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天河部落》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群和创新型人才,为迎应时代的要求,国家教育部门适时地提出了新课程改革。我省于2004年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这无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难得的发展和机遇。在这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我校以此为契机,在天河区各级部门的领导关怀下,加强学习,更新理念,认真进行课改实验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将我校三年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前提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课程改革要顺利实施,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观念转变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之源,因此,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抓学习促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新课程实验的首要工作,是顺利推进课改工作的重要基础。学校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精神,我校音乐科组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了由广州市教研室音乐科组织的为期5天的新课程培训,如高林飙教授的《新课程通识》、广州大学王怀坚老师的《高中音乐新课程解读》、宋曼蕾老师的《走进新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等专家的报告都为我们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我区教研室音乐科每学期初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和《教材分析》以及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给教师们更具针对性的新课程实验的指导,引领着我们的专业成长。
2、加强科组建设,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学校发展的动力是教师,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课改实验的成败系于教师。因此,促进教师发展是新课程实验稳步推进的成功之所在。我科组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科组活动,通过学习理论,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经验,使年轻教师迅速的成长。一位年青教师在一次市调研中被我区教研员批评,她的课没有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整节课非常沉闷,大部分学生的思想游离在音乐课之外。经过学习和更新观念后,这位老师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我区第九届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她的公开课也获得了优秀课。另一名老师2006年大学毕业来到我校,她虚心学习,教学中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校公开课得到校领导和观摩教师们的赞扬并获得优秀课;在2006学年第一学期末我校举办了学生评议教师的活动中这位老师的教学优秀率达90%。
新课程的开展实施情况
1、师资和开课情况
我校高中教学班共48个,音乐教师4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现在高一、高二开设音乐课并以行政班授课。高一开设《音乐鉴赏》、高二开设《歌唱》;除此之外还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及课外活动课程《小提琴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通俗歌曲演唱技巧》、学校管乐团、合唱团、舞蹈队等。
2、模块教学情况
《音乐鉴赏》模块选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鉴赏教材,在使用教材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容易接受并有兴趣学习音乐知识。在课堂上,我们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体验、对比、探讨等方法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走进音乐。如介绍我国通俗音乐时,学生从不知道谷建芬是何人,到通过查找和收集资料,了解了谷建芬对中国通俗音乐界的贡献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感慨地说道:“没有想到原来我们常唱的《歌声与微笑》、《思念》、《烛光里的妈妈》都是她的作品,我们太孤陋寡闻了。”有的学生说“我以前没有听过她的作品,现在听了,还挺好听的嘛,不错!”。又如:一个学生在学习《大众音乐》之后,他谈到:“音乐的学习原来如此美妙,当那些我原以为只属于下里巴人的通俗音乐,其实还包含那么丰富的内涵。现在不但了解了通俗音乐的源流,还了解到通俗音乐的特色。”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科组教师们转变观念和角色,使学生从不喜欢上音乐课到主动要求上音乐课,从被动学习音乐到主动探究音乐,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了解音乐并发表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我们申报了《天河高中音乐资源网》的研究课题,同时都在网上分别开设了自己的博客,让学生上博客观看和发表相关的音乐文章和感受。如,学习德彪西的《大海》后,学生们在博客上的回复:
[匿名]高一1班19号
2007-04-19 20:59:18
专门去听《大海》。恩……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评论家发表那样白痴的评论。因为凭心而论,我的确听到的是大海的声音。是不是一定要波澜起伏、狂风怒吼、海魔暴啸才算是真正的大海的作品呢?听音乐也好,看画画也罢,都是用心去看内在,而非表面。一开始竖琴的低音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仿佛一片宁静,大海在刚刚升起的太阳光辉里,享受着它的懒洋洋的温暖。不久,不断有旋律音符的“撞击”,大海好象喧嚣起来,逐渐加强。它们在欢笑、它们在舞蹈、它们在闪耀。一只只活泼可爱的海精灵在拍打沙滩、在亲吻白云、在追逐阳光。突然,听到一阵骚动,音符汹涌地冲击着我的听觉,我想,一定是暴风雨来了。可是,这不是吞噬带来的恐惧和可怕。相反,我的心感受到的是海洋的壮阔。在大自然里,强者是不一定要去欺压弱者的。我想,的确,德彪西的《大海》,绝不仅是大海的复制。因为如果只是大海的复制,听起来绝对不会那么触动我心。毕竟,在曲子里,除了大海,我似乎还听到人心的大海,绝非只有自然的大海那样简单。
[匿名]高一十班十号
2007-04-22 13:43:21
刚听的时候感觉很熟哦,但本人感觉并不是怎么象大海,更象一部有剧情的童话诗.怎么说呢,毕竟现代音乐还是意象派的,个人有个人的想法吧.听了一阵子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受标题影响,开始有点大海的味道了,是很汹涌的感觉,然后又平静了,真象大海的变幻无常.
