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凤凰教育网》
一、编写意图
结束充满情趣,具有统领意义的第一单元,教材将从大自然各个不同的侧面入手,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世界里的大自然。本单元以“雨”为主题,选材兼顾中西,不同情绪、不同主题互相补充,编织出一个多彩的“雨”的世界。绵绵的雨丝中蕴涵着的既有孩子纯真的友谊,天真的童心,也有对黑暗的控诉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作等活动,结合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雨”的内涵,得到丰富情感体验。
2.能用轻巧活泼的声音,较投入地演唱《水花花,泥巴巴》和《雨中》,较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能设计简短的节奏型,选用恰当的方式为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伴奏。在歌曲《雨中》短间奏处能设计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并能准确地加入。
3.能安静地欣赏较长的音乐作品
4.能在给出旋律音、节奏或歌词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的“小曲”,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尝试既作曲又作词。在采集与分享活动中,能知道至少3首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对欣赏高品位音乐会或表演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建议用4-5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听:《落水天》、唱:《水花花,泥巴巴》、拓展:了解“踢踏舞”
第二课时听:《雨中曲》、唱:复习《水花花,泥巴巴》我的创造:创编旋律短句
第三课时听:《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唱:《雨中》、奏:军港之夜
第四课时听:《雷鸣电闪波尔卡》、唱:复习《雨中》、动:采集与分享: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作品拓展: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四、内容提要与教学活动建议
听《落水天》
这是一首流传于广东客家方言地区的一首山歌。“落水天”即“下雨天”。这首山歌歌词朴素:“落水天落水天,落水落到我身边;湿了衣来又无伞,淋得湿透真可怜。”表现了旧社会穷苦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伞遮雨的可怜状况。歌曲采用了具有阴柔特点的羽调式,似悲似叹。装饰音的巧妙运用,更渲染了歌曲的悲伤色彩。
[附谱例]
活动建议:
【方式一】欣赏中可着重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情绪的表达,可用线条、色彩等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此外,还可以跟着录音学唱此歌。将欣赏与表现相结合,在表现的过程中升华对歌曲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方式二】在学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之后欣赏此歌曲,启发学生将两首歌曲进行情绪、内涵上的对比,感悟新旧社会的不同;帮助学生分析,是哪些音乐要素的差异使这两首歌曲的情绪截然不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听一听用广东方言演唱的《落水天》,感受原味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点。
《雨中曲》
《雨中曲》又名《万花嬉春》,它不但是音乐歌舞电影的杰作,也是一部介绍好莱坞影坛从默片时代转变为有声片时代的许多片厂趣闻的佳作。该片用轻松诙谐的歌舞方式表达了对昔日好莱坞的怀念与批评。
五、参考课例
1、教学内容
唱:《水花花,泥巴巴》
动:感受“踢踏舞”
2、教学目标
a.通过学习《水花花,泥巴巴》这首歌,学生对山区儿童的生活有所体验,从歌曲中受到乐观情绪的感染。
b.能用稍快的速度、欢快跳跃的情绪熟练地演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
c.初步了解踢踏舞的知识,并能尝试模仿几个踢踏舞动作。
3、教具准备
DVD片:儿童舞蹈《雨中花》、爱尔兰踢踏舞剧《王者之舞》片段--《大河之舞》。
4、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DVD欣赏----儿童舞蹈《雨中花》
简介:该舞蹈表现的是一群孩子在雨中嬉戏的快乐场面。演员穿的是“雨衣”、“雨鞋”,每个孩子都拿了一把雨伞。中间有一段孩子踩水的情节是以“踢踏舞”的形式来表现的。
师:舞蹈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生:踩雨。
师:你们喜不喜欢踩雨?
生:喜欢。
师:我知道你们不仅喜欢踩雨还不怕淋雨。哪怕浑身都湿了,哪怕溅了一身泥,你们都还是那么勇敢地在雨中欢笑。
(三)歌曲教学
1.出示歌曲《水花花,泥巴巴》
2.听范唱
3.听琴唱谱,纠正、示范、再练习。
[注意si到mi的音准,最后一句休止符处要干净.]
4.学唱歌词
(1)听琴跟唱
(2)“辟拍”、“踢踏”、“啦”处要唱得跳跃、有弹性,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3)启发学生懂得“不娇气,才是个勇敢的小娃娃”。
(4)用稍快的速度、欢快跳跃的情绪演唱歌曲。
5.学一段舞蹈《雨中花》中的动作,边唱边跳。
(四)感受“踢踏舞”
师:刚才跳的舞叫踢踏舞。有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踢踏舞的知识或是表演一段踢踏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