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百度文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陈旧的音乐教学模式已被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所取代,不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可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农村中小学专职音乐教师很少,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教学设施落后,学生差异性过大。这些不利因素,将直接影响课改工作的成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体验的方式学习音乐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音乐学习原则上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这种方式完全与自身的体验相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体验是人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他更多的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体验还泛指亲身经历,从亲身的经历中感受真、善、美,鉴别假、恶、丑。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两点:
1、重视体验的独特性。同样一段音乐,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不同的见解。如,在欣赏八年级级音乐《辛德勒的名单》时,有些同学会不假思索地说:“感觉很悲惨,凄美。”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如果立即将所谓的“正确答案”告诉他们,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但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就停止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拿出所谓的“正确答案”,任何急性的“仲裁”都会束缚学生的手脚,熄灭想象创造的火化,通过学生体验后得到理解,会在学生的脑子里扎根,那比按照教师的指令,循规蹈矩地重复千百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所取得东西更有价值,因为想象创造的欲望是生命最有亮度的颜色。
2、重视体验的过程性。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过程就谈不上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音乐内函。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如,在学生唱歌曲“赶墟归来啊哩哩”,可结合彝族人民的竹竿舞进行教学,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他们把快乐的体验转化为优美的歌声,自然而然地把歌曲中特有的节奏演唱出来了。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智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在课改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摄取知识,在参与中求得成功,得到满足。而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能力尤其重要。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可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此,课堂的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在以往的音乐课中,节奏练习只是把音乐作品的典型节奏摘出来,让学生聆听教师拍出的音响效果,学生模仿,学会拍节奏,这样学生往往感到枯燥呆板。对此,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如:成方圆等演奏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是一首打击乐曲,这首乐曲没有使用一件整改的打击乐曲,而是用一些厨具:锅、碗、瓢、盆、菜刀、铲……菜刀切菜的嚓嚓声,铲子炒菜铲锅的声音……这些自然的声音,经过重新组合加工,创造,组成了优美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学生欣赏完后,深受启发,教师再及时引导,讲解有关知识,总结规律,播放教材上的乐曲让学生拍出节奏。通过集体,分组,个人多种形式反复练习,绝大部分同学都较好地掌握了节奏的要领,通过个别辅导,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当堂掌握。接着出示画有闪电、雷鸣、风、下雨的自然情景。作为课下作业,每四人一小组,商量寻找材料。创作节奏类型到课堂中进行表演。用什么节奏类型来表现出刮风、闪电、雷鸣、雨的过程呢?这就把学生从课堂中。成为被灌注知识的袋子的情景中解脱出来,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会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在于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会学。
怎样使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科学方法呢?比如舞蹈的教学,我按类型施教,同类舞蹈选取典型进行解剖,让学生学习动作,把握要领找出规律,熟练以后再举一反三,从而掌握同类舞蹈的跳法。如蒙古族舞蹈的教学,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特点粗犷、豪放、舒展大方,充分展现了草原的宽广辽阔,同时代表着蒙古族人民的性格。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硬腕、硬肩、骑马、扬鞭、挤奶的非常生活化的动作。如讲硬腕时,应该四指并拢,大拇指与手掌垂直成九十度角,手心向下胳膊伸直,手臂带动顶手腕一上一下,就像雄鹰在天上飞翔。教学生练习时,教师要讲清楚动作要领,示范准确、到位,有利于学生模范。非专业音乐教师可通过DVD学习各类舞蹈,然后在课堂中直观地、面对面地给学生表演,学生随着老师一起边歌边舞,也可以自由地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分成小组讨论并进行表演比赛,在基本规律掌握后,学生就能随心所欲地跳出蒙古族舞蹈。
3.因材施教,让各类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
要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他们的长处得到主动的发挥.有的学生表现具有明显的“兴奋型”气质特征,反应速度快,愿意表现自己.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同时又要采取“以动制动”的教法,巧妙的指出他们的高声喊唱、气壮如牛、但不注意音准,甚至跑调的毛病,鼓励他们演唱.舞蹈规范到位.对“抑郁型”学生则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克服害羞的心理,充分肯定他们进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我教过这样一位学生,音乐课上唱歌不张口,跳舞不动手,多次谈心无济于事,但有一次讲到中国京剧时,她竟然回答了老师提出的好几个问题,我带领同学们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哽咽着说:“京剧是我妈妈闲暇时的最爱,我时常听到妈妈在哼唱京剧,她也给我讲过一些有关京剧方面的知识,可是我妈妈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通过这次与她的交流,从此她放下思想包袱,在同学们的鼓励帮助下课堂上也活跃起来。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容易入心入脑,感染力强。被动的学习往往是肤浅的、表层的,感染力很薄弱,弄得不好还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采取抵触、抗拒的态度。“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是不同的。因而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试着扮演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做,变老师是演员为导演,变学生是观众为演员,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习惯。因此,创造愉快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促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具体的音乐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其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
三、扩展音乐课堂,鼓励学生探究音乐
探究是新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探究学习是生从未知到已知自主探求的过程,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他更是一种经历。探究性学习有五个要素:
1、提出一个科学性问题,但不是学生一目了然的问题;
2、收集证据,如收集资料,动手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
3、处理信息,提出解释;
4、求证过程;
5、获得认识并发表探究的结果。
要完成探究过程,光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扩展音乐课堂,将音乐课堂延伸到课外,把40分钟的“小课堂”扩展成无限的"大课堂",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如八年级音乐里的《唱脸谱》,我事先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有关京剧方面的资料,可以上图书馆,阅览室、走访戏迷、戏剧观察等形式去了解,等到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拿等到班上交流时,我不由惊呆了,没想到这些学生做的这么棒。通过这次探究性学习,同学们不仅获得了京剧的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了“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成功。从而鼓舞着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
四、促成学生合作学习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共同的目的在一起,相互协调的一种学习发式,有学生和学生的合作、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如何运用新课程理论,来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1、明确合作任务。要使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让学生的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及每个成员个人的任务,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具有方向感、责任感。
2、科学合理分组。目前,课堂上合作小组基本为四人、六人等,都是根据座位就近组织,随意性较大,学生参与度不均,这样的分组往往很难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作用。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教师必须根据合作的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分组让每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类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另外,各组的小组长要选择能力较强、富有责任心、能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学生担任。
3、把握合作时机。合作学习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可滥用,教师应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愿望时,如,当学生自主学会吹奏某首乐曲后,他们就有了运用多种形式表现曲子的愿望。这时,教师可让他们自行合作创编。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并通过个人的努力无法得以解决时;三是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时,有些歌乐曲在创编表现方面需要分工完成,小组合作就成了最佳的学习的方式。
4、及时调控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调控和指导,如学生合作时间的长短、合作秩序的好坏、合作中的出现困难等。合作学习不应将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每个学生都应承担一定的任务,成为合作的主体。教师也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综上所述,学生学音乐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三大学习方式以外,还有体验、模仿等适合音乐学科的特殊学习方式,作为音乐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够单一地,形式化地使用某种方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上课的具体的内容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农村音乐教师作为策划者、引导者更应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究、相互合作,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会“学习音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