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教材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提示

作者:达埔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4-03-12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在艺术品格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清澈、灵慧、抒情,唱它时无须刻意修饰、张扬,只要投以真情与向往就能得到一种自如、优美而满足的抒发和表达。换句话说,这首歌曲承载、传递的艺术内容与表现的容量、能量很大,所以师生们说它“容易唱好”,“特别‘经唱’”,是一首优秀的少年歌曲。赢得上述效果的缘由和因素,都在作品之中。

  从词上看,《小溪流水响叮咚》借物达意、寓情于景,全篇以白描笔法直接叙写一条“拟人化”的小溪:它鲜亮、活泼、生机勃勃,流淌中拜会早晨和晚上,问候太阳、月亮和星星;迎着农民的笑脸,倾听洗衣姑娘的歌声;喜看一路山野、风光,饱览两岸绿树、楼顶;“然后拉上江河的手臂,带着祖国的骄傲奔向海中。啦啦啦啦……”。就是这样一首淡雅清秀、水彩画般的词作,撩动了作曲家的心弦,激活了他生活、情志、音乐等方面的体验和积累,在其文思、乐思高度契合的冲动中,优美的旋律油然生成——“小溪流水响叮咚,一路洒满笑声……”。艺术都是相通的,在学唱这首歌的时候,同学们或许会想到了某次远足经历,也或许记起了名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进而由此获得一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歌’也”的艺术联想或审美体验过程的享受和训练。

  唱好一首歌须对其音乐有整体的把握和细致的了解。《小溪流水响叮咚》由前后两段构成,每段四句,结构方整、匀称——方整中有变化发展,匀称中有跌宕起伏。在写作手法的运用上注重精练严谨,细致有效,诸如:在旋律和情感上扬、推进时,突出五声调式骨干音列的上下回转;而在需要柔和细腻时,则出现带有“偏音”的七声级进。前段中的四句,若能作两个长句处理,则会使旋律的气息更为绵延舒展。后段第三句开始处集中着几个表现的要素:全曲最高音、实词到虚字的转变和两个三拍子的律动出现,从而在这里形成全曲最为活跃的亮点;景致与情怀、主观与客观、传统与当今的通联也在这里达到最高境地。因之,歌者、听者也会在这里集中地获得浸于斯、染于斯、陶陶于斯的艺术满足……

  《小溪流水响叮咚》首发于1962年5月号《歌曲》月刊,同年7月首演于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距今刚好60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