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音乐教学领域
●感受与鉴赏
●表现
●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所谓“教学领域”,即教学所涉及的范围,相当于原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改为“教学领域”,这意味着:理念变了,思路变了,范围、内容、侧重点也变了。课程标准设定的“教学领域”,从学生本位出发,遵循音乐是听觉艺术的规律,在以人为本,强调实践、体验、探究,倡导多元与综合等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与拓展,原传统教学内容中的“欣赏”,在教学领域中整合成了“感受与鉴赏”,传统教学内容中的“唱歌”、“器乐”、“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在教学领域中整合成了“表现”,同时又拓展了“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两个领域。这样的整合与拓展,在观念上熔化了音乐技能练习和理论知识的专业性,更注重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评价,与过去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知识体系、过分强调学习结果的传统教学内容相比,更具有人文性、艺术性、整体性、广泛性、时代性,科学性。
第一节 感受与鉴赏
一、感受与鉴赏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罗曼。罗兰说:“音乐最大的意义不就在于它纯粹地表现出人的灵魂,表现出那种在流露出来以前长久在心中积累和动荡的内心生活秘密吗?”确实如此,每个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真情的流露是作者对真善美的真切感受,是作者观念意识、审美情趣、情感需求、思维方式等等的由衷的表露。一曲贝多芬的《欢乐颂》,人们会从乐曲那凝重的沉默到冲击黑暗、沐浴光明的激昂中,感受到贝多芬那个时代人们崇尚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理想,感受到贝多芬那充满斗争和胜利的信念,感受到什么是坚韧的意志,什么是庄严的辉煌。这时候,人们也许会由衷地说:聆听美妙的乐曲并不亚于诵读精妙文章。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古今中外,东西南北,喜怒哀乐,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有的人可以通过自己演唱来感悟它,但毕竟会受到表现技能、技巧等的局限,要想遨游音乐世界,从音乐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认识生活,感悟人生的真谛,最好最基本的办法还是听。
音乐艺术最本质的功能,是给人美的鉴赏。从人们日常音乐生活现象来看,社会上能歌善舞者毕竟为数不多,而最广泛的还是音乐欣赏者。而我们的中学生,将来就是社会上的主要成员,试想,我们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苏霍姆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而当今的社会,人们似乎每天都在音乐的包围中,大街、小巷、商场、娱乐场……各式各样的音乐都会向你涌来,良莠混淆,雅俗交织,美丑难辨。初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这个时期应有意识地让他们多多接触一些健康向上的古今中外音乐珍品,这对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优良性情、健康的审美观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少人在成年以后往往对中学时代接触的音乐作品最为热爱,最为留恋,甚至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有不少人在成年以后深深感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极大地利益于中学时代所欣赏到的音乐作品。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音乐学习的程序总是先有音乐的吸收,然后才有音乐的表现,很难设想,一个对音乐一无所知的人会热爱音乐,会表现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应该说,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唱歌、演奏、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诸因素也都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整。所以说,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是其他一切音乐教学领域的基础,它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
二、内容标准及教学特点
(一)音乐表现要素
《标准》对中学生(7——9年级)在感受与鉴赏领域音乐表现要素的内容是这样规定的:(1)具有聆听和探索各种音响的兴趣与愿望,能够用不同物体探索不同声音。(2)加深对歌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明人声和常见乐器的分类及音色特点。(3)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如果把音乐表现要素所涵盖内容进行归纳,它大致包括四方面:(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2)对人声和乐器声的感受与听辨。(3)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4)对音乐结构的感知。我们知道,音乐的每一种基本要素都可以表现一定的情感,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色的浓淡、调式的明暗等无不具有特定的情感意义。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定的表现手段,作曲家就可以借助它来向人们传递内心的信息,这时候,音乐要素(即音乐表现手段)作为一种经过人们在长期音乐实践中选择加工提炼出来的并具有一定逻辑性、历史性的东西,不管对作曲家来说,不时欣赏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作曲家与欣赏者之间信息沟通的基本载体。因此,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表现要素在音乐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的表现要素非常丰富,学生在某个作品或在某一节课里是很难做到全面感受认识的,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课型。在曲目安排上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而在对音乐要素的感受要求上,也应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有的可以进行专题教学,如人声的分类及各种乐器的介绍等,这灯教学一定要直观如可以采用实物、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电脑多媒体声像俱全的特点,对人声的分类及各种乐器进行他方位的介绍。但是,更多的音乐要素内容是交叉在一起的,并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进行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时,必须结合音乐实践和具体音乐作品,联系地思考它们,区别地认识它们,通过听辨、对比、选择、图解等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有一个完整的体验。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感受与鉴赏领域音乐情绪与情感的内容标准是:(1)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2)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普遍地存在于感受、鉴赏、表现、创造等审美活动之中。从音乐美的本质上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质上就是音乐情感的表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进行着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着人间的真善美使自己的情感受到洗涤、陶冶。所以说,音乐对丰富人的情感有独到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丰富、提升学生的情感呢?
1、通过欣赏不同情感的音乐,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1)优美的情感。优美是音乐表现的最普遍的情感。优美的音乐一般具有旋律流畅优美,节奏平稳,速度、力度适中,音乐宁静和谐的特点,它使人心情平和并伴有诗情画意的联想。如《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空山鸟语》、《蓝色的多瑙河》、《田园交响曲》等。(2)壮美的情感。壮美是同优美对比的一种情感。壮美的音乐旋律雄壮有力,节奏鲜明铿锵,速度中速稍快,力度强劲,使人精神振奋,激情满怀。进行曲一般都具有这种特点,如《义勇军进行曲》、《巡逻兵进行曲》、《欢迎进行曲》等。(3)崇高美的情感。崇高美是一种道德情感,是在艰苦环境中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类音乐的特点是旋律宽广深情,节奏舒展,气魄雄伟,使人的灵魂受到震撼与冼礼。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满江红》、《人民英雄纪念碑》等。(4)悲剧美的情感。悲剧美也是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之一。这类音乐的特点一般是旋律以下行为主,速度较慢,节奏沉重,使人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压抑感,如《江河水》、《命运交响曲》等。(5)欢乐美的情感。欢乐美是音乐表现最多的一种情感,也是中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情感。欢乐美的音乐一般具有这样的特点:旋律欢快、跳跃,节奏紧凑,速度稍快,使人心情爽朗、愉快。如《春节序曲》、《小放驴》等。
