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课改

构建综合式音乐课堂,实现课堂效益最优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临安教师进修学校》

【内容提要】:“提倡学科综合”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音乐学科不仅与其它艺术学科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而且与语言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非艺术学科也有密切的联系。通过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综合使学生更深刻、完整、准确的感受、理解、表现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音乐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融相通关系,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艺术门类的内在联系,构建成综合式的音乐课堂。重点突出了音乐与相关学科的实践与探索,既丰富了音乐学科的人文蕴涵,又提高了学生综合音乐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相关学科、综合课堂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迎来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何培养出知识深厚、视野宽广富于创新精神、具有完美人格的复合型人才是教育事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情景一: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说:我会唱很多的流行歌曲,只要听几遍,就能从头到尾哼出来!音乐课的音符单调枯燥的练唱,只(会让我晕头转向)增加我对教唱歌曲的厌恶(烦)感。

引发的思考:,音乐课上学生的这种对音乐的激情与悟性跑到哪儿去了能?怎么表现不出来呢?一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兴趣与热情将始于何处?到底是我们远离了音乐课堂,还是音乐课堂远离了我们?

情景二:一位听完音乐课改观摩课的教师说:课上得真棒!这老师的歌唱得好!人也长得漂亮!这样的课我肯定上不了。

引发的思考:音乐课程改革已涌现出许多成功的课例,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呈现出其丰富多样性,这些千变万化的课例背后是否总有“谱”,是否可以总结出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格式,从而实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经验的科学内涵,冲破在局部上、形式上的学习与模仿,达成依靠普通音乐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愿望?

试图从纷繁多样的教学实际情境中提炼出综合式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改变现在音乐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教师的教授状态,这便是本课题实施的现实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从以人为本或下一代发展的角度看综合课程,其意义更加深远,“综合教育观”是这一课题提出的理论基础:“综合教育观”以辩证生态观为哲学基础,它认为近代教育分科趋于细化,各科之间必然自行其是,在当前的考试体制下,各科教师分教各门,各科知识在学生头脑各占一格,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很难建立起一种生态系统,因而知识间的碰撞、对话、交融,进而形成人之“智慧”的机会减少,容易造成学生人格的片面生成,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完整和谐发展。就当前素质教育的主导目标,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综合课程的观念对下一代学习理念和策略可以促成革命性的变化。综合课程的观念及其导向的学习过程,可以逐渐造就这样一种思维和行为倾向:学生面临的课程内容和任务,必然要求学生在思维和行为上构建从聚合到发散再从发散到聚合的循环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熟知:世界上的现象和事物是彼此关联的,继而形成善于在有联系的经验基础上,在创新的任务驱动下,巧妙地重组经验、建构新的意义和过程、实现创新。显然,与分科课程相比,综合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和深远的想象力发展空间。

音乐艺术本身具备的特征是这一课题提出的另一理论基础:音乐以人类生活经验为源泉、以人类情感为营养,以人类文化为生存环境,我们构建的综合式音乐课堂模式,就是把以音乐为核心辐射开的这些异质要素紧密联系起来,并在之间建立通道,使音乐课堂成为开放的体系,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审美能力,最大限度发挥音乐学科的教育功效,为时代培养“开放的人”“通达认识整体的人”。同时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音乐为主体并联合其它学科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探索、发现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学会以更加宽泛的视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真正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三、综合式音乐课堂的基本模式

1、本课题的概念研究:

a.概念定义:指的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以完善人格,发展学生艺术能力、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以音乐教学为中心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教学过程。

b.概念外延:艺术类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欣赏、师生互动)、戏剧(例:戏曲与歌剧)、影视(电影音乐、MTV)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

艺术外的综合:音乐与文学(包括曲艺等民间文学)、历史、地理等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c.阐发特点:生本性:以生为本----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觉训练、指挥训练、演出、创作及对学生的音乐活动随时作好记录并录音、组织分析评价等手段来实施音乐综合教学:如让学生通过舞蹈来表现音乐、通过名画鉴赏更形象地理解音乐……等等。就当前素质教育的主导目标而言,音乐综合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综合性:音乐的综合性包括整合或关联:整合即把音乐与其他一门或多门学科合并成为一门学科。关联则在保留传统学科的分科基础上,强调音乐与其他科目之间的相关。显然,后者更符合目前中学音乐综合教学的现状----通过音乐与多学科的综合,使音乐课案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完美的实现,这便是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实践性:本课题不是纯理论的研究,它是以教材各环节为介入点、以教学课案为具体内容、设计出有代表性的各种学科综合实施课案,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效果与学生的具体反应,最终以可操作的教学资源共享为目的。