[匿名]高一15班24号
2007-04-22 19:16:43
哎,从小学开始老师都说”大海“是汹涌澎湃,是航海人员最大的敌人。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大海”就是被这种思想束搏住了。当我听《大海》时,刚开始,我以为我听错曲子了,“不然为什么会这么平静呢?难道我是被以前的老师骗了!”不过,这首曲子听起来真是很不错,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听这首曲子一定要闭着眼睛去听,不然你会觉得很单调,而且要加上想像去听。第一部分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好像夜幕渐渐消去,天空慢慢变亮,一轮红日缓缓地升起来,划破了黑暗。第二部分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的确描绘地很形象。第三部分:海面不再平静,远方传来了雷声。然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最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大海的看法,我真的要谢谢德彪西和他的“大海”!还有,德彪西有一句话让我觉得很感动------“我现在又二次地和我的老朋友----‘海’在一起,它永远是那么变幻无常,那么美丽。它的确是是然界唯一可以使你安份守己的东西,然而,我们对海的尊重总嫌不足。我们决不可把备受日常操劳而变得畸形的躯体浸入其中。的确.我们的手、足是在令人发笑的节奏中移动----它足以使鱼儿们哭泣。海里只应让那些半人半鸟的海妖们去漫游;你能奢望那些高贵的仙人们再回到时常被糟踏了的海水中去吗?”我也希望大家都能爱护大海,更要爱护我们的大自然,因为是他们把我们养大的,是我们的第二父母。所以,我们应该注意环保,共同维护我们的大自然!
[匿名]叮叮
2007-05-08 19:18:55
其实大海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很汹涌澎湃的,在早上的大海是非常柔和的,只有轻轻的海风和温柔的太阳,连浪也是轻柔的,令人非常舒服.因为德彪西在描绘的是“海上----从黎明到正午”,在他的印象中,黎明的大海就是柔美的感觉,所以用了这么缓慢动听的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正午时,浪开始大了,变得激烈了.因此他来了激动震撼的旋律来表现出来.这样更能展现出从黎明到正午的大海的姿态.他活灵活现的描述出从黎明到正午的大海,把大海重现在我们眼前.这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而已...
高一(6)班 41号
[匿名]40644董
2007-05-14 19:54:28
听这首大海,虽不像真正的大海,但从中可以听出大海的气势,有时激情澎湃有时平静安详.从第一章听让人觉得好象每天早上的黎明,很庸懒的慢慢醒来有着美好的心情.到了第2章,人仿佛走在了去学校的路上时而平静时而兴奋的幻想着将要发生的美好的事情,在配上如此变化多端的,捉麽不定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到了第3章改变了,不在是活泼的跳跃的而是有点低沉的宁静的,到了最后的高潮,所有的赞歌都一起合鸣,体现出了大海的气势磅礴,激情澎湃之势.3章体现了暴风雨前的雨后大海,完美的将大海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匿名]四七中40530
2007-05-19 21:29:14
音乐太长了,所以我只是听了5,6分钟...
刚开始,音乐很平静,就好象暴风雨来临前一般平静,后来音乐突然变得激昂,似乎暴风雨来了,席卷了小村庄,后来,暴风雨结束了,村庄又恢复了平静,村民在重建自己的家园,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匿名]40756
2007-05-29 21:10:26
这首曲子虽然不象其他描写大海的曲子一样激烈,但很有作曲者自己的风格,描写了作者心中海的样子,仔细听才能听出海的味道.大海的样子时常改变,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柔情但又有些粗鲁.高潮部分似乎描写了暴风雨,之后暴风雨过去,一切有恢复了平静.总而言之是一首很好听的曲子!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科组教师们不断学习理论、提高知识水平、总结教学经验并取得了一些成绩:韦静文老师的公开课《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获得优秀课,李曦老师的论文《谈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习音乐兴趣培养的尝试》发表在广东教学报,另一论文《浅谈研究性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获得区论文交流评比一等奖。
《歌唱》模块选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歌唱教材。为了提高学生对歌唱课程的兴趣,我们在学生当中征集他们喜爱的、思想内容健康向上,旋律优美的歌曲作为补充教材。并在每节课前十分钟安排了“超级歌手PK赛”,同学们按名单轮着上台演唱教材中他(她)喜爱的歌曲,由学生代表和老师进行点评,最后同学们投票表决,选出一名“超级歌手”参加下一节课的比赛。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检验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的情况;从中学生们的演唱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歌唱的积极性。在合唱教学中,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由一个声部逐渐加入二声部、三声部,学生的学习从易到难,音响的感觉从单一的旋律到立体的和声效果,逐渐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巴韵老师的歌唱课《多声的艺术》获得了区现场课交流的优秀课,同时也获得了观摩教师们的好评。我区音乐教研员丁翠珍老师在天河区06年6月的教研综述中这样说到:“**47中选手巴韵的是个已工作五年的教师。本学期初我曾在一篇教研综述中批评过她上课无激情,备课不认真。但本次竞赛使我对她看法有了新改观。本次执教;高一合唱欣赏课《多声的艺术》她能根据高中新课标的要求去构思备课,课堂上用一段学生喜闻乐见的范唱音乐导入课题,接着钢琴范奏也打动了学生心弦,让学生主动学会歌唱,还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我评价空间,这是一节非常丰富、吸引学生的音乐活动课。也为她比赛成绩重新超过了第一的对手。险!”
