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课改

以课程为基础的音乐教育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中国音乐教育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息,学生们又精力充沛地回来了。但遗憾的是,奥贝尔切先生少了六名学生。他想:“那好吧,我现在也对此无能为力了。现在,我该开始教新的内容了。”

 “奥贝尔切先生”,他的学生斯蒂芬妮吵道,“怎么又是维瓦尔第的作品?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二次了,而且是两年来的第四次!”“可是,斯蒂芬妮,”奥贝尔切先生试着解释,“你们把巴罗克风格的音乐演奏得非常好。而且再过一两个月我们就要参加比赛了,更不要提城市公园的音乐会和音乐节了。不要忘了,下周还有慈善募捐会,那要占去四分之一的排练。我们的时间只够学习这样的作品,况且我知道演奏这样的作品会使你们成为焦点、闪亮全场。难道你们不想在音乐节上展现一下高超的水平,打败伯格威尔高中吗?”

奥贝尔切先生举起他的指挥棒,开始排练那首维瓦尔第的作品。对于那些在这里待了一两年的学生来说,从他们以前演奏的过渡到这首“新”作品简直易如反掌。下课后,学生们把乐器装好盒子,离开排练厅时感到心中原来的兴奋感像皮球一样泄了气。

第二天排练时,学生们尽义务似的进入教室,拿出乐器,准备演奏。奥贝尔切先生拿着指挥棒,划出第一个重音,他们开始了。立刻,教室中充满了那些重复的八分音符。坐在第二小提琴后部的一个新生,在拨弦的时候掉了弓子,奥贝尔切先生被迫停了下来。当他转向第二小提琴察看情况时,问道:“你们今天有谁看到斯蒂芬妮了?”

应试教育

自从《国家音乐教育标准》出版之后,或者可能在此之前,音乐教育者们就已经开始试着在传统演奏课程的期待和现代音乐教育的模式之间寻找平衡。此标准提出了全面音乐教育的理念。虽然很少能听到反对意见,但是关于如何执行这些标准的讨论却在教育领域里逐渐热烈起来。演出虽然可以提供给学生们有意义的经验,但是演出和普通课程、非演出技巧和基本音乐知识之间的平衡,还需要指导教师们去想办法保持。

社区、管理机构、学生家长以及同事们都期望在学校或是社区集会上看到学生们的高水平演奏,因此,许多音乐指导教师会基于这些外来期望而做演出安排。在传统的演出模式中,指导教师们通常要基于一些外来的期望而做出决定。

演出经常是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且曲目之间常缺乏逻辑联系。为了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指导教师们选择的曲目在技巧和思想上都过深。还有一些教师,认为一份好的节目计划只在于演出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另外,学校活动、班级远足、坏天气、集会和考试都会占用宝贵的上课时间,这就迫使教师和学生远远不能将演出准备到最好的程度。也由于那些期望,教师们将大块的课堂时间用于排练,排练55分钟或更长的时间。这就是音乐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没时间学习其他内容或是重要的非演出技巧。

音乐会虽然“可以提供明确的奋斗目标”,但那不应该成为所有学生的主要目标。国家标准指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全面的音乐才能。”而“全面音乐才能的训练要集合概念知识和技术技巧,以发展能完全感知和传达音乐作品内容的能力。”而单纯以演出为基础的音乐教育模式,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准备演出,一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进而退出。或由于缺少了全面的音乐教育,学生对各种不同音乐的文化背景都不熟悉,因此对成功地诠释给定作品也缺乏兴趣和能力。作曲和即兴创作的技巧,一般来说是音乐教育中最有趣味的部分,但学生却鲜有机会发展这些能力。简而言之,学生只能对以演出为基础的课程采取忍受态度。

主题音乐会

在国家标准之下,指导教师们需要考虑如何拓宽学生的经验,让学习更有意义。合奏课要上四年,但如果不管上了几年课、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每年从课上的收获都一样,那就很难说课程达到了效果。