体悟性:音乐学科综合教学应以音乐为主,通过与律动、舞蹈、文学、美术、体育等多学科结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体验、感悟音乐的美、艺术的美,从而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积极主动的发展。

2、整个建模过程(分三步):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模式的过程

(1)预备

通过演唱歌曲及欣赏乐曲,复习已有的音乐知识及技能;复习已有知识特别是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由此导入音乐新知识的学习。

(2)呈现新的学习内容或由相关文化呈现音乐知识

直接呈现或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新的音乐知识技能。

(3)学习新知识技能

联系相关文化理解本课所学习的音乐;在学习新知识时渗透相关文化。

(4)练习巩固

用相关文化表现本课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或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用音乐形式加以表现。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合教学实际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案例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注意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对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对实验结果可以猜测,不能臆想。

采用“实例”----“模式”----“实例”的方式建模。应用这个公式,一个主题或一个单元就可构建此教学模式。

1、明确建模目的----模式的建立是将音乐教学中知识与技能学习纳入更加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在知识技能习得的同时发展学生从文化、美学、历史的角度分析、欣赏、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与智慧。从而解放教师的教学思路,改变学生音乐学习状况。

2、(构建操作方式)----(1)找出一批典型的案例通过行动研究进行建模。

3、(概括模式结构):音乐为主线,可以与艺术学科的多种门类综合,也可以与非艺术学科的多种门类综合(图一),综合体现在包含内在心灵和外部形体运动的音乐理解活动中,借助于建立起的与音乐的广泛联系点,实现学生与音乐交往形式的多样性:或借助于绘画将音乐视觉化,或借助于语言和讨论将音乐感受表达,或结合与作品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音乐的舞蹈性表现,进行音乐创造和即兴表演等,使活动本身成为音乐理解的方式和途径,实现音乐课堂效益的优化(图二)。

3、选择教学策略

(1)通过直观化的类比加深理解

由于直观形象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迅速的把握知识的内涵。比如,学生在欣赏少数民族音乐时,由于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了解甚少,影响了对乐曲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体现相关文化的录像、图片等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音乐。

(2)补充知识背景,在丰富的知识铺垫中形成深度理解

学生在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中,特别是接触与生活经验相差较远的知识时,教师必须通过对知识背景的补充,让学生从表面进入底蕴。如,在音乐教学中有“乡音乡情”这样的主题贯穿其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乡土民谣在课堂上播放。如,教师可以将《七子之歌---澳门》引入课堂,结合电视片《澳门岁月》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受,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同主题的配乐诗文朗诵,这样的补充知识活动不仅能够“以多衬一”,使学生在丰富的知识网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以一带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感受体验,得到情感和思想境界的升华。

(3)通过解释、质疑和猜测,在强烈的主观体验中加深理解

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首先在于教师对知识具有整体和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与自己一样的理解和共鸣,所以,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的人和不会引起学生产生同感的人都不能够胜任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要对知识进行解释加工,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加工。

例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演奏乐曲之前,教师通常要与学生一起讨论所选音乐的情调。在倾听音乐之后,全班可以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比如:用什么样的线条、色彩和其他设计要素的结合,才能把这种情调表达出来。讨论过后,便可以引导学生用软粉笔或油彩为所选音乐作画。在作画的过程中,这种音乐要一直作为背景展现。

四、综合式音乐课堂模式的实践应用

根据以上思路,我们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作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整个实践过程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同时也验证了以音乐为主线,充分挖掘相关学科中与音乐内在联系点,在教学中用音乐教材将它们有机整合的综合式音乐课堂的生命力。

(一)音乐教学与艺术学科的综合

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艺术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如对情绪、情感的表现即是各类艺术共同的特点。音乐与这些艺术门类的综合,使得音乐艺术的形态更加绚丽多彩。不同的艺术形式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本来就有许多相同之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各艺术门类本是源于一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也成为必要和可能。

1、音乐教学与舞蹈的综合

音乐催生律动与舞蹈,后者使音乐形体化、时空化,两者结合一起的内部原因就是音乐与律动、舞蹈之间所共同具有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谐感。而这些正是美感的核心之所在。因此,将音乐与律动以及舞蹈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中也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片段A:《非洲灵感》教学

(走着简单又动感的街舞)

师:老师在做什么?

