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富于个体性和艺术性的实践过程。笔者是来自普通高中的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从完善音乐课堂教学角度出发,在教学程序、教学模式、教学语言、教学手段等四方面所作的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教学程序的优化方面,笔者提出了导入要新颖、衔接要巧妙、结尾要出彩的观点,并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先声夺人” 、“承前启后” 、“温故知新” 、“延伸拓展”等方法,强调了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艺术性;在教学模式的优化方面,作者倡导师生互动的合作式教学和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自助式教学。笔者还认为,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可以使课堂更富于音乐性和感染力,简洁并具有启发性、提示性的语言更能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而教学手段的优化除了适当运用多媒体之外,还要充分运用音乐欣赏中常用的基本手段像比较、听辩、体验、探索、表达、强化、想象和联想等来引导学生,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文章阐述了对音乐课堂进行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实施的方法,以期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从而达到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课程体系也逐步建立,音乐课堂教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有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仍受“我教你唱、我说你听、我动你跟”陈旧方法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依据,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比如很多音乐课一开始,没有任何导语的提示,没有任何情境的创设,就是“请看大屏幕”,然后依次播放幻灯片,教师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权和创造力,完全跟着课件走,变成了一个多媒体的操作员,所有的课堂机智和师生间思维、情感碰撞的火花全然不见,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纵然课件制作的再精美也是枉然。教师为了图省事,省去了自己范唱、弹奏的过程,全部让多媒体代劳,一节课下来,感觉内容很丰富,但学生在此之中是否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是否提高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教师心中还实在是没把握。在热热闹闹的音乐课堂中,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是对授课中的音乐感兴趣还是对当时的场景感兴趣,这正是分辨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重要的手段之一。那么如何让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它的活力呢?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平时的获奖课、公开课中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优化音乐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一、教学程序的优化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提倡开放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大多数中小学生求知欲强、模仿能力强,但是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教学中应采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堂好的音乐课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导入”、“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阅读一篇优美的文章,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课堂教学具有了“磁性效应”,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⒈导入要新颖
导入是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催化剂,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生动地导入到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导入有很多方法,笔者以自己的实践为例,在此总结了几点:
①、“先声夺人”法。
我在执教《走进天鹅湖的故乡―俄罗斯音乐之旅》时,课前播放了具有小调风格的流行歌曲《白桦林》,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又契合了本课的课题。再如,在执教《音乐的喜剧美》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龙船调》,曲中宋祖英唱到:“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一位老外站起来自豪的说:“是我来背你嘛”,这样的情景谁看了都会忍俊不禁,学生们也都笑了起来。因为喜剧引起的直接效果就是笑,教师再做一启发:“音乐究竟有何魔力,可以穿越语言的界限,使人们的情绪受到如此的感染呢”?很轻松愉快就引出了课题。
②、“承前启后”法。
在执教《走进非洲和北美》这一课时,我说:“同学们,在上面的几节课上,我们已经走完了亚细亚音乐之旅,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领略的是非洲和北美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情。运用这样的方法组织开场白,既引出了课题,同时还把音乐和民族版块这一大单元的内容整个串联贯通起来。
此外,导入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开门见山、猜谜语、游戏等方式,一开始就引人入胜,学生就不知不觉对后面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⒉ 衔接要巧妙
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找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衔接、使各环节过渡自如,从而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衔接的方法,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三点:
①”温故知新“法。
我在教授舞剧单元时,先回顾了歌剧《卡门》选段,再欣赏舞剧《白毛女》片段,在视听的对比欣赏中,学生很快说出了舞剧的主要特点。再如学习南非的劳动号子时,教师也可以拿之前学过的汉族劳动号子作比较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② ”延伸拓展“法。
我在执教《音乐和诗歌交融》一课时,最后设置了学生的创编环节,那么如何从前面的欣赏过渡到后面的创编呢?在上课的时候,我说道:古往今来,歌曲浩如烟海,创作的手法也多种多样,有”自度曲“、”倚声作曲“、(这几种创作手法的曲目已在之前欣赏过了)还有一种就是”依曲填词“,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李叔同填词的《送别》,欣赏完之后,我借机鼓励大家借鉴李叔同的做法,也来尝试为歌曲旋律重新填词,从而实现了教学环节的过渡。
③ ”主题贯穿“法 。
在执教《一唱雄鸡天下白》时,我考虑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要了解中国(五十年代―九十年代)这段时期音乐发展的概况,时代特点很强。我结合了本课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来欣赏,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全世界人民心一条》、《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分别映射了建国后,我国经历的几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用这几个阶段贯穿起整段教学内容,使同学们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更加深刻,思想也得到了洗礼,课堂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