2、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所情感的纽带首先抛给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关系中两个基本的因素,而教师的作用则是首要的因素。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在别人心里,先得自己主里有阳光。”要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教师自己就要有丰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范唱、范奏能力,浓厚的文化底蕴,等等。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感受与鉴赏领域音乐体裁与形式的内容的标准是:(1)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并运用各种形式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2)通过听赏音乐分辨不同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至4首。(3)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与形式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
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是特定形式与特定内容的有机结合体。虽然找不到完全相同的音乐作品,但很多音乐作品在内容题材的选择,意境的追求,形象的塑造,音乐内有语言的运用,人声、乐器的选择,演唱、演奏式样的组合等等方面都表现出某些相近或相似之处。如摇篮曲表现一种慈祥、充满温情爱意的情感,进行曲表现雄壮。虽然各民族的表现方法不同,便体现的这种情感是相通的。这种作曲家为表达特定内容的需要而选择的人们约定俗成的相对独立的固定形态,就是音乐的体裁与形式。
音乐体裁与形式是密切相关的概念。如交响乐,它既是一种体裁,也是一种形式,所以,两者在很多时候是难以区别的。可以从下列几个角度去认识体裁与形式:(1)按音乐使用的不同场合及不同的社会功能来划分,如号子、山歌、小调,祭祀歌、酒歌、婚嫁歌、经文歌、灵歌等。(2)按音乐表演形式来划分,如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独奏、齐奏、协奏、合奏、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交响乐、管弦乐、协奏曲、丝竹乐、吹打乐等。(3)按乐曲的结构规模、织体类型、节拍速度、表情性格来划分,如组曲、变奏曲、回旋曲、奏鸣曲、小夜曲、幻想曲、狂想曲、赋格曲、创意曲、波尔卡、加沃特、波洛乃兹、萨拉班德等等。(4)按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划分,有歌剧戏曲、舞蹈音乐、舞剧音乐、电影电视音乐等等。
认识体裁形式可以增加对音乐结构的了解和风格流派的把握,对音乐的整体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准确地分辨音乐的结构,了解音乐的全貌,从而影响对音乐的理解。在感受、鉴赏体裁与形式这个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认识、了解它。如果要让学生掌握某种体裁与形式的特点,必须得让学生听赏一定数量的同一体裁形式的作品,运用有效的图示或先进的电教手段对某一体裁形式进行演示,在教学中还应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注意比较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某一体裁形式的感受、体验。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感受与鉴赏领域音乐风格与流派的内容标准是:(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的种类唱腔、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并能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评述。(3)聆听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音乐风格一般包括时代风格、地域风格、民族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几个文献。时代风格指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在内容、乐种、体裁和形式上的一定特点。如唐朝的“歌舞大曲”,宋代“诸宫调”,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曲”,这些体裁和形式代表着我国古代音乐的风格。地域风格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音乐特点,如欧洲的那波里民歌、非洲的鼓乐、美洲的爵士音乐、大洋洲的毛利音乐以及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歌色彩区等。民族风格是指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音乐传统中的音乐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形式方面的因素包括音乐体系、音乐语言音乐逻辑、音乐结构等方面,最突出的是那些特有的音律、音阶、调式、旋法和节奏方面的特征以及各民族特有的表演方式,如乐器、演奏、演唱方法等。内容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一定的民族题材,一定的“感受——表达”方式和最终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如印尼的“加美兰”、“史隆钟”、印度的“拉格”、阿拉伯的“木卡姆”、中国的“京剧”,无不代表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流派风格是指某个时代、某一群体作风家或表演艺术家所共同追求的音乐创作或音乐表演的个性特征,如巴洛克乐派的纤细精巧,古典乐派的理性自制,浪漫派(包括民族乐派)的个性和民族精神的抒发,印象派的客观描绘,表现派的主观宣泄,新古典乐派的仿古,先锋乐派的反古等等。各个流派的表现手段也不同,从单音音乐到复调音乐,从主调现回到复调音乐,从以声乐为主的时期到器乐的逐渐发展,这些都体现着不同流派音乐特征。个人风格是指作曲家或表演艺术家通过作品所显示出来的艺术个性和独创性,它与作曲家或表演艺术家不同的个性有密切关系。当然,还要受到特定的民族、时代、流派风格的影响。如作曲家们虽用同样的月光、大海、田园的题材来创作但风格却千差万别。我国京剧史上的四大名旦,梅兰芳雍容华贵,程砚秋深沉委婉,荀慧生俏丽清新,尚小云刚劲潇洒。这就是艺术家的个性在起主导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对音乐风格与流派的体验与学习,目的是增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以开拓学生音乐视野,提高人文素养。”风格、流派的感受、判断主要靠大量的比较聆听来积累,因为每一个音乐基本要素,都可能成为一种风格的重要特征。在具体教学中,应提倡多听,并且要泛听、精听相结合,整体听与局部听相结合,同时,又要结合作品,有机地让学生了解作曲家或表演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他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他的经历、性格、气质、具体作品的写作背景,他所偏爱的题材,惯用的体裁形式和表现手法等,以便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流派的理解、认识。
课例1 蓝色的多瑙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体会音乐表现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2、在听辨、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感受、体会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理解乐曲的精神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乐曲内涵
教学难点
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心情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局部听赏,初步感受
1、听赏乐曲序奏和第一个小圆舞曲,同时按组别完成不同的思考题:(1)乐曲节拍及速度、力度;(2)乐器及演奏形式;(3)旋律线走向、调式及风格;(4)乐曲情绪或音乐形象。
2、各组依次回答听辩的问题。
3、教师点评
二、整体欣赏,进一步理解
1、点题并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略)
2、“圆舞曲”体裁及乐曲结构讲解。(“圆舞曲”又译“华尔兹”,是一种流传极广、种类繁多的三拍子舞曲,其节奏轻快,旋律流畅。维也纳圆舞曲源于奥地利北部和德国南部的民间舞蹈边德勒舞的音乐,由序奏部、组成主体部的三到五首小圆舞曲和结束部组成。主体部的各个圆舞曲被依次乐为“第一圆舞曲”、“第二圆舞曲”……在每个小圆舞曲里都有各不相同的两个主要旋律,一刚一柔,一呼一应,像是一对性别不同的舞伴。《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就是由序奏部、组成主体部的五首小圆舞曲和结束部组成的,每个旋律都十分精美,各具光彩,有的稳健,有的活泼,有的豪放,有的抒情,有的宁静柔和,有的热烈辉煌,当一个个小圆舞曲连续演奏时,就好像一串闪闪发光的钻石。)板书:
序奏部 (一)(二)(三)(四)(五) 结束部3、小圆舞曲片段谱例分析、视唱。
(1)圆舞曲(二)略
(连续的隔两拍一休止,隔两拍一休止,继而六度大跳成一个上扬宽广的旋律,让人自然联想起圆舞曲一步两顿,左荡、右荡一转圈的舞蹈形象。)(2)圆舞曲(五)略
(连续级进上行后又附点五度下行,给人以流畅、深情之感受,像是人们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歌唱。)4、完整欣赏全曲。同时学生思考:
(1)在各个小圆舞曲的衔接上,作者用了哪些音乐表现手段?(如节奏渐疏,力度渐弱,速度渐慢,转调,改变主奏乐器等等。)(2)作者在塑造小圆舞曲中的没音乐形象对采用了什么音乐表现手段?(如利用不同性质的旋律、不同类别的乐器等。)(3)序奏与尾声有何联系与区别?(尾声是序奏的变化再现,首尾呈上行走向的旋律,充满生机,奋发上进,而尾声奋进、欢乐的情绪,比序奏来得热烈、辉煌。)5、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补充。
三、作品简评,提高巩固
1、学生思考讨论。
(1)1876年的普奥战争,作为战败国的奥地利,空气沉闷,国民心情忧郁,而《蓝色的多瑙河》是那样的欢快激昂,充满生机。试想作者的创作意图何在呢?