生:在跳街舞。

师:你会跳吗?

生:会。

(教师用固定节奏的鼓乐伴奏,学生分组进行街舞)

小组创编、演奏鼓乐节奏,体验节奏乐是非洲音乐的主要。

师生:欣赏南非舞蹈

生:与身边的民间舞蹈对比,感受非洲舞蹈的生活性。

师生:体验现代非洲舞蹈

生:触景生情,动感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引起学生不由自主地用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

学生分小组实践。

生:讨论小结非洲鼓乐与舞蹈的特点

……在歌舞声中结束。

音乐凭借声音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凭借形体创造视觉的形象。音乐和舞蹈有机的结合,完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舞蹈是流动的诗、运动的画、跳动的音乐。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语汇来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例如在《进行曲》导入时可让学生听着《检阅进行曲》律动走进教室,学完一首进行曲之后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律动教学让学生在行进中体验进行曲的风格、特点的活动。在结束时师生共同击掌、哼唱《拉德茨基进行曲》踏着欢快的节奏走出教室。

欣赏芭蕾舞剧《春之祭》选曲《祭献之舞》时,由于,《祭献之舞》属于俄罗斯的“特性舞曲”,为了学生了解其特性,运用多媒体课展示该舞曲的舞蹈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这类性格的舞蹈,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同时被精瞻的舞蹈表演所陶醉。又如在教学《走进西藏》一曲时可与舞蹈综合。在学唱后教师教学生走简单的藏族踢塔律动,让学生感受其旋律,然后欣赏独舞《走进西藏》,通过舞蹈演员的形象流畅的肢体语言,品味《走进西藏》的深邃意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分成声乐、舞蹈两组进行创造表演,虽然歌声没有专业水平,舞蹈更是千姿百态,虽笨拙,但忘情,表达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营造出歌曲的意境。

此外,在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乐曲第一主题特有的节奏,教师带领学生跳“探戈”的基本舞步,使学生掌握该曲特有的固定节奏,加深对乐曲的印象。在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的教学中,由于歌曲有典型的新疆舞的节奏,我首先和学生演奏一段新疆舞的节奏,然后在溶如简单的舞蹈动律,鲜明的节奏、优美的舞姿,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帮助了学生掌握新疆民歌所具有的载歌载舞的音乐风格。

舞蹈是音乐的姊妹艺术,舞蹈与音乐水乳交融。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欣赏舞蹈家精彩的表演和师生对特性舞蹈动作的学习、模仿和对舞蹈的动作的创编,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2、音乐教学与美术的综合。

毕加索四十岁那年(一九二一年)画了“三个乐师”这张油画。这是用立体派的手法画的,也使立体派美学达到巅峰,是值得纪念的作品。画家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音乐家演奏的情形。

音乐与美术是中小学正式开设的艺术课程,因而在教学中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是艺术教师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融合教学形式。实际证明,音乐与美术融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在音乐欣赏课时启发学生为一曲曲音乐描绘出一幅幅“音中画”,使学生对抽象的音符产生形象的体验,让他们把对音乐的感受借助生花妙笔留下美妙的痕迹。

片段B:师:通过反复欣赏与哼唱,同学们对《卜算子咏梅》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创作、表现《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要注意同音乐有机结合。

老师这里准备的一些物品(纸、彩笔、塑料袋、矿泉水空瓶、米、水、玻璃杯、白色雪花片、剪刀、小录音机,有关春、雪、雨的音乐磁带等),大家可根据需要来选择。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展示表演。

图谱组:投影仪出示图谱(见下图),学生代表讲解。

生:风,霜,雨,雪,迎来了春天,悬崖上已是万丈冰,那边却有一树俏丽的花,虽然俏丽,却也不夺春天的美丽,只是告诉人们春天来临,等到山上所有的花都开了,她才露出笑容。

师生点评:这组同学群策群力,设计的图谱形象生动,用图谱的办法既是原始的,也是现代的。现在世界上一些先进音乐教学法也常常用到它。

图画组:投影仪出示。

生:冬天的风还在刮,雪的影子还未消逝,悬崖还是冰冻千尺,却有春天的消息----一枝雪梅迎风盛开……

师生点评:这组同学的画,构图合理,线条简单流畅,色彩富有想象力,反映出“咏梅”的意境,很有新意.

