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长春市第八中学》
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最斑斓多彩的花季,学校不仅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天地。音乐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最古老的、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艺术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高中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更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于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但是现行高中音乐课主要局限于音乐欣赏方面的教学,教学方式传统,缺乏创新意识。在课堂组织教学上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辩、欣赏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加之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高中音乐欣赏部分知识又偏难,存在着听不懂的现象,并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所以导致学生们虽然喜欢音乐,喜欢听歌,喜欢唱歌,但却不喜欢音乐课的实际问题。因此音乐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巨浪推动下,对音乐课本身的价值和功能也有了更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实现学生终身学习和实现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音乐教学改革方面必须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使音乐学习的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贴进学生的生活,充分体现时代感,民族性和多元化特征。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积极探索,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独特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结合音乐新课程的标准,我对音乐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一节民歌欣赏课中,我改变了单纯的欣赏中国传统民歌的教学方式。
首先,我认为使同学们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动力,当学生们真正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的时候,学习活动便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因此,课前我请同学们收集具有各民族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准备在下节音乐课中为全班同学演唱。(这是针对现在大多数的学生都很喜欢流行音乐提出来的,它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先请同学们到台上来演唱他们收集的流行歌曲。起初,同学们不好意思,在我积极的鼓励下,同学们逐渐踊跃起来,演唱的热情不断高涨,课堂上的气氛也活跃起来。在同学们演唱完后,我根据他们演唱的歌曲,提出问题。
首先以学生们演唱的具有新疆风格的通俗歌曲“楼兰姑娘”“花街”“新疆舞曲”来提问“请说说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它的整体情绪怎样?”。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开始交流讨论,因为是他们喜欢的歌曲,所以同学们很感兴趣,讨论的热情很高,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次我在对学生们的发言作出适当的表扬后,演唱了两首典型的新疆民歌“新疆好”“掀起你的盖头来”,在我演唱的时候,同学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感觉到很新鲜。演唱完后,我与同学们总结出新疆民歌的特点:新疆民歌大都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速度稍快,情绪热情愉快,充满活力;后十六、附点与切分音的运用增强了音乐的跳跃感,加上大量装饰音的运用,使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有想跳舞的感觉;独具特色的衬词与方言的运用更增强了音乐的民族风格。最后将同学们分成四组,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新疆民歌的特点,自行创编一首短小的新疆民歌并选出一名同学进行演唱,同时各组要进行比赛,比赛结果由同学们评出。比赛结束后,我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大家都很高兴,还七嘴八舌的希望下节课也这么上,再来学习其他民族民歌的特点,并且每组都希望在下次的创编歌曲中取得好成绩。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不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音乐知识,又在积极、热情的参与中,满足了表现欲,发展了创造性的思维。
课后在我与学生们的交流中感到,在课堂上教师优美的范唱是很重要,它比音响资料更直接、更亲切、更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上好课,教好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这样的音乐课学生们很喜欢,它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在交流讨论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的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新课程理念,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改变了单纯的灌输性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自我发现的能力,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体验美的感受,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