(2)试分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1)创作意图:唤起民众,振作精神,为追求自由、和平而舞蹈、放歌。
(2)艺术价值:旋律优美,风格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是维也纳圆舞曲的典范,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同与喜爱。
(3)社会价值:被奥地利人民称之为“第二国歌”;维也纳公园里有作者约翰。施特劳斯极其豪华的铜像;国际50周年和平纪念音乐节中,作者曾指挥近两千人的乐队、近两万人的合唱团演出过《蓝色的多瑙河》,这样的演出盛况,在西欧音乐史是罕见的。
四、复听全曲,并让学生随着圆舞曲的节拍,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心情的体验。
1、根据特长学生可自由组合成若干组合。(有舞蹈基础的可成对成双翩翩起舞,节拍感强的同学可随着音乐划出乐曲的节拍,对乐器较熟悉的可模仿正在进行的乐器的演奏动作,对色彩敏感的同学也可用色块画画,擅长朗诵的同学可即兴配乐朗诵卡尔。贝克赞美多瑙河的诗歌,对节奏感受兴趣的同学可即兴编配节奏等等。)2、分组讨论表演方式。
3、各组按小圆舞曲的顺序依次进行交流表演。
4、课堂小结。
第二节 表现
一、表现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标准》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表现涵盖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标准解读》这样表述:在表现这项教学内容中,包含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四项内容。其中,前三项是实质性的表演内容,而识读乐谱则是一种辅助性的表现音乐服务的教学内容。
在音乐教学中,认识“表现”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具有如此,才能真正对音乐表现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将其摆放在一个重要性教学位置。正如《标准》所指出的,其性质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其地位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其作用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充满活力的音乐能把音乐家的心灵、思想、感情的活动传递给听者。有多少种激情,就有多少种音乐。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孕育情感世界的重要时期。因此,音乐教育应为中学生提供充分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传达的机会,满足中学生日益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的要求。
培养中学生具有积极开放的心态能与人沟通,融洽感情,勇敢地表现自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曾经有过音乐学习经历的人或曾经在大庭广众面前有过艺术表演经历的人,他们在工作中一般会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和更强的勇气。这说明,他们曾经有过的音乐表现经历对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了正面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表现意识则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内容标准及教学特点
1、演唱
演唱领域的内容标准是:(1)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2)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3)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4)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竟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3至5首。
演唱教学包括的内容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有表现地歌唱、演唱技能、对演唱的评价、背唱歌曲、嗓音保护、合作意识。
有表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任何一首歌曲,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演唱,通过讨论、分析歌词的内容、旋律的音乐特征,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意境和风格,然后引导学生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有必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如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能够参与齐唱与合唱并对指挥动作及前奏、间奏作出正确的反应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唱技巧上我们不提倡那种专业性的训练,而大力倡导将技能技巧融于歌唱中有机学习。
为了提高演唱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自信心,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演唱方面的自评和他评。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围绕歌曲的情感表现、技巧技能的掌握程度、音乐风格的把握等问题来进行。
一般来说,能够背唱后,就可以在需要时,更多地关照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演唱姿态,也会使情感与音乐的情绪更好地融合,无疑,这会使演唱更富有表现力,使演唱者更充满信心。同时,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歌曲曲目,为适应社会生活及个人日常生活的精神需要。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有能力用歌唱的方法去享受生活,也应该有能力用歌唱的方法与人们沟通感情。
嗓音保护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重视的问题。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杜绝大喊大叫的坏习惯,进行一些变声期教育,在课型设计上避免单纯的歌唱,在歌曲选择和定调上要适合变声期的学生,并在歌唱时间上加以控制。
2、演奏
演奏领域的内容标准是:(1)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2)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3)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进行评价。(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至3首。
对演奏教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标准解读》作了这样的解释:“演奏”主要指课堂乐器的演奏教学。例如,各种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等。至于民族管弦乐器、西洋管弦乐器,由于需要较多的练习时间,绝大多数可放在课外活动或校外活动中去学习。
演奏教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器乐演奏,如齐奏、合奏;另一类是用器乐为歌唱、表演做伴奏。演奏教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演奏技能、音乐表现、合奏能力、音乐评价。
演奏技能包括:演奏姿势和演奏方法(敲击方法、呼吸方法、指法、句法等)音乐表现包括:演奏乐曲的力度、速度、声部的均衡与和谐,演奏的表情等。
合奏能力包括:明确自己声部的责任,能与其他声部配合,知道自己声部的进出,能够对指挥的手势作出正确的反应。
音乐评价包括: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作出适当的评论。
此外,还要求学生具有参与演奏活动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每学年能够自己或与他人合作演奏2至3首乐曲。
在演奏教学中要特别注意:(1)把演奏技巧融于音乐之中。如把呼指法、句法音阶等融入具体的音乐作品中,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解决演奏的技巧问题。(2)有选材上,可结合唱歌、欣赏的内容和学生的良好接受情况来挑选。(3)要尽早注意合奏能力的培养。合奏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与遵守规则的习惯,对指挥的手势能够作出正确的反应。
3、综合性艺术表演
常有人把音乐教师与唱歌教师等同起来,这是因为,长久以来学校音乐教学的基本方式就是唱歌教学,学生学习音乐的实践途径非常狭窄。实践性是音乐学科的重要特点,离开了实践学生就无法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综观20世纪以来所出现的车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它们共同的特征之一,就是突出音乐学习活动的多样综合性,如把唱、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等活动综合为一体,以拓宽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实践途径。
《标准》对中学生(7——9年级)在综合性艺术表演方面的要求是:(1)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2)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景或做形体动作。(3)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作出评价。
综合性艺术表演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下列几项: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音乐剧、简单的歌剧片段、戏剧片段、曲艺片段表演艺术评价等。