与中国画家宗其香的《梅》比较赏析。

好的音乐就是一副美丽画面的流泻与折射,美好的音乐会在我们脑海中幻画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我们沉浸在一种由音乐和绘画交织的美好氛围中去获得一种艺术的熏陶和美的感受。我们要努力挖掘音乐这一听觉艺术和美术这一视觉艺术的交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艺术素养。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即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的立即理解音乐。

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切入:

①、由画面去感知音乐。

片段C:《图画展览会》教学

师: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幅画(出示投影《穷人*富人》)

生:这是一幅幽默画。

生:天呢!这胖子上级别。

生:……(教室里可开了锅,看来学生的感触挺多)

师:谁来说说这幅画?

生:这幅画中以一个瘦子和一个胖子,从表情和他们的动作来看,好象在吵架.(从画面学生已体会不协和的音符)

生:从图画中的构图,穷人在画面的一个角落,而富人占了画面的大块,我认为穷人受到富人的欺负/压榨.

生:富人:威风凛凛,又傲慢又粗暴,穷人好象在富人的面前有些自卑。

师:哦!画家哈特曼的画是这样描绘的.下面我们展开想象,听一听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用音乐讲述穷人与富人怎样的故事?当你听见富人主题或穷人主题时请用表情、动作、神态表现区别。

生:赏析音乐

(当木管、弦乐出现间歇的节奏、出人不意的重音、减缓的速度,教室里各个“富翁”;)

(当虚弱的小号出现,教室里各个“穷困潦倒”。)

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漫步主题音乐就是从画家哈特曼绘画中获得的灵感;近代的印象派音乐,其灵感就来自于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画派----印象派;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画家”惠斯勒一生试图把绘画与音乐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物理学家牛顿认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相当与音乐中的C、|D、E、F、G、A、B这个七音名。在音乐中和声与音色可以渲染色彩,而和声、织体、凋性的变化可以造成阴暗、深浅、疏密、浓淡的色调变化。选择一幅切合主题能恰当的表现音乐作品的绘画作品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音乐作品。

例如:在欣赏《唱脸谱》时结合色彩理解脸谱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又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可以结合欣赏列宾的名画《伏尔加纤夫》,通过画面来帮助理解歌曲的情绪和形象,有利于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又如在欣赏《春天来了》时,选择国画《春色》或水彩画《春色》,油画《水上人家》,伴着画,聆听着音乐,学生容易感受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欣欣然的初春~~繁盛的闹春~~万物沸腾的晚春传来的各种歌声。又如在欣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选择一幅有中亚风情的油画,伴着油画,聆听着音乐,学生容易感受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在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传来和平、安详的歌声......”

②、在音乐中寻找画意。

片段D:《漫步主题》教学

听漫步主题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等。

说说此段音乐的特点。

哼唱漫步主题音乐,再体验、创造想象。

由音乐的语言要素联系绘画语言要素,师生讨论,总结

音乐语言要素绘画语言要素

旋律色彩

和声音色构图

曲式节奏线条造型

师:播发“漫步主题”音乐

生:为漫步主题音乐作画

美国早期画家华尔特狄斯纳根据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创作了三幅画。一一幅好的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使人产生丰富的联系。优秀的音音乐作品同样可以表现鲜明的艺术形象,美妙的音乐可以到达人们内心深处,引起感情的共鸣,听者随着音乐起伏,眼前仿佛出现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画面。例如在欣赏《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让人想起西班牙欧洲风格建筑。又如在欣赏《基辅大门》就会产生三个画面:第一主题:庄严、宏伟有气魄,犹如一座雄伟具有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大门巍然屹立。第而主题:严肃、虔诚,仿佛教堂里传出的唱诗声和祈祷声。第三主题:热烈、辉煌,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俄罗斯首都基辅热闹的节日鸣钟的画面。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画面。在教学中以音乐为主体,有机地结合美术,抓住音乐与绘画审美上的共同特征,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相互强化,共同陶冶情操,感受、发现、表现、创造艺术美。

