题,速度,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教会这五首歌曲之后,就引导学生把这五首歌曲做个比较,讨论一下因为歌曲主题内容的不同,音乐的速度、结构、情绪与风格等都有哪些不一样,而由于这些不同,演唱的方法,对歌曲的处理,又应该有什么样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加深了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比较的能力。类似的内容,还有第5单元的音乐欣赏

3、能力培养的衔接。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方面,第4单元“流动的音符”提供了音乐填写与编写的实验,第7单元“音乐在哪里”,为场景选配音乐,则是训练学生收集,整理音乐的能力。对这样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很可能就可能忽略了,或简单讲解,或跳过了,但从新教材的理念来谈,这些内容恰恰是最重要的。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把这些内容重点上好,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在其他学期的教材里,都有类似的内容,我们应该特别注意。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在初中的教学中,本人每学期都安排2节课举行班级演唱会。从主持人的产生,到整个表演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做好协调,负责音响与调节气氛。学生们自由组合,人人都上台表演,调节了音乐课的气氛,增进了同学的友谊,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信与能力,效果很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