律动教学的理论是瑞士音乐家达尔克洛兹首创的。他的音乐教育与身体运动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在车外有多种名称,在我国习惯上称为“体态律动”。“律动教学”的概念,一般理解为“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动作”,也有的理解为“舞蹈、歌表演和韵律体操”。舞蹈是以人的肢体活动为媒介,以动觉为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中进行表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素是形体节奏表情、姿态、服装、道具等。因此,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中的有些内容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如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形体语言来体验音乐情感,用不同类型、不同幅度的身体动作对音乐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音色调性的明暗等等作出即兴反应。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由语言、动作、场景、道具等组合成独特的表现手段。它能够从语言、听觉、视觉上给人美感享受,从多方面陶冶人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戏剧可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等。这些戏剧表演形式尽管在发展人的感官方面各有所侧重,但都需学生调动全身各种感觉器官,需要视、听、触、动等的协调配合。
综合性艺术表演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重在让学生积极、充分、无拘束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并在表演中尽量发挥其表演潜能,使学生在这些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理解,有所提高,使学生在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中,个性更加开放,人格更加完善,而不能苛求其艺术水平如何。
在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中,应将各种艺术表演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将戏曲音乐的唱腔与音乐教学听唱歌部分相结合,将戏曲中的打击乐器与音乐教学中的节奏律动相结合,将戏曲表演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等。
音乐教师不可能都是全能,在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中,如果涉及到不是自己的强项时,就不一定自己去示范,而可以采取武术中的“借力打力”,体育中的“抛球传球”的方式,把表演的“球”踢向擅长此道的学生,让学生通过相互对话启发,自己探索,自行解决问题。
4、识读乐谱
《标准》与《大纲》相比,识读乐谱方面的要求明显降低了。《标准》对中学生(7——9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是:(1)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2)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3)巩固、提高识读乐谱和运用乐谱的能力。
从中国的“工尺谱”,西方的“字母谱”以及当今世界广泛应用的“简谱”、“五线谱”都可以说明:乐谱的出现和发展,给音乐的传播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给音乐艺术的普及插上了翅膀。柯达伊非常注重读谱教学,认为读谱能帮助儿童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体验音乐。但他却认识,识读乐谱,必须建立在音乐表现实践与听觉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由此看来,掌握一定的读谱能力对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所起的作用是明确的,问题不是需要不需要识谱,而是怎样识谱的问题。
受传统音乐教学观念及教法的影响,目前的识读乐谱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如在教学过程 过于专注乐谱教学,为识谱而识谱,将歌唱、奏乐作为乐谱的图解,将手段替代了目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总体目标。此外,在教学方法上,把识谱当作单纯的知识来讲授,识谱与音乐实践活动脱节,单调枯燥,专业化训练倾向严重。这些做法都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识谱失去了兴趣。
《傅雷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因此,教师对识读乐谱的观念和做法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摆正识谱与学习音乐的关系。我们不能先学会识谱,再学习音乐,而要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识谱,并要注意识谱的趣味化。
识谱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谱种。乐谱是传播音乐的一种媒介,不存在高级、低级之分。简谱与五线谱各有千秋。简谱便于普及,便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便于接近社会音乐生活。五线谱便于学习音乐专业技能,便于进行国际交流。如果从普及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使用简谱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从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部分学生的特殊需要出发,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也可以选用五线谱。
课例 2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
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理解歌词(散文诗)的内涵。
教学过程
导言: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在座的肯定有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同学们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
一、学习歌词,领会词意
1、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教师点评、板书。
角落——失意、孤独、无助
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
沟通、理解、鼓励
渴望——
友谊、友情、真情
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二、学习曲调,了解结构
1、学唱曲调。(随琴划拍视唱为主,难点乐句,可用跟唱法。)提示:
(1)每一乐句结尾都是三拍或四拍的长度,一定要唱足时值。
(2)注意#4的音准。
2、曲工结构分析。(先让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归纳。)板书:
A(a b c d)B(e f a g)
(主歌) (副歌)
三、词曲结合及艺术处理
1、学生随琴词曲结合。
2、教师有表情的范唱。
同时学生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3、学生自由讨论构思一种能比较恰当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艺术处理方式。
4、教师点评、归纳。
续板书:
A(a b c d) B(e f a g)
主歌:领唱或同声唱 副歌:男声齐唱或合唱
深情、叙述 尽情、呼唤
5、依据处理建议,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提示:
(1)句尾 长音,时值要足;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四、创作表现
1、分组酝酿用不同的方式体验歌曲的情绪起伏及内涵。(如:用彩带挥出旋律线,为歌曲即兴编配恰当的节奏或舞蹈,为B段配置简单的二声部,伴着旋律朗诵歌词等等。)2、各组进行交流表演。
3、教师点评。
五、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孤独失意的时候,所以相互的理解、沟通,家人、朋友、同学的友谊、真情、帮助都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歌中告诉我们:人类与大自然同是地球母亲的儿女,大地知道你我心中的每个角落,何况我们共同拥有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太阳、同一轮明月的人类自己呢?想念人类自己一定会相亲相爱的。我跟同学们一样被作者这样恢弘、大气的歌词所深深感动了,我想由衷地说:“人间真情”这个主题,是崇高的、永恒的。只有真正关爱人类自己的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真挚、动人的歌词。
第三节 创造
一、创造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音乐创造是20世纪儿童音乐教育发展最快的教学领域。综观20世纪所产生的著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无不将音乐创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如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提出:表演创造和对音乐的反应是人类参与音乐的基本活动过程。唱歌、演奏乐器、音乐律动和创造音乐是学生获得音乐技能和知识的最佳途径。又如意大利音乐教育突出三个基本的音乐活动:研究,创造,聆听。三个方面同时进行,相互影响。我国的《标准》也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创造领域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把创造列入音乐教学领域之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三项学习内容:其一,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在这类内容中,又包含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两项内容。其二,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必须引起注意的是这类教学内容决不可与专业音乐创作等同起来。
