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来,越剧乐队在民族乐队基础上逐渐规范。在鼓板、越胡主奏下,分吹、拉、弹、打四部分,其配置根据剧目演出的需要扩大或压缩,但总的原则是“少而精”的组合和“一专多能”的人员配置。目前上海越剧乐队的基本编制如下。
一、以9人为基础的传统乐队,其基本编制为:
鼓板 1人(兼小堂鼓或大鼓)。
越胡(主胡) 1人(兼唢呐、板胡)。
中胡 1人(兼钹)。
大提琴(或大胡) 1人。
琵琶 1人。
扬琴 1人。
大三弦1人(兼大锣)。
笛1人(兼箫、唢呐或月琴、阮等弹拨乐器)。
这种传统乐队主要用于传统戏的伴奏,采用传统伴奏(跟唱托腔及曲牌配音)或按谱齐奏主旋律的形式。其人员可增可减,如9人中减去扬琴、大提琴(或大胡),即成7人乐队,再减去小锣(由鼓板或主胡兼带),变成6人乐队。
二、11人乐队
在上述9人乐队中增加二胡(兼板胡)和吹奏乐器各1人,即成为11人组合的乐队,再增加一把低音提琴,即成为12人组合的乐队。此类乐队在伴奏上可采用简单的配器,以增减音量或变化音色,重要之处也可采用较为简单的多声部伴奏。
三、18人乐队
以民族乐器为主体,吸收部分西洋乐器组合成18人左右的乐队。其配置大致如下:
越胡(主胡) 1人。
板胡 1人。
二胡 2人。
中胡 2人(或1人)。
大提琴 1人。
低音提琴 1人。
柳琴 1人(兼琵琶或中阮)。
扬琴 1人。
筝 1人(兼大三弦或中阮)。
长笛、笙、箫 2人(兼曲笛、梆笛、唢呐或弹拨乐器)。
双簧管 1人(兼唢呐或笙及弹拨乐器)。
电子琴 1人(或由适宜人员兼任)。
鼓板 1人。
打击乐 1人(定音鼓、小锣、云锣、吊叉、碰铃或三角铁等)
18人乐队中如要精减,可减去弹拨乐器及吹奏乐器各1人,即成为16人组合的乐队,再减去拉乐器1人,即成为15人组合的乐队。被减去的乐器,可由乐队内部统筹兼顾,吹、拉、弹、打声部齐全,可以多声部伴奏为主。此外,也有使用小提琴、中提琴的乐队,编制达26人。
下面是乐队三种不同编制的实例。
(一)1955年,上海越剧院演出的《西厢记》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乐队编制(共17人)
鼓板1人 主胡1人 二胡1人 板胡1人 中胡2人
大胡2人 特大胡1人 笙1人 琵琶1人 扬琴1人
三弦1人 打击乐1人 指挥1人 笛、箫、唢呐2人(兼月琴)
(二)1977年,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祥林嫂》的乐队编制(共18人):
鼓板1人 主胡1人 副胡1人 二胡2人 高胡(兼板胡)1人
柳琴1人 高音笙1人 键盘排笙1人 唢呐(兼双簧管)1人
三弦1人 竹笛2人(兼新笛、长笛及单簧管) 打击乐(由适当人员兼任)
(三)1992年,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现代剧《疯人院之恋》的乐队编制(共26人):
鼓板1人 主胡1人 二胡1人 琵琶1人
扬琴1人 柳琴1人 阮(兼筝)1人 长笛(兼竹笛)2人
低音提琴1人 键盘排笙1人 单簧管1人 双簧管(兼唢呐)1人
电子合成器1人 打击乐1人
鼓板1人 主胡1人 二胡1人 琵琶1人
扬琴1人 柳琴1人 阮(兼筝)1人 长笛(兼竹笛)2人
低音提琴1人 键盘排笙1人 单簧管1人 双簧管(兼唢呐)1人
电子合成器1人 打击乐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