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皮影戏

流行宋代的皮影戏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31

关于皮影戏艺术的确实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张耒著的《明道杂志》。上面写道:“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又据宋高承所著《事物记原》记述:“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话加缘饰,作影人。”之后,更为详细记载皮影戏的史书见于1147年孟元老著的《东京梦华录》和1235年灌圃耐得翁著的《都城记胜》。

《东京梦华录》写道:“逢节庆日,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都城记胜》记述为:“影戏。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粉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

另据1275年吴自牧著《梦梁录》记载:“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杭城有贾四郎、王升、王阎卿等,熟于摆布,立讲无差。”

还有,1280年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也记载着当时南宋京城临安(现在的杭州)“元夕……一入新正,灯火日盛……自此以后,每夕皆然。姜白石有诗云,‘灯已阑珊月色寒,午儿往往夜深还。只应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接着又叙述道:“白云诗云,‘游人归后天街静,坊陌人家未闭门。帘里垂灯照樽俎,坐中嘻笑觉春温’。”“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此类不可遽数也。”其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弄影戏艺人有贾震、贾雄、尚保义、三贾(贾伟、贾仪、贾佑)、三伏(伏大、伏二、伏三)、沈显、陈松、马俊、马进、王三郎、朱、蔡谘、张士、周端、郭真、李二娘(队戏)、王润卿(女流)、黑妈妈。计二十余人。同时,还在市井上有专门“镞影戏之小经纪”和在当时社会可与其它诸戏竞争的皮影团体――“绘革社”。

此外,《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还多处详记“影戏”。“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和“《杂手艺》有手影戏一种”。其中,最为有趣的记载除了在武林灯市上有“或为龙船、凤辇、楼台故事。羊皮灯则镞镂精巧、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之外,还有在“市食”上可以吃的“鱼肉影戏、胡羊犯……”。和“食店”里展示的“影戏犯”。这还不算,如果再去当时元宵庙会的“诸色杂货”去看,还可买到“如戏剧糖果之类:行娇惜,宜娘子……及影戏线索、傀儡儿……”等物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