普通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音乐创造,不是为培养音乐家的音乐创造教学,而是以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为主体,其目的是为了通过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现在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不管在歌唱、器乐,还是鉴赏等音乐活动中,都应重视学生的体验、积累,使他们能够大胆地用声音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想象到的东西。总之,创造的音乐活动就是有各种音乐活动中,尽可能地使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促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创新人才。
二、内容标准及教学特点
1、探索音响与音乐
探索音响与音乐的含义是什么?《标准解读》作了这样的解释:探索音响是属于探索自然界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教学活动。如聆听或用乐器、非常规音源等模仿风、雨、雷电声,流水、松涛声,鸟鸣、虫啁声等,都属于探索界音响的活动;聆听或用乐器、非常规音源等模仿汽车的喇叭声,骏马的奔跑声,厨房的烹调声,操场上的操练声等,都有属于探索日常生活音响的活动。探索音乐是属于探索各种声音之音乐属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探索人声、乐器、各种非常规音源的音色、音强、音长、音高、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之教学活动,都属于探索音乐的范畴。从实际的教学活动看,上述两项内容有时是难以严格区分开来的。
探索音响与音乐领域的内容标准是:(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材料表现一定的情景。(2)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在探索音响与音乐的教学中如何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材料表现一定的自然情景或生活情景呢?首先,教师选定几个情景:有联想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师生可共同选定几个情景:百鸟朝凤,火车启动了,运动员入场式等等,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人声、乐器声、非常规音源声。如,百鸟的声音,可以用人声模仿,也可以用同的乐器,二胡、笛子、电子琴、长笛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运动员入场式,有的学生可能选择用人声呼喊挂振奋人心的口号或喊“一二三四”有的学生可能选择用鼓声来伴奏步伐,有的学生可能选择用小号来吹奏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等等。其次,引导学生创设一个有情节的诗或短剧,再用自身的乐器工其他乐器,为其配制音响效果。如用速度的加快、节奏的加密、力度的渐强表现情绪逐渐高涨,气氛逐渐热烈,用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段落表现不同的场景等等。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评价。
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含义既包括自寻音源材料(如铅笔盒、书本、笔、身体的各个部位等),用来探索、表现音乐的进行、休止、速度、力度、段落、情绪等,也包括制作各种简易的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弹拨乐器等。比如可以用大的纸箱、厚纸盒、鞋盒、各种锅盖等作鼓,用筷子敲,木棒敲,在棒子上绑上布再敲一敲,音色各不相同。把大家所做的大大小小的鼓都放在一起来敲奏,忽高忽低,忽强忽弱,如同指挥一个小乐队,每一个音符都由指掌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真美妙又有趣。试着用塑胶空瓶、空罐子、卫生纸卷筒、玻璃瓶、糖果空盒或胶卷空盒,装上玉米粒、米、各种豆子、沙、螺丝钉或纹针,再把瓶口封住,做成简易的沙球,摇摇看,声音是否都不相同;用相同大小的瓶子,装上相同质料但是不同量的东西,援出来的声音一样吗?装多的声音较高还是装少的声音较高?如果觉得瓶子不好看,还可以动手画张图贴上去,算是为它做一件漂亮的衣服。铃鼓、圆形的糖果盒盖或刺乡环,在四周等距离处缝上一些小铃铛,弯边再加几条小彩带,摇着铃鼓,拍拍手部、再跳起来转一圈,像个活泼可爱的新疆少女。用几个杯子、碗或玻璃瓶,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做成音乐杯再用木槌或钉子敲敲看,那富有魔力的声响会令人着迷。看看水多杯子声音较高还是水少的杯子声音较高呢?在木板的两边钉上螺丝钉或钉子,每排不同长度,再把相同的代橡皮筋绑上去做成六弦琴,这时橡皮筋的长度不同、松弛的程度也不相同,用手拨拨看,声音有何不同?能否组成高低不同的音阶?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直观;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注意制作内容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2、即兴创造
即兴创造就是被当前的音乐情绪或竟境所触动,临时发生兴致,不依据乐谱进行的音乐创作活动。它一般或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适当的速度、力度表现成语、短句、诗歌,用即偿动作表现歌曲、乐曲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另一类是依据音乐内容即偿编唱或即兴演奏的音乐创编。
即兴创造的内容标准是:(1)能够即偿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2)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创编活动。
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是属于音乐创编性质的。在教学中,先要引导学生体验理解其文意,体会其语体风格,我们一般即兴编唱的大都是短小的韵文体,如诗、词一类,而即兴编唱的歌曲就是音乐化了的诗词,诗词的抑、扬、顿、挫本身就带有音乐性,很多起、承、转、合四句诗词同四个乐句的歌曲在结构上也十分相似,所以,要反复吟诵歌词,直到读出它的音乐性,这种音乐性主要是通过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表现出来的。节奏主要由音步来体现。一个音步就是一个节拍。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每句三个音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每句四个音步。韵律主要由平仄、声韵等语言手段来表现。平仄指声调的抑扬,平声长而空,仄声短而实,平仄互为交错,读起来抑扬起伏,铿锵悦耳。新诗没有平仄的严格要求,但也讲究语势的抑扬。韵文体讲究押韵,或隔句相押,或句名相押。然后根据诗词的情绪竟境结合音步疏密、声调的抑扬、音韵的回球给诗词即兴配上相应的节奏、音高、调式等。当然这种即兴的音乐创编,应该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音乐情绪与节奏型及旋律的进行方式等知识的前提下进行。
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创编活动。重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歌曲、乐曲内容、情绪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即兴创编。这类教学方式,在现在的教学中运用较普遍。例如:合着音乐用手拍出不同强弱、不同节奏的伴奏,合着音乐用身体动作(包括律动或舞蹈)表现自己的感受,结合乐曲作戏剧性的表现,以歌曲或乐曲的主题节奏为“主题”,做“回旋曲”的练习,等等。
3、创作
音乐创作教学历来是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领域。所以,有人一听到创作就会想到“作曲”,以为那是很高深的学问而裹足不前,其实创作两小节的节奏短句或创作两小节的旋律都属于音乐创作对于中学生的音乐创作教学,应该从基础现实出发,不可能把音乐创作专业内容的水准定得很高。当然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尽量使他们认识、了解、掌握一定的音乐创作知识和技能。
创作实践方面的内容标准是:(1)能够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8小节左右的短曲。(2)能够为歌曲选编前奏或间奏。(3)有条件的地区可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
创作教学首先要打破作曲神秘感,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又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不然,一个连音符、节奏都不懂的人要让他创作音乐显然是不可想象的。创作的技巧应包括:(1)基本的读谱知识。(2)旋律的发展手法,如重复、模进变奏、紧收、宽放,对比等。(3)陈述乐曲的结构形式,如乐句、乐段。教师在讲授这些创作技巧时应与实际音响和实际感受相结合,把深奥的创作技巧融于实践之中。
创作短曲的一般过程可以为:(1)准备阶段。教师先出示歌词或给定情绪,学生在朗读歌词或思考情绪的基础上讲座用怎样的节奏、节拍较合适。如,热烈的情绪、欢乐的情景,常在较密集的节奏中体现。在学生形成一定想法后,教师有意识设计一些与给定歌词或情绪相关的节奏填空、节奏模仿、旋律接龙、旋律填空、发展旋律等练习。(2)创作阶段。学生根据自己对歌词或情绪的理解创作旋律。最好是边唱边记谱,或是边奏边记谱。(3)评价阶段。对学生的创作进行集体评价。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鼓励、表扬为主。(4)表现阶段。让学生演唱或演奏自己的作品,也可选用某个或某组创作得较好的作品让大家来表现,这样会使创作者获得成功的体验。
