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课改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人文色彩”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盐城教育网》

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性质中,第一条就阐明了“音乐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多样性,理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和地区赖以生存的文化间的相似性,使之具有民族意识和国际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为各文化之间的谅解服务。而其重要途径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在我们的教学中理念中强调“人文色彩”。这一点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尤为重要。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在高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该如何强调“人文色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欣赏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难以有好的教学效果的。如果我们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欣赏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则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欣赏体验、分析理解。即:强调音乐欣赏教学的“人文色彩”,摒弃“解剖式”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强调音乐教学中的人文色彩,“学科交融”非常重要。在欣赏教学中注意几个学科的知识交汇融合,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活动空间、增加教学的“人文色彩”。这两者是紧密相关的。下面就我这些年的教学体会,谈一点心得。

一、注意音乐欣赏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融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特征,会产生风格各异的音乐,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当地的地域风情有着很大的联系。在教学中应注意把历史、地理等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以增加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人文色彩”。

如在《走进非洲和美洲》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教材为什么把非洲和美洲这样相距遥远的两个地区安排在一起让我们鉴赏呢?请同学们一起讨论美国的历史、黑奴的历史,再引申到“非洲音乐对美洲音乐的影响”这一学习重点,从而加深了对美洲音乐的理解,拓展了学生音乐鉴赏的视界,调动了学生参与鉴赏活动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很好。

在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的欣赏教学时,我先请同学们讲述交流关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国家和人民遭受了解放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等历史事件。再谈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开放,广袤大地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通过回顾这段学生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了“歌曲为什么那么明快热情、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音乐的“时代风格”。

在欣赏“中国民歌”这部分内容时,我注意结合各地的地理特征讲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口稠密,自然景观秀丽,语言的语音柔美,所以音乐风格也委婉秀丽;北方地区地广人稀,蓝天下一望无垠的土地,歌唱者的声音传递旷远,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学生听了之后,结合自己旅游时对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的认知,都认可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完成了教材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要求。

二、注意音乐欣赏教学与文学知识修养的交融

音乐与文学历来联系紧密,中国的“诗”“歌”本就为一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如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大屏幕展示出来,并请学生在《思乡曲》的配乐下,集体朗诵《乡愁》。随着优美的小提琴旋律响起,深情如诉的音乐配上极为抒情的名诗,产生了极佳的审美体验效果。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获得了参与的快乐。

再如,在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这首古曲时,我先请学生交流讨论“我所认识的王维”,再通过集体朗诵这首千年绝句,充分感受王维和友人依依惜别感人至深的情意,感受古代文人朋友之间纯粹的友情,并强调这种情感的珍贵。在欣赏讨论结束后,请大家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学生们兴高采烈搜肠刮肚地想,东一句西一句地凑,终于把高适的《别董大》这首诗拼完整。“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大家集体朗诵这首诗时,既感受到了诗歌作者高适开朗豪迈的胸襟气度,也获得了一种参与活动的快乐和成就的愉悦。

三、注意音乐欣赏教学与美术审美体验的交融

都说音乐是“流动的画面”,美术是“凝固的音乐”。音乐与美术的艺术魅力紧密辅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美术作品欣赏,对加深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著名的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借助学生的视觉感知,请学生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一边欣赏音乐,帮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又如,在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段音乐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许多美丽的大草原风光摄影图片,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美丽的草原景色,更好地融入了音乐欣赏的教学情境之中。

音乐欣赏教学中强调“人文色彩”,可以使我们的课更为生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欣赏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这是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也应该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