⒊结尾要出彩
结尾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这笔该如何”点“才有神韵呢?把一堂课的结尾搞的生动、活泼,使学生像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例如《音乐的喜剧美》一课最后的教学内容是欣赏管弦乐曲《看秧歌》,我让学生观看由音乐主题伴奏的同名舞蹈,最后邀请同学们离开座位和老师一起手拿手绢扭秧歌。在音乐打造的欢快气氛中让同学们亲身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同时,也为本课结束掀起了一个高潮。再如,我在执教《走进非洲和北美》一课时,很多同学都觉得有些音乐真是太新鲜了,闻所未闻。大家接受的程度不一样,最后我用幻灯呈示 ”关注通俗流行音乐、宏扬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世界多元音乐“的主张,既向同学们提出了新的观念,同时也升华了本课的主题。
强调音乐课堂教学三个环节,并不意味着其他环节可以忽略,只有每个部件运转正常,才能圆满的完成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模式的优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固有的格局,变沉闷的教学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变教师主导下”讲风太盛“的教学为合作的教学,使音乐课多一些互动,多一些温馨和鼓励。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可采用下面的做法:
⒈合作式学习
合作式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结对的学习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学生服情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表述、体验和表现的空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展开充分的探讨,从而更加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学习《跳蚤之歌》时,我给学生们提出了三个问题:
①旋律有何特点?②共分为几段,各段音乐如何发展的?③笑声的魅力在哪里?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是有一定难度的,我让同学们各组前后两排组成一个小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分化了难度,在大家的探讨和老师的点拨中,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如,在执教《音乐和诗歌的交融》中,我在最后的创编环节中将全班学生分为三大组,分别为:依曲填词一组,倚声作曲两大组。依曲填词根据《送别》的旋律重新填词,同学们经过讨论后,采用了领唱加合唱的方式,作了一首歌颂校园生活的歌曲,让人深切的感受到菁菁校园的美好,倚声作曲组由教师选择了一首古体诗《如梦令》和一首当代格律诗《同学会》,同学们分别根据不同的声韵和意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潜能。古体诗采用了民族五声调式,带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当代诗同学们多采用通俗音乐风格,喜爱说唱的同学还运用了HIP-HOP的演唱方式。表演环节可谓是精彩纷呈,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样的体验和想象、创编与讨论,再经过全班交流,师生评价等环节,全班学生在参与创编、讨论、评价和组合中,更有效的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⒉自助式学习
自助式学习则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定期在音乐课堂上划出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表演、展示。教师只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就好,如开设”我的音乐故事“,讲述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与某首歌曲或某段乐曲的故事。”我的音乐课堂“则让学生来体验老师的角色,由学生选择一件音乐作品,运用多种媒体查阅资料,设置问题和答案,模仿平时老师上课的步骤,完成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开设 ”流行音乐进课堂“、”才艺大比拼“、”班级音乐会“等活动,通过种种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语言的优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包括的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 [2]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其语言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优化其语言必须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语调适中,表达规范,富于感染力,特别要强调的是,注意简洁的同时并具有启发性、提示性,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用声调、速度、音色和情绪的交织变换的手段,描绘特定的情境,促进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带入到一个音乐的世界。如欣赏完《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后,同学们总结出歌曲中的笑声表达了赤卫队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这时用一种带着疑问的语调提问:”同学们想一想,笑声除了爽朗的大笑外,还有哪些笑呢“?学生纷纷开始讨论起来,还有狂笑、憨笑、苦笑、奸笑、傻笑、狞笑等等,有些同学还模仿了起来。教师此时用略带神秘的语气对大家说:”有一首歌曲,当中就有很多更为旋律化的笑声,大家想不想听一听?“,这样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全部调动起来了,然后,教师打出《跳蚤之歌》字幕并播放音乐。教学内容在语言创设的情境中得到展开,带着鲜明的形象和感情色彩进入学生的意识。他们听的格外认真、仔细,后面回答问题也相当踊跃,课堂教学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传统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有机结合,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开拓思维,探求新知,有所创新。教师要力求能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如的向学生展示乐曲中间的任何一个片断,并请学生欣赏鉴别乐曲的多种表现方式,再辅以恰当的图片和动画,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入情、入境、动情、想象、体验音乐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描绘,细致的感情。让学生参与音乐的感知体验。教师还要善于利用音乐中常用的方法:比较、听辩、体验、探索、表达、强化、想象和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从而提升音乐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执教《音乐和舞蹈》单元时,教师选择了舞剧《白毛女》中”哭爹“的片段来向学生说明舞剧中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教师第一遍播放的是无声的画面,很多同学看了演员的动作,还觉得有些好笑。第二遍当那凄裂的音乐响起时,大家都凝神观看起来。在演员的表演中体会到白毛女那悲痛欲绝的心情,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很容易得知舞剧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得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样的结论。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它的优化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新的音乐课程教育理念,以小见大,从不同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改进、这样才会使学生得到音乐美的熏陶和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真正实现建立朴实、有效、高质量的音乐课堂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