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大学音乐论文

“吕剧走进中小学”的现状思考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张今禹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9-09-15

  吕剧是中国八大戏曲之一,曾名‘化妆扬琴’或‘琴戏’,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1 作品《王小赶脚》的诞生标志着吕剧这一剧种的诞生2。长久以来,吕剧以其唱腔悦耳优美、表演质朴细腻、以及丰富生动的地方语言特色为大家所熟知,于2008年成功的被选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吕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吸纳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在快速稳定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想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发展吕剧文化,应从强化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入手。近年来,吕剧的发展虽在2008 年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后有回温的趋势,但总体上并不太景气。在如今大时代背景下,流行音乐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吕剧演艺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吕剧观众的大量流失使得吕剧团也陷入了艰难的境地。据调查,资金紧张成为各地吕剧团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院团纷纷解散,能够勉强维持下去的也是困难重重。除此之外,由于戏曲总体呈现出不景气的发展趋势,戏剧演员的就业前景堪忧,因此吕剧人才也面临着极度短缺的现状。3 学校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4 作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使吕剧的发展传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山东各地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如开发了具有山东特色的“吕剧”校本课程、增加了“吕剧进校园”演出活动等。2017 年12 月,山东省吕剧团走进了济南市数所中小学进行演出,主要演出剧目有《王小赶脚》、《姊妹易嫁》等,学生反响热烈。

  在演出活动中间,吕剧团演出人员还特别设计了互动环节,通过选段教唱、学习戏剧动作等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同学们情绪高涨,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吕剧进校园”演出活动既起到了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作用也丰富了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吕剧走进中小学”活动的优势是什么?如何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激发中小学生对吕剧的传承热情?如何使活动的影响力更加牢固持久?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吕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对中小学生在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培养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吕剧艺术的特点出发,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谈一谈吕剧在中小学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优势:

  一、吕剧独有的特色更易激发学生兴趣

  1、吕剧演员的精美妆发

  吕剧的演员妆发服饰精美,区分女生年龄特点主要在于头发,小姑娘梳辫子;如是小媳妇,多为盘头或发髻。男装扮相,小生约在20 岁左右,英俊潇洒;老生则佩戴胡子,也称“髯扣”。精美的妆发为中小学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擅长具体形象记忆,别致的妆发和服饰能够激发学生对吕剧产生兴趣,是中小学生接纳并喜爱吕剧的动力,能够适时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好奇剧情接下来将会如何发展,为中小学生接纳并喜爱吕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吕剧伴奏乐器

  音乐最基本的元素首先是节奏,旋律由此产生。5 节奏感是人类特有的天性,通常人们在听到音乐时,都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点头或移步。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包括坠琴、扬琴、三弦、琵琶四种,俗称“吕剧四大件”;以及武场的皮鼓、板鼓、大锣、小锣等打击乐器。丰富的伴奏乐器使得吕剧艺术更加丰满、大大提高了表现力。在吕剧极其富有节奏性的伴奏背景音乐下,配合着演员在台上的表演,学生们动作的视觉形象被激发,也会随意地和着节奏表现出拍手、点头或敲击等行为。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官体验,将情绪倾注于动作之中。在此时,学生们不仅仅是充当了一个看客,而是通过肢体自然地对当中的内容予以反馈,转变成参与者的身份。学生如聆听出吕剧中的戏剧效果,便可以通过肢体动作自然的予以相应的表达。

  二、吕剧的地方性特色学生易于接受

  每种地方戏往往都蕴含着当地的人文特点、地理特征、历史以及社会意识。所谓地方戏,首先依托的是一定的方言环境,方言作为一种重要媒介存在于戏曲艺术中,缺少了方言这一要素,也就不能够称之为地方戏。吕剧使用的语言是“济南官话”,乡土气息浓郁。在演出过程中,运用大家所熟知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还使学生们有亲切的归属感。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