3、音乐教学与戏剧的综合

戏剧本身就是一门最具综合性的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建筑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成分,用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戏剧有剧本,剧本就是文学的形式。戏剧要以唱歌、伴奏音乐、和音响效果来烘托气氛以增强感染力,这就是音乐的成分。戏剧需要布景和灯光来创造环境气氛,人物也需要用化装和服饰来帮助塑造形象这些是美术的成分。戏剧的表演离不开形体动作,这就是舞蹈的成分。戏剧正是将多种艺术的成分集与一身,是各种艺术门类综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表演艺术,所以音乐课堂上要善于挖掘运用戏剧的综合要素。

片段E:《中国功夫》教学

《中国功夫》前奏:才才才 才才才才仓----(伴着一段紧急的锣鼓经,教师走着圆场出现)

师:同学们!大家好!(京剧念白)(亮相)

生:老~师~好!

师:老师这是生、旦、净、丑哪一角色?

生:花旦

师:播放《中国功夫》音乐----第一段,演唱有和特点?与刚才老师的发音有和不同?

生:粗旷豪迈、刚劲、雄壮。老师刚才的念白细声、委婉。

师:请大家用刚才的声音念一念:

跟音乐用真声大嗓演唱歌曲。

师:播放《中国功夫》MTV,请大家欣赏屠洪刚“唱、念、做、打”的精彩表演。

分小组表演《中国功夫》。

4、音乐教学与影视的综合

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于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广为传播,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曲,音乐昂扬向上,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我心永恒》是电影《铁达尼号》的主题音乐《友谊地久天长》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音乐是作者创作的音调与民间曲调《锯大缸》动机的融会创造。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同时运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地塑造了梁山108将好汉的形象。此歌一经播出,立即风靡了全国。

片段F:《雪绒花》教学实践

本节课着重欣赏四首中国作品,采用听、看、议、创、唱等多种方式,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融入音乐里,在课堂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使其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地感受体验这些荧屏之歌。

师:进教室时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喜欢这首歌吗?我们一起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师生合作,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

生:(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师:《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这部电影的片断,一起来看看。(播放)

【画外音内容:《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善良,会弹吉它,喜欢唱歌。(边进解边放片断)】

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她教上校家七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学会了许多歌曲,通过歌唱,她还和孩子们结成了好朋友。《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边讲解边放片断2)

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她。上校很感动,他也边弹吉它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边讲解边放片断3)从上校的眼神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

后来,玛丽亚成了七个孩子的妈妈。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讲解完后播放片断4)

师:了解电影概况,想听老师用中文来演唱这首歌吗?

(边放课件伴奏画面,教师边作范唱)

师:(在音乐背景中提出问题)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情感?

生: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那就让我们跟随着电影中的人物一起走进《雪绒花》这首歌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并且大家可以边听边轻轻地跟哼唱。(播放歌曲录音范唱,出示多媒体课件

有了大家情感上的投入,很多同学已经能跟着唱了。那就让我们最和谐、最抒情的歌声、完整地来唱一遍这首歌。

(二)音乐教学与非艺术学科的整合

1、音乐教学与语言学科的综合

①寻找音乐与中文歌词的内在联系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人类艺术早期萌芽时期,诗歌与音乐就是一对同时诞生的姐妹,不论中外,古代的诗歌都可诵可吟。音乐与诗歌很多共通之处,它们都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如:中国的《诗经》富于音乐节奏和韵律感,汉代乐府,大部分是可以“入乐”歌词,唐诗中最通俗的七言绝句与古体诗,都可以配上曲调演唱。宋词本来就源于民间小调,它实际上是宋代的“流行歌曲”。又如:舒曼认为,作为艺术家,首先应成为一个“诗人”,并且努力追求诗的“悟性”。肖邦即是一位著名的“钢琴诗人”。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就是俄罗斯诗人所作的口篇抒情诗谱写而成,每一首诗代表一个月份,表现俄罗斯不同季节的种种风貌,充满诗情画意。

由此可见,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的结晶,歌曲是音乐与歌词的完美结合。有些歌词就是一首诗,一首词,例如《春晓》、《满江红》、《长江之歌》、《卜算子`咏梅》等。歌手王非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词就是语文教材上苏轼的《水调歌头》。

片段E:创设情景,用投影仪打出唐诗《春晓》彩图

师: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一遍彩图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晓》。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嘀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谁能说一说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生:这首诗描绘春天的夜晚,诗人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听见处处是鸟叫声,想到昨夜里刮风下雨,又不知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掉。

师:很好。全诗写春天夜雨晓晴诗人梦醒后的感觉,淡淡几笔就把春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春光的喜爱和惜花的心情写出来了。

师: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今天学习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欣赏根据唐诗谱写的艺术歌曲《春晓》。…….

