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物形象的音乐塑造
对于清唱剧来说,用音乐塑造出一个个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十分重要。黄自先生也认为“音乐足以表示其人之性情及思潮之趋向。换言之,足以表示人之心理而已。”②清唱剧《长恨歌》就十分完美地完成了这一使命,用音乐塑造出了立体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一)唐明皇形象的音乐塑造
唐明皇是剧中最主要的人物,他在位44年间既有“开元盛世”,亦有“安史之乱”,可谓功过皆全。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如果试图全方位地表现他的生活经历与政治思想,短短22分钟的清唱剧是绝对做不到的,与《长恨歌》的主题也相差太远。因此,词曲作者选取了一个点——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感情生活,从这一个点入手,尽可能地将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完整、丰满,以揭示出他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唐明皇出场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是巍峨的骊宫的主人,第一乐章中前段男高音与女声二部一唱一答,后由混声四部转到关系小调,再用音型移位的方式将前段歌词重复,中段又以优美的行板体现载歌载舞的情趣,如此纷繁的歌舞为他而演,嘹亮的管乐为他而起,一位居高阁、观歌舞,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昏君形象浮现于眼前。第二乐章中,这位唐明皇俨然变成了一位温柔的恋人,在“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四小节极其抒情的旋律引至高六部加六度主和弦十六分音符六连音的微弱震动,营造出了一份静谧而暧昧的夜深之境,此时的男女二重唱,先是在阴暗的g小调上表现出两位恋人害怕失去彼此的不安,而后曲调逐渐转向E大调,情绪渐渐明朗,表现了唐明皇对恋人温柔的慰藉,渐渐明亮的音乐充满了一股阳刚之气,人物情绪也渐渐转为喜悦。但形势随即急转,第三乐章以降b小调的属音开始,紧接着是四小节的战鼓声,紧凑的节奏引出部队齐唱,进而一、二部的男高音进入,高八度的主旋律与下面的三歌声部相呼应,雄浑的和声表现出了战斗场面的混乱、人民情绪的激烈与唐明皇出逃仓促间的狼狈。
此时此刻的唐明皇是一个失败的皇帝,一个失败者仓皇出逃的形象被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最后一个乐章中,唐明皇在混声四部合唱中哭泣着独唱,表现了一个失去一切的失败者对恋人的追思、对人生的绝望,最终在绵绵无期的愁恨中孤独终老。总体来说,唐明皇的形象在整个剧中既饱满又充满着变化与层次感,使人同情他悲惨命运的同时,又不得不感慨“既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二)杨贵妃形象的音乐塑造
杨贵妃,小字玉环,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白居易形容她的美貌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的美貌既给她带来了荣华富贵,也为其带来了杀身之祸,仅仅在封为贵妃之后的11年,唐明皇便被迫将其赐死,一代美人香消玉殒。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地位低下,杨玉环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金玉满堂或含恨而终都不是她可以选择的,作为一枚棋子,她只能任由摆布。
在清唱剧《长恨歌》中,对于杨贵妃这位女性形象的刻画十分深入且多层次、多角度。在第一乐章喧哗的舞蹈与曼妙的歌声中,这位才貌双全的女主角缓缓登场。到了第二个乐章中,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正直青春的恋人,她多愁善感、患得患失,对爱情既憧憬又恐惧。女声在属大调与关系小调上的转变,歌唱性旋律的荡漾,七和弦、九和弦的切换将杨贵妃既焦急又担心的心情体现了出来,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既渴望又抗拒的少女形象。至第六乐章时,女高音演绎出绝望悲歌的声调,虽然绝望,歌词中却仍然饱含着杨贵妃对爱情的忠贞,旋律的回转如泣如诉。这时的杨贵妃虽然已不再是少女,心中却依然满怀少女对爱情的幻想,而正是这种幻想加强了她对于命运不公的控诉,呜咽凄切的音调表现出了她内心深处的绝望与矛盾,这里音乐对其情感、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在第八乐章中,杨贵妃化身为蓬莱仙境中的太真仙子,这是作者对杨贵妃结局的美好幻想。曲调与旋律不仅营造出了一个蓬莱仙境,更使得太真仙子亦幻亦真、缥缈而不可捉摸。“香雾迷蒙,祥云掩拥,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歌词的描绘与音乐气氛的烘托相映衬,使每个观众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一位属于自己的太真仙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