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课程标准的思想与价值取向、主要的内容变化及实施的重难点三个方面,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解读,剖析了课程标准在新时代要求下的修订依据,阐释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具体主旨与变化,揭示了课程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难点与重点。
2019年1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在教育部统一部署、指导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历时近三年,研制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深入梳理反映21世纪以来我国艺术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借鉴吸收国际艺术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力争将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指导义务教育学校更好地实施艺术课程,推进以艺术课程为主体的学校美育发展。
一、以美育人,修订的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
2001及2011年教育部两次印发的义务教育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指导了我国二十年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实践。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广大艺术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推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引领了艺术课程学业评价改革,有效提高了义务教育艺术教学质量,特别是发挥艺术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的成效明显。但总体上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艺术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艺术各领域之间缺乏联系,学习内容和要求缺乏系统性,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等。
因此,在坚持改革方向、传承原标准中经实践证明对一线教学有较强指导作用的内容基础上,依据新时代国家对学校美育教育的新要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目标,加强艺术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凸显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共同要求,《2022年版课标》中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构成“艺术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总体要求,使其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走向保持一致,并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实际。本次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
(一)坚持德育为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德育为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围绕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育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体现国家意志,反映时代要求,凸显美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突出素养导向,促进核心素养的转化与落实
《2022年版课标》将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聚焦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着力构建核心素养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落实到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评价之中,强调在夯实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促进知识、技能在真实和复杂情境中的迁移和实践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个体身上的内化,实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化和发展。
(三)强化学生主体,推动艺术课程育人方式变革
《2022年版课标》遵循学生艺术学习和身心发展的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等特点,强调学习主体在场与具身参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艺术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大观念引领下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式学习、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真实性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种艺术实践和探究活动,加强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信表现、主动创造,不断增强其艺术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优化课程内容,体现课程融合发展趋势及其育人价值
根据艺术课程内容综合性强的特点,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优化学习内容、合理设置学业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022年版课标》通过设置综合性学习任务、聚焦核心素养、整合相关内容、关联真实情境,将各门艺术学科学习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具体学习任务之中,改变传统课程在知识、技能上的相互割裂状态以及碎片化学习的现象,促进课堂教学增效提质。
(五)体现艺术特点,一体化构建艺术课程学习体系
《2022年版课标》突出艺术的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艺术学习规律,一体化构建1-9年级艺术课程体系,既丰富了学校艺术课程的内容,又较好地做到了幼小衔接以及与高中多模块选学艺术课程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