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以前,秦始皇当上皇帝后,便为自己重新修建了当时所能想象的最富丽堂皇、美艳无比的新宫,这就是阿房宫。
虽然阿房宫还没有彻底完工,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就在楚霸王项羽的一把大火下化为灰烬,但是阿房宫的美却成为历代骚人墨客追古惜今,千年咏唱的话题。在秦地关中,关于阿房宫这一美丽宫殿的传说早已浸入这块黄土地中,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阿房”,在咸阳方言中念“窝邦”(wobang),“窝邦”就是“那边”的意思,对于秦代咸阳都城的人来说,这是一座没有完工、也就没有名字的宫殿,他们把河对岸的这座新宫叫“那边的宫”,因为没有正式的名字,所以一直“窝邦”、“窝邦”叫着,直到现在,陕西关中的方言中,仍把“那边的”叫“窝邦”。
另外,“阿”(wo)在陕西关中方言中有“美”、“舒服”的意思,所以阿房宫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最美,最舒服的宫殿。据说这也是秦代的口头语,陕西方言中还把“舒服极了”、“美极了”叫“阿(wo)也”。做什么舒心畅快,他们会说“阿也的很”。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当时的阿房宫是多么豪华。
在陕西,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戏曲艺术阿宫腔。据说,秦朝末年,项羽攻入咸阳,火烧阿房宫。宫里的内侍、宫女及舞乐歌女有一部分逃出阿房宫,流落民间。他们把阿房宫里一种清雅俊丽、委婉细腻的歌舞演唱带到民间,并且传播开来,慢慢形成一种新的民间曲调,这种调式被人们称为“阿宫腔”。
阿宫腔尤其以女声最为动听,在唱腔上有明显的拖腔,就是在演唱时经常有“那意呀唉”,据说,这“那意呀唉”是当时秦时宫女的语言习惯。这种习惯一直被阿宫腔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艺术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