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是我国近年来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选修课。它是我国美育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切实有效的措施,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行为、美好的道德情操及塑造健全的人格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近年来,我国音乐普及水平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尤其是琴童现象很普遍。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仍旧造就了无数的“音盲”和“乐盲”。即便是那些琴童们,后来大多数也都半途而废。他们由于功课压力而不得不中断了音乐的学习,而他们的基础也还仅停留在技巧的练习阶段。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就显得格外的有意义和有必要。
20世纪着名音乐学家、教育家克列茨许玛尔认为,音乐教育的任务应该培养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苏联着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对普及儿童小提琴教学做出巨大贡献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培养小提琴家,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德国着名美学家郎格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艺术家,还应该培养具有审美能力的民众,使他们对艺术有真挚的爱好。”
所以,我们首先应明确音乐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把握住普通音乐教育这个大方向,掌握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路线,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把音乐作为自己终生的生活需要,成为高素质的音乐爱好者,而不是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或功利目的来学习它。
在1989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年―2000年)中明确指出:“学校艺术学科的教学大纲应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体现各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应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尽管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选修课教材由各校组织编写,尚无统一教材(教育部办公厅曾下发过一试行文件――“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厅[1999]7号),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的有关原则及《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1995年10月颁发)、《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出版)仍对当今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此外,作为普通高校音乐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之前,必须了解和研究中小学音乐课程结构设置,通过它们的桥梁作用,了解过去并衔接未来,更好地为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服务。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延续和发展,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在其之后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由于普通中、小学与大学音乐教学活动都属于普通音乐教育性质,都属于音乐基础、音乐普及的教学范畴,而且它们的最终培养目标一致,其根本宗旨是为青年学生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大学音乐教学大纲应该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基础上的补充、扩展、丰富、和深化。但又因彼此教学对象的年龄差异,而令其在教学要求、教学侧重点、教学方式和手段、难易程度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例如: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中,是一种侧重于唱歌、演奏、识谱等技能性训练,并以律动性、游戏或娱乐性等为其特点、音乐欣赏为辅助内容的教学模式;而大学音乐教育是一种侧重于听赏、以音乐欣赏为主体、音乐理论分析及综合技能为辅助内容的教学模式。它在整体上较之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系统性加强、知识面扩大、难度加深、听赏量增多等特点。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安排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音乐教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指导思想。
搞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与健康的发展。
2、坚持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力求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必须以高雅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教育、鼓舞青年一代,通过音乐教育树立崇高理想,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大学阶段是青年基本确立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通过音乐这种青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音乐艺术品,使学生在欣赏人类音乐艺术精品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和熏陶。
被称为“经典”的中国古代、近现代音乐和西方古典、现代音乐的代表性作品,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瑰宝,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中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及西方古典音乐占有较大比重。通过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近现代音乐的教学和欣赏,加强学生对优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利弘扬祖国音乐文化,以利年轻一代继承民族音乐传统。通过西方音乐的欣赏与教学,包括少量有代表性的现代音乐的介绍,向学生展现世界先进的音乐文化,开阔和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以适应当代丰富的社会音乐生活的需要。另外,通过中外经典音乐的赏析,使学生对着名的中外音乐文献及其相关历史文化有一个较广泛、较系统的了解和比较。
3.按照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从当前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实际情况出发,以利于向大学生实施有效的审美教育。
我们面对的是广大的本科生,有着强烈的审美需求,热切期望参与音乐生活,这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有利条件。
大学音乐内容必须注意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审美需求。选材应尽可能选择高品位的、适应他们审美趣味的作品。应尽可能多方面、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大学音乐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现状,使其成为切实可行的教材,因此,必须恰当掌握音乐作品选择的程度和教学安排的难度。以便有效地实施音乐素质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及条件,追求高品质的音响效果,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从中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音色、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及其各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采用通俗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便于接受和消化教学内容,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以专业知识通俗化为前提,以音乐的丰富内涵为核心,以音乐背后的故事(包括作曲家生平、简历、人格魅力、艺术成就等)为辅助;以教师讲解、分析、启发、引导与学生的感受、体验、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等,是完成教学内容较有成效的办法。这样建构的体系,既可使学生对中西音乐发展沿革、略况、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不同风格流派、不同代表人物的艺术特点等有所了解,并在欣赏音乐名作的同时,综合掌握有关各音乐要素、音乐功能、音乐与社会生活等音乐欣赏基础知识。此外,不定期地举办课外音乐欣赏活动,如:赴音乐厅、剧场观摩音乐会或戏曲演出,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