要让学生能够为歌曲选编前奏或间奏,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前奏、间奏的一些布局与处理基本常识。前奏俗称引子,一般地说,前奏应在调性、调式、音调、节奏、速度等方面与歌唱部分相联系。在歌声出现之前,它经常用来预示歌曲的情调、风格,并使歌唱者在心态、乐感等方面,有一定的酝酿时间。前奏的材料一般取自歌曲的主题、尾 部可某个较有教点的旋律片段。当然,也有的前奏与歌曲的旋律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在调性、调式、旋法、节奏等任何一方面保持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常见的前奏多采用终止或半终止结尾,有时也采用旋律级进或跳进的方法引入歌声。根据不同特点,前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主题型前奏,如《黄河颂》(光未然词,冼星海曲)。(2)歌尾型前奏,如《幸福花儿开心上》(新疆柯尔克孜族儿歌)。(3)情景型前奏,如《红星歌》。(4)色彩型前奏,如《一只鸟仔》(台湾童谣)。间奏又称过门,是歌曲进行中间,用乐器演奏承上启下、连接歌唱的音乐。间奏的篇幅可长可短,可以是乐段间的间奏,也可以是乐句间、乐节间的间奏,不同的间奏具有不同的功能。有时,因为乐段之间的情绪变化、速度转换,间奏起着十分重要的衔接作用;必要时,间奏还给歌唱者以适当的休息、换气的间隙,对于表演性较强的歌曲,间奏还提供了形体表演的时间。如《阿里山的姑娘》(邓禹平词,张彻曲)通过舞蹈性的间奏,把前面自由散板式的旋律与后面抒情的歌唱很好地连接起来。《我爱你,中国》(矍瑞词,郑秋枫曲),通过八小节深情而带号召性的间奏,使两个乐体贴连接自如,并给歌唱者以适当的休息。《祖国,慈祥的母亲》(张鸿喜词,陆在易曲),通过半音阶级进上行的间奏,造成渐强的趋势,把歌曲推向高潮,同时又自然地转换了节拍。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这些具体的作品让学生了解有关前奏、间奏的处理创作知识,然后,学生才能在给定的歌曲及创作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前奏、间奏的选编。
在条件的地区可让学生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现在已经有编写出的作曲程度,可以让人在计算机的屏幕前作曲,并且只要按一下演奏键就可以听到创作出的段落。这些程度适宜于任何能力水平的人。比如,作曲家莫顿、萨博尼克编写了名为“音乐制作”的商业休程序。这一和谐对于初学者非常理想。学生通过选择乐器(根据乐器图案上的菜单)可以创作他们心中的音乐,然后在空白乐谱上画线,学生可以听到自己创作的音乐,并进行修改、添加乐器、增加速度、减慢速度或从事各种活动,就像在使用了个声音文字处理器。稍有积累时,可以选择较为先进的软件,如“乐多创”软件。用这个软件学生可以开始探索各种技巧,比如用“编辑声音16”一类的程度进行取样以及声音编辑。这一程序对中学生画说界面非常好,可以让学生录制任何一种声音(乐器发出的一个音符、说的一个单词或一声狗叫),而且可以对声音进行控制。这些声音可以组合在一起,创作出音乐作品来。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很有益的。
课例 3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意境,了解乐曲内涵,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与相关传统文化那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
2、了解民族五声音调“三音组”和“鱼咬尾”的旋律基本构成法,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重点
欣赏理解乐曲内涵,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与相关传统文化那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三音组”和“鱼咬尾”旋律的创作尝试。
教学过程
导言: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互补为基础的,它有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健康的审美观念,特别强调艺术作品的文与质的和谐、情与理的统一,喜欢自然与人心的双向交融,推崇思想道德高尚的作品,体现一种追求平淡、中和的特征。它的文化精髓不仅渗透在杜甫的诗、韩愈的散文、辛弃疾的词、颜真卿的字中,当然也渗透在《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里,不信我们就来听一听《春江花月夜》,看看同学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看看你们能否寻找到与乐曲审美情趣相投的一些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谁的一首诗、一篇散文、一幅画等等。
一、乐曲片段欣赏,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风格1、片段欣赏。
2、分组讨论乐曲的意境、风格(借景抒情,清新淡雅)。(2)寻找与乐曲审美情趣相投的一些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张若虚的同名诗《春江花月夜》、黄宾虹的山水画《秋林图》、齐白石的《虾》等。)3、教师点评,并板书:相互自然,纯净脱俗。
二、乐曲主题视唱及其音乐特点分析
1、乐曲结构简介。板书:换头合尾 式的变奏体。
2、主题视唱。
3、旋律音乐特点分析、板书:
五声商调式:2 3 5 6 1 2
三整音:相邻的三个音,其音级为大二度和小三度。
鱼咬尾:前一乐句的尾音与后一乐名的首尾相同。文学中称“顶针”或“联珠”。
4、从民族音乐和文学作品中寻找“鱼咬尾”和“顶针”的案例。(民族音乐中如《二泉映月》、《孟姜女》、《沂蒙山小调》;文学中如袁鹰《井冈翠竹》:“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三、尝试用“三整音”和“鱼咬尾”的旋律构成法创作简短的旋律1、“鱼咬尾”式的成语接龙练习。
2、按“三整音”和“鱼咬尾”的旋律构成法创作一个“起承转合”四句式旋律接龙。(教师给出第一句旋律,并按一定的调式给出后面三句的结尾音。)3、按规定调式、节奏型及“三整音”和“鱼咬尾”的旋律构成法创作一个四乐句结构的小乐曲。(课后完成。)四、欣赏全曲,加深对乐曲意境、内涵的理解
1、欣赏全曲,在每段小标题的提示下展开联想。并分组分段思考:乐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分组讨论后,相互交流。
3、教师点评,归纳。(第一段“江楼钟鼓”;春水荡漾,钟鼓齐鸣,人们在冉冉上升的明月下,泛舟春江之上。第二段“月上东山”;一轮明月渐升东山,把银辉洒向流动不息的春江。第三段“风回曲水”:春风拂江流,江水戏春风,游人泛江上,江中笑语浓。第四段“花影层台”:春风吹皱江水,使水中的花影纷乱。第五段“水深云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第六段“渔歌唱晚”:月光下丰收的渔船破浪而归,欣喜的渔夫引吭高歌。第七段“洄澜拍岸”:千帆竞渡,破浪回响。第八段“矣乃归舟”:江上橹声“矣乃”,一片欢腾。第九段“尾声”;归舟远去,春水平缓,明月西坠,夜空幽静而安详。)4、指名学生为乐曲前面三段旋律配上自己认为意境相吻的诗或散文,进行即兴朗诵。(如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少看不见。韩愈的《曲江春游》;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五、课堂小结
从同学们精彩的朗诵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文学、艺术是相通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中有着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欣赏学习古代乐曲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到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且对我们学习了解同一埋藏的其他相关文化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节 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这个领域包括了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各方面,其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
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情况下都需要用音乐来配合完成某种具体的任务,许多场景中都需要用音乐来烘托气氛,音乐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已日益被人们关注,学习、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了解社会,进而让音乐成为学生终身生活的一部分。
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在发展人的感官方面各有侧重,如舞蹈艺术是通过自身的躯体动作塑造形象表现思想感情以反映现实的艺术;美术是运用笔墨颜料、纸张画布或其他工具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透视、构图、描绘等手段,绘制和创造诉诸人的视觉感受的具体可见的个性化艺术形象;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内容上,它把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与主体情思的表现有机融为一体,在形式上,它把绘画、雕塑、舞蹈、建筑、文学、音乐等等各种艺术的造型手段、音响手段、箅美手段、组接手段、抒情手段、综合手段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由编剧、导演、演员、作曲家、美术家集体创造的戏剧艺术体系;影视艺术实际上是综合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的长处和优点,而又避免和弥补许多艺术的短处和不足的基础上产生的视听并用、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这些姊妹艺术都是人的艺术,在同一国家、同一时期,由于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它们在思想意识、审美情趣、情感需求、思维方式上都能找到共性,并且在形式美的组合法则上也是相通的。正如许多艺术教育专家指出:一旦透过艺术的表层,认真检查和考虑艺术的“基础”或“根本”时,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相比较而言的独特性就不那么明显了。如视觉艺术的线条、节奏、构图等设计性特征,完全能在音乐、戏剧和舞蹈中找到。另外,在表现形式上,音乐与姊妹艺术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是很多的。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与抒情诗相结合就形成了歌曲,而与叙事性的韵文结合就形成了叙事歌,说唱音乐。假如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研究音乐,就不难发现,许多音乐作品或者从时代背景、发展历史表现形式、主题内容上都与某段历史或者某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把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收集起来,将是一部很好的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而我们站在地理、民俗、宗教等角度来分析、研究音乐,我们又会发现在我傍个小小的地球上,由于地理、环境、民族、信仰的不同,音乐就会产生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差异,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差异等等。正像法国文艺评论家丹纳所说:“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环境来解释。”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是一种条块分割式的教育,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分离,音乐学科内部也是泾渭分明,这种教育使得学生习惯于一种线型、单一的思维方式,使得本应完整的经验在学生头脑中成为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音乐艺术本身是一种文化,这是以社会大文化为背景的,与其他文化,尤其是姊妹艺术与社会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教育应注意到学科之间这种横向的有机联系,使音乐文化成为整体状态呈现出其动人的生命力。这样,学生会以满腔的热情、生动活泼地投入到音乐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加深体验与感受,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创造能力。
