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让学生收集较大的金属瓶盖,将瓶盖边沿打孔,再用橡皮筋固定成对称状,套在手指上就可以把它当做快板进行敲击了。我让学生用自制的快板练习说快板书,我上网查找了有关中学生的快板词,上课时先示范给学生听,然后由学生模仿表演,课后我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创作几组简短的快板词,在第二个课时组织一次说唱汇演。通过这样别开生面的音乐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领悟力和表现力,更重要的是使音乐课更丰富多彩,更贴近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三、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新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注意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种艺术进行综合挖掘。
音乐欣赏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传统课型。以往多数教师就是放放音乐、听听磁带、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仅仅是听听而已,很快就一无所得了。于是我尝试着将音乐与各种文化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探究音乐中的人文内涵。
初中第一册有一首歌曲叫《雪绒花》,以前上课时,我总是先放磁带,再让学生跟唱,待学生唱熟之后,我让学生讨论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但学生的回答只能触及皮毛,很少有学生能够探究歌曲的内涵。实际上《雪绒花》是一首著名的电影插曲,出自于经典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一首饱含着亲情与爱国之情的优秀歌曲。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情感,我安排学生完整的看了一遍《音乐之声》的电影。《雪绒花》在《音乐之声》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男主人和自己的儿女们在家中演唱的,气氛温馨而和谐,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另一次是在男主人举家逃亡前在德国纳粹举办的合唱比赛中全家一起演唱的,气氛严肃而庄重,饱含着坚定的爱国之情。看了影片后,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在不同的场景中还有不同的情感表现。之后在《雪绒花》的演唱教学中,学生不仅能熟练地唱完歌曲,而且能绘声绘色地在台上进行表演唱。这之后,大凡是音乐欣赏课,我力争给学生提供多样、形式各异的教学辅助材料,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明白音乐的创作过程,体会音乐创作的艰辛。在音乐演唱中,渗入个人的情感体验。这样,音乐欣赏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绪,正确的引导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生命力的教育。作为音乐教师,应是创新型的教师,只有充分挖掘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因素,让音乐教学活动充满生命活力,使每堂音乐课都充满创新灵气,才是从根本上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切实行为。
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它要求音乐教师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以音乐为本,不断推陈出新,克服过去音乐教育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徘徊不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将音乐课变成真正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感悟人文、愉悦身心的受欢迎的艺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