一个可行的策略,是在每半个学期的最后举行一场主题音乐会。音乐会的曲目可以围绕四年学习的内容,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来了解新的信息、技巧、风格和文化,每年最后的演出内容也不应有重复。这些主题音乐会允许指导教师指定演奏某一类型或风格的音乐。每九个星期算做一个小学期,它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排练季。这样,经过四年的学习,它便可以创造出许多具有宽泛演奏范围的机会。下面的主题音乐会模式表可供教师参照:

如果每四分之一个学年,合奏课都准备一场短小的音乐会,来代替原来在老时间举行的正统时长的音乐会的话,用于非演奏技巧训练的时间就相应增加了。每半个学期,学生可以集中学习某种音乐类型、风格或文化知识。这需要指导教师们制定一个结构严谨、符合逻辑的教学计划

只要这种教学安排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在什么时候加入进来就都是可以的。无论他们是在四年学习中的什么时间加入,等待他们的都是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内容涵盖了从经典的管弦乐作品到现代作曲家的作品。

教学计划

假如把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分割为每九周为半学期,且每周平均有225分钟的音乐课,合奏教师就可以合理地分配时间,一方面排练高质量的演出,一方面进行全面的音乐教育。下表所列出的教学活动安排可供教师参考:

如果按这样实施,每周的课程又会是什么样子?假设学生一周上5天课,下面的表格就是一份参考课表。

合奏课需要大块的时间,如果学生每隔一天上一次课,每次课上90分钟的话,用于视奏演奏和其他知识的学习时间就增加了。比起那一周五天的课表,它的变通性更强,方便老师调整教学,以便让学生适应。教育的总体目标依然是通过音乐教育形成全面广泛的音乐阐释能力。只要合理计划,这样大块时间的课程将成为音乐教育最大的优点之一。

正如你所看到的,学生和教师都既可以从这种模式中得到准备高品质音乐会的机会,又有时间去探索某一具体领域的各个方面。这种安排也不会减弱演出的排练。实际上,单纯属于器乐演奏的时间几乎占到总课时的一半。全面的音乐教育并不意味着就要加强演奏的训练。

成功之路

要实现这种课程安排还需做些什么?下面是对他们的几点建议:

.每所学校的音乐专业间要建立联系,通力合作,提高对所有学生的教育水平。

.音乐院系的老师最好采用多样的方法。

.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院系应乐意致力于向更好的教育体系努力,并积极回应改革带来的压力。

.延展音乐教育的概念,在校内做些额外的补充计划,研究其实行之道。

.学校提供机会,尝试团队教学,并使之广泛发展。

.管理者要包容、开明,乐于倾听专家的意见。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通向成功的道路便会减少很多阻碍。

此外,具有教育敏感力的管理,是使全面音乐教育模式通向成功的另一个先决条件。然而这点并不容易做到,正如丹尼尔.库哈特在1973年写到的:“很不幸,在很多学校中的教学中往往理论和实践相互冲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却很少在那些学校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只是被视作娱乐的方式或一种社会价值。学校管理者们把这些表层的东西当作音乐教育的目的;还有那些教师,也应该遭到谴责,他们对此听之任之,忘记了教育者的责任。”

这些在三十多年前提出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尤其在中学音乐教育的实践性问题上,一直没有什么改观。

音乐教育者要身体力行,而不是夸夸其谈。音乐教育界中也有很多人赞成培养全面的音乐才能。还有一些卓越的思想者,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成果,以供考虑和试验。但不幸的是,为了实现这些想法,我们只能和繁重紧凑的课程抢时间。正式的音乐会演出,以及其他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活动,依然是我们全面音乐教育计划的代名词。我们有时去参加会议,结束时带着新颖的想法和意见离开,感到倍受鼓舞。但是,当我们回到教室的时候,又是压力重重,校领导、校董事会成员、还有我们这些老师给学生的演出压力同样也附加在我们身上。如果学生从这种音乐教育计划中体会到的依旧只是演出的压力,那么这和以前的教育就没有差别了。

现在,纯粹以演出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必须要转变了。需要确立的,是以课程为基础的模式,并且穿插进每九周一次的主题音乐会。只有反思如何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才能真正体现出这种体系对学生的意义:提供有效的教育,帮助学生持续进步,在中学的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实现由国家标准提出的全面模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