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教材

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乃哟乃》教材分析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王星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5-04-14


  一、歌曲创作背景

  《乃哟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民歌,原名《咚咚喹》。“咚咚喹”是土家族的单簧竖吹乐器,虽简单却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深受土家族人民的喜爱。土家族民间歌曲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与儿歌、风俗歌等五种。

  二、歌曲分析

  歌词方面,“乃哟乃”在土家语中是“来呀来呀”的意思,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愉快、高兴、爽朗”的情感表达。歌词一开始即运用富有土家民族特色的儿童呼唤声,“乃哟乃乃哟嗬,乃乃哟乃哟嗬”,表现了土家族小朋友无拘无束尽情欢乐的形象,“唱起歌儿”“跳起舞来”则展现出一幅载歌载舞的画面。

  歌曲的音乐采用拍,五声宫调式,只使用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节奏短小精练。全曲由五个长短不一的小乐句(2+2+3+3+3)形成富有变化的句式结构。整首歌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以三度音程与五度音程为主题语汇。土家族民歌的音列一般是以“sol、la、do、re、sol”为基础,加上迂回润色,形成起伏婉转的旋律,凸显出土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此外,每一小乐句都以相同的“sol、mi、do”收尾,形成了“换头合尾”句法特色,与我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写作手法相一致,体现出歌曲浓郁的民族韵味。

  三、教育内涵

  歌曲展现了土家族儿童幸福快乐的生活。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从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质朴情感;第二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学习这首土家族民歌,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土家族音乐的特色,逐步积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进而更加热爱少数民族文化。

  四、适合演唱人群

  歌曲适于6至8岁儿童学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