我们在认真完成模块课的同时,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校本选修课时间,根据教师的特长分别开设了《小提琴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通俗歌曲演唱技巧》等校本选修课程,并开展了学校管乐团、合唱团、舞蹈队等课外活动。巴韵老师是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专业毕业的,她担任的《小提琴演奏》课曾在区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尽管此课很不成熟,大多数学生是从零开始,演奏的作品也很简单甚至是音不准,但它给了学生学习小提琴的机会,培养了学习演奏的兴趣,同时提高了欣赏小提琴作品的鉴赏能力。李曦老师的《音乐与戏剧表演》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这里学到了戏剧的表演的知识,也了解了音乐在戏剧中的作用与地位。如:音乐剧的学习后,学生谈到“音乐剧具有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的特征,正因为它融入这么多的特色,才倍受同学们的青睐。我喜欢音乐剧正因为它具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特点,很适合我的口味。”“我以前认为音乐剧就是歌剧,现在通过查看资料才知道原来音乐剧和歌剧不是一回事。”另一个学生在谈体会时说“我过去只听港台的流行曲和英文歌,从不听音乐剧、歌剧什么的,我认为那些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也很高深了,难以听懂。通过研究性学习,我开始了解音乐剧,接触几部音乐剧的片断后,我觉得那些歌曲和音乐都很好听,表演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些歌曲是我以前听到过的,只是我不知道这是音乐剧里的歌曲。《跨越彩虹》以前我在家里就经常听,原来音乐剧并不像我所想得那样高深难以接受,只因我不了解它,现在我开始喜欢音乐剧了。”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李曦老师的教学案例《走进音乐剧》被录入到《广东省新课程优秀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一书并被发表。韦静文老师的《通俗歌曲演唱技巧》更是受到同学们喜爱,在06年12月我校申报全国示范性高中的评估中,韦老师的《通俗歌曲演唱技巧》的汇报课受到评估专家组的肯定和好评。我校的管乐团、合唱团、舞蹈队多次获得广州市一等奖,在2006年的全国示范性高中的评估中我们科组老师组织的广场音乐会受到评估组高度的赞扬,校管乐团、合唱团的演出带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3、评价与学分认定
新课程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习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学生的学分认定。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作业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情况、课内外音乐探究活动参与情况、上课笔记情况、课外音乐实践情况等,这占考核的60%;终结性评价包括了每学期末的学业水平测试,通常采用笔试或口试的方法,占考核的40%。每个模块的教学结束后,我们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价并等级评定,85分以上为A,75分--84分为B,60分--74分为C,60分以下为D,最终登记评定C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
新课程实践后的思考
1、合理运用、整合教材
新课程实施后,每位教师明显感觉到压力大,准备每一节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教材内容容量大,教材过于专业化和理论化,如何把握好教材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提出了“为我所用”,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取舍教材,重整教材,不死用教材。
2、运用科学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自身示范作用
新课程实施后,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多种的感受,课堂上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大量的各种音像资料充斥在我们的课堂,欣赏作品时只要在电脑上轻轻一点,名人名家的声音或身影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教师也都开始习惯依赖多媒体课件,不再注重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有的更甚于好像没有了多媒体就不会上课了。其实,教师的自身示范是非常重要的,虽说我们的示范比不上名人名家的经典,但是给学生的感受也许比观看屏幕上的表演更加真实,更加亲切。音乐教师不是电脑操作员,更不是课堂的DJ,而是知识的传授者,自身的示范作用不能忽视。
3、学科综合仍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综合,于是很多的音乐课上加入了有关的地理、历史等知识。曾看过一节音乐课,从头到尾都在介绍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同学们主动地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这节课非常的热闹,但是,对这个国家的音乐提到的甚少,可以说这根本不是音乐课,而是一节人文课。我们在综合学科时不要忘记了音乐学科的特点,我们是为了解地区音乐的风格特点和发展而去整合其它学科的资料,千万不要为综合而综合。
虽然,我校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仍处于摸索阶段,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改成功的学校寻找差距,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让高中的新课改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