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全国新课程教学》
[摘要]:美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鉴赏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养的教育。本文探讨了如何以现代教学方式激活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情境式教学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现代教学方式、网络环境、多媒体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指出:“坚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奠基性教育,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的延续性教育,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校输送人才打下一个初步良好的基础,而审美素质正是中学生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美育尽管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主要以美术教育为主。作为“艺术教育”学科之一的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试用)》将高中美术课定义为必修的“艺术欣赏课”,是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迈出地特殊而积极的一步。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更是将“美术欣赏”改为“美术鉴赏”,提出“鉴赏则必须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是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鉴别和欣赏”,对学生审美的品赏、鉴别更是提出更高要求。
高中美术课正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在整个高中阶段保证了美育的连贯性和高层次发展。高中美术课是艺术学科,既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程和科学课程,又区别于专业院校的基本技能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课程。高中美术课偏重于学生的“眼到”、“心到”、“口到”。从大纲的教学性质、内容、目的、要求出发,高中美术课在教材编写、课时设置、成绩考察等方面都体现了其教学是在以欣赏为主线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现阶段美术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目前中学美育的基础、现状都决定了高中美育的性质和目标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鉴赏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养的教育;突出美术教学特长的优势,发挥鉴赏课对高中生的审美教育主渠道作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一、网络环境下美术鉴赏研究性教学新思路
1、在美术鉴赏课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所以,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题,与学生一起研究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在学科联系中,美术鉴赏与中学各科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等物理和化学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知识相衔接,花鸟画中对各类花鸟形体结构及生理特征的理解又完全依赖于生物课学到的知识。美术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中,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并不断自善其身,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也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2、美术鉴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归纳起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有:①课题选题的指导,②研究思路的指导,③研究方法的指导,④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例如,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可先列出多条研究性课题,如“山水画中诗情的体现”、“从山水画里的树种看现代环境保护”、“山水画与古典音乐的联系”等等,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再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课题。有的学生就自定了“从山水画看现代旅游资源”、“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山水画里的宗教气氛”、“水墨山水画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品位”等优秀的选题。
在确定了选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下载保存后继续分析直至完成分析报告。几位选择“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为课题的同学,在网络资源库中游历了全国的名山大川,饱览了以《溪山行旅图》、《潇湘图》、《庐山高图》、《华山图》等为代表的历代水墨山水名作,并且下载了这些山水画图片以及和他们相对应的实地照片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资料。通过课后的编辑研究,学生可以得出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有极美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的研究报告。学生还将课题延伸至与古代山水诗相联系,更加感觉到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创设情景式教学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为了深化主题,突出被欣赏作品鲜明的时代和民族个性特征,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影视等方式创设背景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
情境式教学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形、声、色并茂,能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质感、空间视觉直观性的再现,易于营造立体的欣赏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在美术鉴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效果,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如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可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提示作品的背景和内容,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画作中纤夫们在艰辛劳动时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此时再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中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欣赏主体(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纤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此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本身就由理性地参与了欣赏活动而被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深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和审美想象。当学生进入联想境界后,教师如能用激昂的语调在音乐声中诵出俄罗斯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句:“到伏尔加河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像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拉纤夫们在痛苦的行进。”这时学生们原本模糊的、朦胧的审美意识一下子就变得清晰了:那优美而辽阔的伏尔加河风景与倍受苦难的纤夫处境鲜明对比,仿佛是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混然震颤,学生开始随主人公一起痛苦、挣扎,逐步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电化教育、语言描述、设置情景等“不择手段”地达到上述效果。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尤其强调“虚静”,主张欣赏艺术时既要虚廓心灵、燥雪精神,又要静观默识、凝神体验。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神与物游、洞幽发微的胜境。这种情境可以根据某一主题,在欣赏活动开始前或中间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氛围,为即将欣赏的作品做必要的铺垫,让学生身临其境似地对作品展开欣赏。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专题时,教师可借助于《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中国古典名曲,渲染作品的意境,引发一种思古的心境。此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充分加深对作品的体会,使欣赏更现实、更立体、更生动。
三、课堂教学实现身份互换,让学生成为欣赏主体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简单地装入学生头脑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意义“在于激励心灵的动力,培养终身学习美术的自觉性,真正体现了发展性的教育”[4]。美术鉴赏的过程不能成为教师把单一确定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学生不能成为欣赏的旁观者和接受者。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扭转“一言堂”的模式,积极创设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趣味性、生活性并且符合学生心理的东西,吸引学生参与到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来,主动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艺术作品是生活的表现,学生认识和欣赏艺术作品时,除了教师的引导外,还要有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同一件艺术作品,学生对之的欣赏结果是不断变化着的,也许一个偶然的生活经历就会改变其对同一件作品的情感想象。在美术鉴赏的内容中,往往都是既往历史中留存下来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生存年代和社会背景离今天实在太远了,学生又缺乏相关的经验,无法进行情感通融。鉴于此,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兴趣趋向和心理变化规律,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以及具体的情绪情感变化,适时地以学生为欣赏主体,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总之,高中美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全面素质和艺术品位的提高。通过美术鉴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敏感性。在现阶段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高中美育的目的,使高中美育与教育的发展进步相适应,并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