②、借助语言来描绘音乐、评价音乐。

片段F:北京八中特级音乐教师李存在主题为“走进西藏”的欣赏课教学中,聆听歌曲前分别使用了创设情景的散文诗的导言:

美妙的诗,感人的歌像从高原雪山倾泻而下的河。时间、空间挡不住它奔向大海的冲动,,藏族人日夜聆听的歌早已跨过时空,飞向千里万里之外的我们。3引导我们飞过高原,飞过雪山,到达美丽而神奇的西藏。(听赏《走进西藏》)

西藏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它与太阳的直线距离最短。对于外界来说,西藏的魅力无穷无尽,魅力不仅来自与雪山、高原、峡谷和湖泊,也不仅来自那些人类目前的智慧尚不能完全认识的传说,而更多的是来自与那些奇幻的宗教色彩。(听赏《阿姐鼓》)

这种极富想象力和哲理性,同时有充满了诗情画意与人性光辉的语言配以《走进西藏》《阿姐鼓》音乐的感人旋律,会对学生的情感与心灵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已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而是对更深层次文化背景与人文背景的感悟与思索。

如欣赏《二泉映月》巩固阶段时,可融合闵蕙芬的《孤独的夜行者》以帮助学生体会阿炳在旧社会饱尝辛酸屈辱的一生和不屈的性格。又如交响诗《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笔者设计了以下语言为音乐和画面做引导“在中亚西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护卫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安然无恙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商队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等。音乐与语文的综合构建起语言与音乐的内在相关性,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加深对它的体验。理解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也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

③、音乐教学与英语学科的综合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英文歌曲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青睐,例如《泰坦尼克号》主题歌《my heat will goon》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此歌曲也被编入十三册教材。现代的学生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与提早,初中生已有一定的词汇量,再加上社会音乐也逐渐融入英文歌词。他们课外自己也在学唱一些英文歌曲如孙燕姿的《Green light》,蔡依林《love. love. love》《Yesterday once more》、《Jambalaya》。根据“提倡学科综合”理念,从学生兴趣出发教材中补充了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歌曲,例如十三册中的《Edelwelss》、《Santa Lucia》十四册中的《Cradle song》十五册中的《Wei are the world》等。平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每学期适当选择1-2首英文歌曲来学唱,学生不仅巩固了英语学科的知识而且体验到音乐赋予的美感。对音乐教师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有些可向英语教师请教,以确保英语朗读语言美与音乐美的更好的结合。

2、音乐教学与社会学科的综合

①借助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加深音乐作品的理解

例如在交响诗《嘎达梅林》教学时,要与社会学科中“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嘎达梅林和蒙古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他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反抗达尔罕王出卖旗地,并勾结东北军阀强行开垦的行径。”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有助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在教学时适时讲述历史背景向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最后以悲壮而沉痛的心情表现对英雄的哀悼,取得较好的效果。又如在七年级必唱歌曲《国歌》的教学中可与社会学历史结合外,还结合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当我国取得第一块金牌,国歌奏响时选手的心情,教练的心情,观众的心情,所有中国人的心情;再一次获得金牌奏响国歌时,如此有震撼力的感染,使学生在歌唱学习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第十四册《长江两岸》教学时可让学生收集有关长江的地理、历史等人文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秀丽与壮美。同时可与十三册社会学科中地理知识结合: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比如南方河流交错、气候温和,自然景观秀丽”所以民歌一般都具有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的特点,如《采茶舞曲》。西北地区石山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同大自然作斗争,所以民歌高亢嘹亮,如《十送红军》《龙船调》。即使同一首《茉莉花》流传的地方不同,音乐风格和旋律都有差异:流行与江苏的民歌《茉莉花》委婉细腻。由于地理环境语言语音、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的不同从而使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之迥异。

②利用音乐作品促使社会学科的学习艺术化

例如十四册第一单元《四渡赤水出奇兵》,在欣赏该选曲时就涉及到有关社会学的知识:“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亲。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红军一渡赤水,改向川滇黔边发展,红军二渡赤水,进行遵义战役,红军三渡赤水,由遵义再进川南,红军四渡赤水,将国民党军甩在乌江以北。“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等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通过音乐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中丰富的人文自然、历史、地理知识,不仅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体验,而且促进了社会学科中相关知识的运用。