二、内容标准及教学特点
1、音乐与社会生活
当今社会,音乐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充分揭示音乐的社会功能,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便成为学生音乐文化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人类日常生活有关的音乐有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它们同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使学生热爱音乐,进而让音乐成为学生以后生活的一部分,是这学习领域的主旨。
礼仪音乐是最古老的音乐之一。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人们常说的“六乐”便是财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所推崇的“韶乐”也是“礼”的一部分。唐代的宫廷乐舞《秦王破阵乐》常在欢迎外国使节的礼仪中演出,以显示大唐的武功武德,其乐当然就成了礼仪性音乐。当今的礼仪音乐范围很广,功能也很多,人们最熟悉的礼仪性乐曲自然是本国的国歌,它在各种隆重的仪式中应用:升旗、国家庆典、迎接国家贵宾、重大比赛的形式开幕式、颁奖等。在我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常用于阅兵式,而《运动员进行曲》常用于运动会入场式,这些也都是功能性音乐。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和家庭生活中也有一些特定的仪式,如结婚仪式等,人们熟知的《婚礼进行曲》几乎成了婚礼的一部分。
实用音乐,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如人们在进行做操、舞蹈、太极拳、气功等健身活动时,用音乐伴奏,既悦耳又能击后,现在的电视广告、广告词多有固定的配乐,有的索性把广告词谱上曲,用歌的形式出现,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少音乐制品,如:音乐门铃、音乐手机、音乐蜡烛、音乐牙刷、音乐床等等。
背景音乐又称“环境音乐”,是一种为办公室、休息室、工厂流水线、超级市场、宾馆饭店等不同环境而使用的音乐。如:为创造一种高雅、舒适的氛围,许多高能餐厅或公共场合的休息厅都播放音乐。音乐茶座中音乐的作用则进了一步,既是人们品茶、谈天的一种背景环境,又不单单是背景,而是音乐爱好者们着意欣赏的。音乐作为背景应用于背外语单词,也被认为是很有效果的学习方法。总之,背景音乐的影响和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标准》对中学生(7——9年级)在音乐与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要求是:(1)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够用实例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喜欢并能够从传媒中聆听音乐,了解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换所收集的音乐材料,交流音乐感受。(3)在出席音乐会及参与社区音乐活动过程中,能够观察和了解音乐家或民间艺人的活动,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在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具体教学中,经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参与到社会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然后再从自身的音乐经验出发,去探究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引导学生会用音乐的方式同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所有的音乐活动参与中(如学校、社区的文艺晚会、歌咏活动等),能够对音乐及活动本身作出适当的评价,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2、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既有共性又人个性。共性是因为社会意识形态在内容上是相通的。另外,所有艺术差不多都涉及知觉、情感、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和审美愉悦。就审美愉悦来说,所有艺术都有使用特定材料和形式进行创造的快乐,欣赏艺术形式和结构时的快乐等。个性是不同的艺术有不同材料和形式,有不同的体验途径。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将有效促进学生视觉、听觉以及其他整合性感觉的形成,也将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艺术感悟。因此,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在音乐与姊妹艺术的整体状态中,学习、感受音乐文化便成为这一学习领域的主旨。
自古以来,就有“乐舞”之称。随着舞蹈的发展,不管是集体舞、独舞,双人舞,还是单纯的性格舞蹈或是舞剧,舞蹈同音乐的结合都是非常紧密,音乐与舞蹈如同一对亲姊妹,从立意到风格,从情调到节奏,从气氛到意境都就是水有乳交融,浑然一体,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从而使人们的“听”与“看”互相充实,获得艺术享受。如根据法国作曲家圣桑的音乐创作的芭蕾舞《天鹅之死》,音乐与舞蹈水乳交融,哀怨委婉,诗情画意尽蕴其中。这种舞蹈与音乐浑然一体的结合,构成了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特殊表现力,也形成了舞蹈艺术空间与时间兼备的艺术特点。
音乐与美术,一个是听觉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如: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音乐与美术就有相通之处。美术的节奏主要通过线条的流动、色块的形体,光影明暗等体现,静态艺术是一种引申意义的节奏,绘画中透视的远近,色彩的进退,比例的大小,线条的曲直都构成了视觉上的节奏。我国书法艺术在黑与白,字距与行距,起笔、行笔与收笔进笔之间产生一定的节奏,特别是狂草线条的粗细、长短、急速及疏密构成强烈的节奏感。建筑中门、窗、柱的反复交替,其节奏、韵律与音乐很相似。韵律是一种谐和美的格律,“韵”是一种美的音色,“律”是规律,它要求这种美的音韵在严格的旋律中进行。在美术中,它要求一条美的弧线,它的每一阶段的形态要美,这种美又是在一定规律中发展。线的弯曲度、起伏转折及前后要有呼应,伸展要自然,要有韵律感。形象的反复、连缀、排列,对称、均衡等,几乎都有严格的节奏和韵律。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美术与音乐易形成色听联觉,色听联觉通常是指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浅色。抽象绘画鼻祖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提倡美术应成为联觉的产物,他始终把绘画看成是一种能唤起听觉的“内在音响”,他经常从听觉角度来体会绘画的色彩。所以,他的作品是抽象的色块和点、线、面的综合,一向被认为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与戏剧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表演艺术。在中国的戏曲中音乐不仅与唱词紧密配合,与不同角色的表演动作节奏相配合,还在支配舞台节奏、烘托舞台屋、气氛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说京剧吧,京剧的唱、念、做、打,哪一样能离开音乐?哑剧《三岔口》为国内外观众所喜爱,剧中人任堂惠和刘利华在“黑暗”中的对打,紧张激烈,谐趣横生,如果没有音乐(武场)的配合和衬托,岂不是形同儿戏,如何能吸引观众?有人说得好,戏曲中的艺术形象,是歌唱着的文学形象,朗诵着的音乐形象。戏曲戏曲,戏离不开曲,没有曲就唱不成戏。这反映了音乐在戏曲艺术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科技的进步为视艺术、听觉艺术的结合提供了空前的条件,音乐与影视艺术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影视音乐的主要功能有:(1)描绘作用,即用音乐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及气氛。(2)抒情作用,主要用于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内心活动等。观众可以通过音乐加深对人物的理解。(3)剧情作用,即音乐参与影片的情节发展,成为影片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包括刻画人物的复杂内心矛盾,表现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它能直接推动剧情发展,深化影片内容。如影片《珍珍的发屋》在刻画剧中人物阿明复杂内心活动时,巧妙地通过剧中人物阿明四次自奏“萨克斯”的音乐处理,“说”出了要向观众倾吐的心里话,以此深化对何明的性格刻画;观众则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加深了对剧中人物心态及关系的认识和理解。(4)背景气氛作用,即音乐以特定音调,乐器音色、风格在影片的局部或整体中,作为表现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地方色彩或强化特定的影片基调与气氛的手段。如影片《红高梁》,整部影片全用民族乐器戏曲乐器——唢呐、大号、大鼓,没有一种西洋乐器,彻底地民族化。(5)结构贯串作用,同样的音乐在影片中多次反复(或变化反复)出现,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起着纽带作用,既能使影片完整统一,又能使观众在心理上获得前后贯串一致的感觉。如影片《城南旧事》。原著的作者“朝花夕拾”,在岁暮之年,于千里之外回忆童年的往事,充满着无限的伤感。该片极好地表现了这种情调。“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歌词和曲调所表达出的缋缋眷恋的绵绵情愫,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剧中人和创作者合拍的情绪及心态。(6)主题歌与插曲,主题歌重在直接阐明主题,插曲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影片的思想内容、人物感情。
