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课改

从抽象到具象,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音乐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徐汇教师网》

《行进的脚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教材。在这单元中通过歌曲的演唱、乐曲的听赏,以及不同风格进行曲简单介绍的拓展活动,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从抽象到具象,在体验中感悟音乐,了解同一体裁的进行曲,由于表达的内容及主题不同,使进行曲的速度、风格和情绪也就不同,行进的脚步也会不同。在新课标中指出要淡化音乐知识技能,但不等于不要知识技能。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课中,如何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理解音乐知识,这将是让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在《行进的脚步》这堂课中我尝试了由浅入深、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初步感受到进行曲这一体裁作品的不同风格,这一教学方法还是较为成功的。

首先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创造性的思路。教师在理解教材主题内涵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安排,由兴趣出发有机整合课内外资源,通过队列、演唱、欣赏和听辨等教学方法把 “ 进行曲 ” 这一复杂概念在学生的体验中简单化,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教材的表现,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音乐。

分析:从课的开始教师带着学生从最简单的踏步和着歌曲音乐《行进到普勒多利亚》的节拍,精神饱满的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进行曲的节奏已经潜移默化的在学生的脚步中得到感受;通过复习、处理以及打击乐器伴奏等音乐实践的活动,学生从情绪和力度的对比对歌曲《行进到普勒多利亚》有更深一层的探究,同时把歌曲唱得更好。

进行曲不仅有声乐作品还有器乐作品。在设计《土耳其进行曲》教学时,教师想到它是首回旋曲式的乐曲,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是较为复杂的,更何况乐曲有四分多钟,那只能从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感受乐曲的情绪入手。在介绍莫扎特的生平和《土耳其进行曲》的由来时教师把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对乐曲聆听的兴趣。这一环节教师的语言和生动的媒体深深的吸引住了学生。在初听乐曲时,教师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分清各段乐曲的情绪变化,并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对乐曲有了初步的理解。复听时分小组让学生根据情绪上的变化用不同颜色的磁铁表现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各小组学生的反馈都非常出色。课堂气氛达到了 “ 沸点 ” ,学生为之雀跃。

最后一个环节是听辨进行曲也是教材的拓展部分,学生欣赏到了些课外的乐曲并开阔了他们的艺术视野。虽然在此环节中教师出现电脑操作失误现象,但是学生还是很投入,丝毫没有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

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学生对进行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不仅初步知道进行曲这一音乐知识还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埋下伏笔。

其次,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情感互动融合了课堂教学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分析:在处理歌曲时教师通过范唱用自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教师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诱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产生了情感共鸣。由浅入深的把音乐带入了课堂,在和学生共同体验音乐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去理解音乐。

最后,在体验中得到音乐审美的升华。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出发,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去感悟音乐,去默会音乐。通过讨论、交流、评价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互动,与音乐交融,让学生的体验不断升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主动参与性。翱翔与音乐殿堂之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