3、音乐教学与心理学科的综合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还乡曲》有这样一段话:心完全和海一样,有潮汐也有风雨,并且在它的伸处,蕴藏着许多明珠。说明人的心理象海洋一样辽阔,只要耐心挖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宝藏产生。而艺术课程就象一把金钥匙,以它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一个新的环境,更好挖掘学生心理提供更大舞台,帮助教师开启学生心理之门,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得艺术能力,完善人格魅力。

现代的初中学生由于成长、社会等众方面的原因,心理比较不稳定。为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知道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能够运用合适音乐进行自我调节”外,笔者构想由尝试通过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促使音乐与心理学科的相互促进,具体通过两条途径:

①校园广播音乐(构想阶段)

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是课堂音乐教学在时、空上的拓展。我们要在音乐文化环境上注重深化、美化,为校园师生创始一定的精神环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境界。以学生校园生活为主线“编辑”校园广播音乐,通过健康的音乐审美熏陶,健全学生的心理,丰富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①早间音乐:起床音乐----早餐音乐②课间音乐----上课铃声、下课铃声③午间音乐:午餐音乐----中午休息④晚安音乐----入寝音乐----催眠音乐)

②、心理辅导音乐(初步探索)

教师可与学校的心理辅导员与“心理辅导室”作“联营”,在学生认为自己心理需要时可请音乐老师给以音乐欣赏“治疗”。在进行的一年多来音乐以帮助了不少学生缓解心理矛盾,取得初步的成效。如利用熟悉的旋律,可以帮助脑力和记忆力的维持;而在节奏方面,摇篮曲的缓慢节奏可以令人悠然入梦。以下是笔者可为学生提供的“心理现象与音乐”的处方:

1)实现自我,改善性格。通过音乐的诱导,使自己的个性魅力得以展现。具有个性魅力的人,在学业实现自我的机会就较多,性格也就较开朗。焦虑不安----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摇篮曲》

2)促使学业、社会活动的成功。音乐让你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唤起自信心,获得学业

的成功。缺乏自信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悲观绝望贝多芬《命运》《军队进行曲》

3)开发集中力、注意力、记忆力,在入学考试、资格考试、比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利用熟悉的旋律,可以帮助脑力和记忆力的维持。

4)安定情绪,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例如,音乐帮你解除由情绪压力而来的各种紧张、不安,提升精神,开发体力的潜在能力。黯然沉重巴赫《意大利协奏曲》,消除疲劳、帮助睡眠《蓝色多瑙河》,食欲不振莫扎特《第二嬉游曲》

从现实意义来看,音乐教学与心理学科的综合是十分有探索和推广价值。我们的学校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个“音乐室”,那里储存着学生多方面需要的音乐,音乐教师可为大家“导赏”,也像图书室那样为大家开放……

此外,音乐学科在综合教学中还可以与自然、数学、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的综合。如在介绍人声的分类(女高、女中、女|低……)可结合自然学科中的频率、振幅等知识;在理解音乐的高潮、曲式结构等现象时可涉及到美学概念或数学学科中黄金分割点之类的概念,在音值的划分、节奏的讲解和旋律线时,要涉及到数学学科的有关知识。特别指出音乐与现代技术教育的整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音乐资料,积累音乐信息,聆听音乐和下载音乐的技能;另一方面要适当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呈现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实际中不仅可以涉及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地理,历史,社会等人文学科的整合课例,也可融入数学,自然等的整合,赋予音乐课新的内容。

五、综合式音乐课堂模式的实践效果

从课题实施的全过程看,由于综合式教学是建立在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设计,它具备了开放、多元、灵活的结构特征,处于这样的教学情境中的教学双方都能体会到教学过程的趣味与游戏成份,生成性的、创生性的内容随处可见,或许在不经意中,学生对于音乐一辈子的钟情就始于此。对于综合式音乐课堂的教学,学生们给予了积极的认同和很高的评价:课堂上学生很开心很主动,他们感到新鲜和乐趣,体验到音乐是一种享受和创造。