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具体教学,当然不是各艺术学科知识和艺术技能的简单叠加,我们应以音乐为本,我们应以音乐为本,强调围绕人文主题,在每一节课围绕一个人文主题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该主题,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另外,也可抓住各种艺术之间的共性,以共同的要素实现各艺术的沟通和连接。如:音乐与美术易产生色听联觉,可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把声音性状用色彩或线条表达出来等等。通过这样多种艺术形式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支持,会使学生的视域、听域得到开阔,同时既强化了学生对人文主题的理解,又保持了各门艺术的独特性,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和经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主要门类,它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尤其是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标准》把“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作为“音乐与相关文化”学习领域中的内容之一,这是音乐本体属性回归的重要举措之一,它能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了解音乐,探索音乐。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艺术的同时,徜徉在文体知识的海洋之中,了解到一系列的人类文明成果。
自古以来,音乐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宋词中的《满江红》、《水调歌头》等,既是词牌,又是曲牌,比这更早的《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和其后的元曲也能直接吟唱。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它年收的300余篇长诗、短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从器乐作品的许多标题音乐来看,大多表达的情感、竟境、景色都与文学作品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就是根据俄罗斯12首著名的诗创作的。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可通过分析歌词、朗诵歌词进而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也可采用引入有关诗词或文学作品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说明地理的、气候的各种差异,会形成各地域不同的文体形态、精神世界。如湛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绵延起伏的群山,形成了蒙古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在音乐中表现为曲调优美、辽阔、宽广。而江南音乐大多结构规整,音调平稳、舒缓,风格柔美委婉、清丽优雅,颇有阴柔之美,那是与南方碧绿的良田、充沛的雨水、幽曲的弄堂、鱼鳞似的瓦顶、弯弓般的石桥、吴侬软语的水乡风情分不开的。在进行地域性强的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品的风格、特点分析与相关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角度领悟到不同的地域音乐的不同人文精神内涵。
音乐与体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有着间接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出切入口,肯定能把音乐与这些学科有机联系起来的。如时值、音程计算可与数学相结合,声音的特征与物理相结合;体育课的艺术体操与音乐的节奏感、节拍、强弱相结合等等。
课例 4 影视音乐
教学目标
通过对影视片《音乐之声》、《黄土地》、《大闹天宫》、《四世同堂》的片段赏析,引发对音乐与姊妹艺术关系的关注,并了解认识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加深对音乐与姊妹艺术关系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言:不问我也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电影、电视,那么,影视艺术有哪些主要特点呢?请看完电影《黄土地》的“腰鼓”这场戏后再回答。
一、简要分析影视艺术特点
1、看电影《黄土地》中的“打腰鼓”片段。(镜头:气势浩大、生龙活虎的打腰鼓的人群,在纵情歌舞,动感十足,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现了中华民族一种内在的深潜着的顽强的生命活力。)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影视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艺术。它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建筑、绘画、雕塑等等艺术。》
二、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音乐在影视中主要类型和作用1、观看电影《黄土地》片段连接,分组分镜头思考:民歌在影片《黄土地》中起了哪些作用?
(1)镜头一:翠巧看到别人出嫁而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她一边纺线,一边唱:“……人里关数不过女儿可怜……”(表达了她对女儿家不幸命运的由衷感叹和控诉。)(2)镜头二:当翠巧听到公家人顾青讲有关搜集民歌的事后,在黄河边提水,又唱了“……想说心事我口难开……”(唱出了她向住新生活的意愿。)(3)镜头三:翠巧送别公家人顾青时放开喉咙高声歌唱:“……只要八路要我来,我脱下红鞋草鞋……”(在这里翠巧火山爆发式地倾诉了自己的感情,把久蓄于内心的话语一吐为快。)(4)镜头四:翠巧决定夜渡黄河,到河东去找八路军,翠巧划着船唱道:“镰刀斧头老镢头,砍开了大路工农走……”,(我们听到提一位义无返顾地追求新生活的女子的铿锵心声。)(5)分组分镜头讨论。
(6)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当我们把影片中的这些主要民歌串联起来加以考察时,就不难找到贯穿全片的情节链,即是翠巧为代表的黄土地上的女儿们的苦痛的婚姻、悲惨的命运以及她们对自由幸福的追求。这样,我们对影片的表层内容就有了清晰的认识、把握。
2、观看电影《音乐之声》片段连接。思考插曲《雪绒花》在影片中两次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1)镜头一:在特拉普特上校看到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他回家时,他心情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弹起了六弦琴,深情地唱起《雪绒花》。(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2)镜头二:在萨尔茨堡的音乐节的晚会上,特拉普特上校全家表演的《雪绒花》感动了所有的观众,人们怀着对祖国的必胜信念,一齐高唱起《雪绒花》。(歌声使敌人胆颤心惊。)(3)请几位学生回答。
(4)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两个镜头,歌曲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军民对祖国的热爱,对胜利的企盼,对美好明天的向住。在影片中起了抒发情感的作用。
3、观看动画片《大闹天宫》片段,思考提示:注意这段音乐的速度、节奏、调式、音色等特点,思考它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能起到什么作用?
(1)镜头:孙悟空威风凛凛,手持金箍棒在大闹天宫。(其音乐吸取了京剧、昆曲、粤剧的曲调及锣鼓节奏,情绪生动活泼,俏皮、幽默。塑造了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灵活机智、乐观好动、敢于斗争的形象。)(2)谱例板书:(略)
(3)学生自由讨论。
(4)请学生发表见解。
(5)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这段音乐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有刻画人物性格和参与情节发展等作用。
三、回忆平时自己所熟悉的影视作品,并思考其中的主题歌或插曲或动画音乐或背景音乐的作用(如:电影《岳飞》中的插曲《满江红》、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中的主题歌《雨花石》、动画片《狮子王》、《彼得与狼》等等。)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影视与音乐非常密切,种类很多,如主题歌与插曲,背景音乐、动画音乐、画外音乐等等,其作用可以有描绘、抒情,剧情、结构贯串,背景气氛等等。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影视赏析中,肯定会注意在其中的作用,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来审视音乐与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