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大学音乐论文

论黄自清唱剧《长恨歌》的结构艺术

作者:西安音乐学院 张克东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1-09-05

  第一段,描写李杨的恩爱缱绻,情投意合的两首曲目。主调分别是D 大调、G 大调、E 大调。这几个调在音色列表中表示欢乐、愉快、明朗亮丽的色彩与情绪。

  第二段,突转与发现的同时出现。这一段是整个剧的中心段落,集中反映矛盾的冲突。主要的两首曲目以男声合唱来演绎。黄自用降b 小调来写其中的“渔阳鼙鼓动地来”。在他的音色列表中,降b 小调具有幽暗的特性。西方作曲家在创作降b 小调乐曲时,常常表现神秘的、紧张的、窒息的情绪,如斯科里亚宾练习曲作品八中的第七首,或者意味深长、庄严的、挽歌、葬礼气氛,如斯科里亚宾练习曲作品八中的第十一首;肖邦的奏鸣曲作品三十五首(也叫葬礼进行曲)。这样的情绪暗合了作为“突转”作用,发生极喜到极悲的合唱曲的色彩需求。在黄自所有声乐作品中,只有这一首是降b 小调,可见他是慎重选择的。

  作曲家选择了幽暗、紧张、粗哑的调性,但音乐织体,和声创作手法却显得灵活、富于动感。如开始钢琴引子部分波音的使用;伴奏声部四二拍,每小结四个八分音符的音型,轻盈的力度,产生了轻松、活跃、甚至有些谐谑的效果;合唱部分也多有附点八分音符,具有动力;大量使用短节奏的级进配合歌词,似是宣叙调一般,并没有忧伤、庄严的挽歌情绪,这看似与降b 小调色彩不一致。其实正是这样织体、音型、节奏与调性色彩的偏离,使这首合唱曲充溢着矛盾的张力,仿佛这首合唱的叙事视角是个事不关己的说书人。叙述者隔岸观火的距离设置与观众对剧情的心知肚明形成有效的反讽。

  接下来的合唱“六军不发无奈何”,以g 小调为主,色彩是抑郁的。作者这时是以军中将士的语气,抒发对杨贵妃、杨国忠的憎恨和对李隆基“宠信奸臣,堕落温柔乡”的抱怨。音乐织体还是以短节奏的宣叙为主,充满庄严、怨恨的情绪。

  这两首合唱,一远一近,前一首间接讽刺,后一首点明题意。收放结合,前面合唱只交代情节,对人物内心世界和情绪留白。当观众的创造性想象有所发挥,再在后一首中引领、肯定“恨”与“怨”的激情。产生了很好的艺术合力。最后的歌词“好生生把锦绣山河让,乱纷纷家散人亡”是对唐明皇的指责,更是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黑暗统治。这揭露不是义愤填膺、慷慨陈词,而是暗暗从剧情的发展,冲突的对比,音乐情绪的松紧张力中隐现。

  可谓构思精妙,也显示出作曲家创作技艺的娴熟和得心应手,达到了高于“只作悲音”的审美效果。

  同时,第二段小调阴郁、凄凉的色彩又与第一段大调亮丽、温暖的情感形成对比。照应结构上由喜到悲的落差。

  四、结语

  黄自先生强调音乐的内容与功用,他认为音乐可以通过美来感化人:“今日人类之弱点多矣,吾人救济之,当以音乐为最大之任务。”[10] 同时,他也十分注重音乐的形式美,如他谈到艺术歌曲的创作:“务必要使音乐的意趣、节奏、句法等等一一与歌词吻合,毫厘不爽。同时还要利用和声、伴奏将情感很透彻的表现出来。”[11] 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是作曲家对于音乐的形式美与内容、功用,力求兼顾的卓越实践。

  【参考文献】

  [1] [英]雷蒙· 威廉斯著. 丁而苏译. 现代悲剧[M].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4.

  [2] 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林声翕补遗.长恨歌总谱[M].香港:永强印刷公司,1978.

  [3][4][6][7][8]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注.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5.131.89.64.89.

  [5] 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315.

  [9] 牛国玲.中外戏剧美学比较简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115.

  [10][11] 上海音乐学院《黄自遗作集》编辑小组.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73.8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