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音乐课堂结构得以优化

1、教时分配比例优化。现在一般而论,一节课的教时分配比率多在1、25~0、8左右,即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中讲授时间大体占20~25分钟上下。我们统计综合式音乐课堂教时分配比率竟达到0、375~0、25,学生学习活动的比例加大,而教师教授活动时间只占10~15分钟,由于学习活动时间的增加,课堂上学生因厌倦学习内容而产生的注意力分散情况有较大改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我们曾仔细观察学生在《春天》一课表现出的注意力指向,并尝试用曲线图描绘学生的兴奋度,虽然不太精确,却能发现围绕音乐内容给出不同材料时,学生大都呈现出兴奋的情绪,并能投入学习活动中。

2、教学密度大大增强。教学密度从其内容与形式上,可分为信息密度和活动密度两类。按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人的短时记忆均值为7+2个组块,综合式音乐课堂融通了与音乐相关联的许多知识,每堂课的信息密度基本达到人的记忆均值,以利于学生有效率地进行音乐学习,克服音乐教学因无考试压力而造成的随意、休闲状态,而学习活动的呈现方式,组织形式多样,手法迥然不同也促进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兴趣,从而使音乐技能的习得变得容易。

3、教学节奏更为可控。学生的课堂思维总是在刺激下运行的,综合式音乐课堂由于学习材料丰富多彩,就能帮助我们达成努力寻求有效的刺激使学生的课堂思维呈高效度的节奏思维的目的。多样的教学资源使我们能正确地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来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关系得到改善

1、教学双边活动活跃。由于在课堂上综合了与音乐有关的大量美术、影视、戏剧、文学、社会、网络等其它艺术及非艺术门类的知识,原来音乐课单一的乐理、欣赏、练唱、练奏活动被置于立体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散型的综合认识、了解音乐代替了教师单向的思维过程。教师在课堂的思维速度、思维深度、思维广度必须随机而变,教师机变的教学方法又能鼓舞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过去在平行班级同授一个教学内容时常出现的厌教心理现在也少发生。

2、课堂信息交流丰富。课堂上信息交流越多,教学气氛就越活跃,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质量就越高。综合式音乐课堂改变了原有音乐课一歌一唱到底,一曲一赏到底,教师最怕遭遇一听、一唱,三、五遍以后没事干的尴尬。丰富的教学信息汇聚在课堂,容易达成师生围绕音乐目标共同探索的理想教学境界。音乐综合教学保持了一种开放的态势、具有较宽的视野,始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同时开放教学环境,让课外音乐活动和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学生研究性学习、校园文艺活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成为综合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科综合课程在和谐、活泼的音乐活动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3、教学相长得以实现。教学相长一语源于《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综合式音乐教学能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而学生在领悟、思索、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发现和提出许多教师尚未思考到的疑难问题,要求教师解决,或创生出奇妙的感觉、想象、顿悟,出乎教师意料,象这样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不断循环往复,就在教学中出现“双边提高”“双向交流”的势态,达到教学相长。

六、综合式音乐课堂模式在发展中的几点思考

1、综合意义的深层认识

构建综合式音乐课堂的真正目的是借鉴和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内涵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丰富音乐课的教学形式,而不是单纯传授其他学科知识,音乐的学科综合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因为综合不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教学中的综合是通过巧妙的音乐艺术课程设计,将音乐艺术与其他学科有机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跨域转换等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必将更加突现出音乐教学的独特价值。

2、综合的适时适度适量

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过程要适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是每一节课、每一单元都需要综合,也不是每次综合要涉及各个学科,而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实施。提倡学科综合要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要突出重点,坚持以音乐教学为主适度进行,在教案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中,始终把音乐放在主要位置,相关学科起到的是辅助和与促进音乐教学的作用。

3、教师素质的全方位支持

由于教学领域的拓宽,音乐课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深入其它学科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拓宽知识面,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提倡学科综合”不仅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更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音乐学科综合应是为更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学中所采用的任何一种学科知识的综合,都必须围绕本课案的音乐目标而存在,都应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为我所用”。通过多学科整合,使音乐课案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完美的实现,这才是音乐学科综合的真正目的。广义上说则是为了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心理品质的建构、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拓宽音乐视野,使学生能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达到创造的再现。

我们在音乐与艺术以及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进行了综合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一点经验,但还需不断学习和探索,丰富教学所需的知识,为学科综合提供条件。作为一名现代型的音乐教师要做“一条河流,川流不息的河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投身与音乐教学的改革中。

[主要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②金亚文《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③曹理《音乐学习心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