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越剧

越剧小歌班的音乐唱腔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卫梅朵尝试配乐

小歌班诞生初,被官府视为“淫戏”的理由之一是没有丝弦锣鼓相配。1907年后,“梅朵阿顺班”进县城演出于药王庙。当时县衙牛知事不批准上演,其理由也是没有丝弦锣鼓相配,不是“正戏”属“淫戏”,后经戏馆老板周旋才得演出。但卫梅朵被“没有丝弦锣鼓相配属淫戏”一语触动心坎。觉得一个戏没有丝弦实不成体统,便自拉板胡自唱,但忙于演出的他,无能为力,配乐只好作罢。

后,嵊县的“青年演出团”也到药王庙演出,宣传反对袁世凯丧权辱国的“廿一条”。演出团成员俞龙孙(嵊县城关人)看了小歌班后,向戏班领班周麟趾提议:戏班无乐队是不完善的艺术,应配上丝弦。此议正合卫梅朵之意,便由卫梅朵唱,俞龙孙拉板胡伴奏,但由于当时都唱长段清板,又无起板、落板乐曲,俞龙孙难以插入,板胡伴奏也无结果。直到1916年,“梅朵阿顺班”进杭州美纪公司(大世界前身)演出,卫梅朵欲配乐之心不死,又请来了嵊县几个“戏客班”、“道士班”乐师尝试配乐。但是,一个有十年历史的“清唱艺术”要创造一个乐队伴奏谈何容易,仍以无结果告终。可也积累了失败的教训,为今后成功奠下基石。

第一支乐队的建成

小歌班在上海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后,大大鼓舞了艺人进一步发展越剧事业的信心。归根到底要提高演出质量。大家又重提配乐队伴奏之事,觉得光敲敲鼓板、打打小锣的清唱,人声接腔,难获好效果,质量难提高,事业难发展。

戏院老板也看到这一点,欲争取观众,获高利,也关心起后台戏班演出质量问题。尤其是前台升平歌舞台合股者、后台老板周麟趾更为关心,他还想到升平歌舞台开馆时嵊县老乡竺鸣涛送的一副对联上写的:“升平世界倒也清雅,歌舞场中还是的笃”。觉得没丝弦伴奏太不合时尚了。为此,回到家乡嵊县开元镇花高薪请来了三位“戏客班”乐师,并言明:你们为小歌班配乐,配糟了没关系,工资不少,大胆尝试。

这三人是:乐师周小灿,熟知绍兴大班,懂京戏,擅拉板胡;周孝棠是位专职的鼓师;周林芳吹唢呐,又是能弹“斗子”会打锣鼓的多面手。他们都是周麟趾同乡本族。1920年底,他们到上海后,先倾听演员们的意见要求,演出时坐在台下看戏听演唱,又互相研讨。平时与卫梅朵等几个演员边演唱边尝试配上起调、过门、落调,最终被搬上舞台。尽管演唱时不配乐,但演出已有丝弦相配,并以丝弦替代人声接腔。“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以鼓板、板胡、斗子三件乐器组成的“三件头”乐队,终于在1921年初在上海升平歌舞台正式成立,从此,小歌班结束了清唱艺术的历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