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教材

小学《艺术》教材中戏曲学习的内容安排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中国艺术课程网》

在这里,我先把艺术教材中所呈现的戏曲学习内容作一个概要的梳理,欢迎老师们选择其中的某一点,分析如何进行戏曲内容的学习。我们认为,戏曲的内容更适宜在综合课程中、作为艺术文化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学唱某些唱腔。

二年级下册在《十二生肖》“可爱的小兔”课题中结合着介绍了“我国戏曲中叫兔行锣的锣鼓经。

三年级上册《十二生肖》“淘气的小猴”课题介绍了“急急风”锣鼓经,练习猴子的“亮相”。《影子》单元,了解了皮影戏的制作表演,欣赏一段乐亭皮影《闹天宫》里的孙悟空的唱段。《小小旅行家》“古老的北京”课题中,欣赏了京调歌曲《唱脸谱》,简单介绍了京剧乐器的三大件,口读锣鼓经,试试做做亮相的动作。观看京剧脸谱,民间工艺制作的戏曲人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脸谱装饰,也有让学生在蛋壳上用水彩画脸谱,用橡皮泥贴在罐头瓶上制作脸谱等动手的作业。

三年级下册《车世界》单元“能干的工具车”中欣赏京剧《海港》选段,学唱几句“看码头,好气派……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的简单唱腔。

四年级下册《诗情画意》单元“寒冬里有你的消息”课题中,学唱《沙家浜》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五年级上册《美妙的创造》单元“川剧的变脸,多彩的面具”课题中,了解川剧得变脸,欣赏带有川剧风格谱写的柳宗元的诗句《江雪》。

五年级下册《儿童剧场》单元有“三岔口”课题,简要介绍了“三岔口”的故事,学习京剧锣鼓经“四击头”,介绍了“矮子步”的表演步法,引导学生尝试表演。尝试模仿和表现三岔口中演员的面部表情。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美术形式完成创作或绘画,作品表现对三岔口的印象和感受。

六年级上册《儿童剧场》单元“英雄出少年”课题,结合戏剧内容了解和戏曲人物造型相关的人物造型、服装设计、舞台布景设计等。

这册有专门的一个单元戏曲的学习单元:《姥姥门前唱大戏》,包括有三个课题:

“南腔北调----妙!”介绍了各地广泛流行的戏曲有昆剧、越剧豫剧越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展示了这些剧种表演艺术家的剧照,并且引导学生了解知道自己家乡的地方戏。学唱用京剧西皮流水板表现现代生活的《煮面条》,引导学生尝试用同样的唱腔创编新词,表现自己的生活。欣赏了在剪纸、泥塑、年画、刺绣、农民画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中的戏曲故事表现。

“仓台七台----棒”课题,接触了戏曲音乐的“文场”“武场”之分,所使用的乐器和承担的作用。欣赏了民族管弦乐曲《京调》,学唱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了解这段唱腔主要伴奏乐器及特点。还展示了学生较少接触到的藏戏、傩戏的剧照。

“长袖飘舞----神”主要介绍了戏曲中的表演和服装样式,了解戏曲表演“虚拟性”的特点。再一次提示教学引导学生欣赏自己家乡的地方戏,并用自制的服装、道具进行表演。通过欣赏与戏曲形式有关的油画、拼贴画等,启发学生的创作。

这册教材还在《艺术家的故事》单元以“台上演好戏,台下做好人”为题,接触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展示了他所创造的曹操、鲁智深、廉颇、西门豹、鸠山等人物造型。结合着学唱了《红灯记》中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