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大学音乐论文

高雅艺术接地气

作者:邓小英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说起高雅艺术,人们通常会想到阳春白雪;而谈到群众文化,则很容易和下里巴人联系在一起。让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各展所长,有机结合,是许多艺术工作者所努力探求的。由中央歌剧院与宁波市鄞州区联手打造的大型音乐诗画《鄞地九歌》,让高雅艺术接地气,让群众文化上殿堂,在这方面进行了可贵的艺术探索。


  一、为地区量身定做


  音乐诗画《鄞地九歌》是专门为鄞州量身定做的。据了解,编导者在进行创作时,对鄞州地区进行了多次采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了认真梳理,发现鄞州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设县已有两千多年;二是教育非常发达,在古代曾培养出1184名进士,在近现代,一个小小的童村就培养出70多名教授,其中不乏像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的童第周这样的世界着名科学家;三是鄞州人热爱家乡,不惜一切保家卫国。从南宋抗击金兵到明末清初张苍水起兵抗清,再到鸦片战争400将士血战英军,还有数百年的抗倭荡寇,鄞地可谓自古多豪杰,舍生取义铁骨铮铮;四是敢闯天下,敢为天下先。从明万历年间形成的宁波帮,到改革开放崛起的农民企业家群,从创立亨得利、同仁堂等名牌,到形成产业集群,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五是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梁祝文化之乡;六是有地域风俗习惯,比如中秋节不过十五过十六;七是佛教文化发达,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又是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之地;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等等。总之在一片古老的土地上肯定会找出许多特点。但选择什么素材入戏,就需要编导者独具慧眼了。


  《鄞地九歌》设置了九个篇章。其中秦置县,表现鄞地设县,民众渴望和平的情形;唐治水,讲述修建它山堰打血桩的传说;宋兴学,介绍王安石在鄞县当县令,寻访五先生办学、开启千年文脉的故事;千年梁祝,表现在鄞地流传的梁祝故事,配以独具魅力的马灯调和十里红妆舞蹈表演,具有悲喜交加的艺术效果;热血家国,展现了书生将军张苍水率众抗清的悲壮历程;宁波商帮,以情景再现方式,形象展示了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的宁波商帮;贝母花开,讴歌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鄞江区委书记李敏;农民创世纪,讲述了鄞州农民敢为天下先,创立世界着名品牌,创造新世纪的故事;蝶变新鄞州,全面展示当代鄞州的崭新风貌。


  九个篇章中,属于古代部分的为4个,秦置县、唐治水、宋兴学、热血家国;抗战时期的1个,贝母花开;当代的2个,农民创世纪、蝶变新鄞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1个,千年梁祝;带有宁波地域符号的1个,宁波商帮。这样的枝状结构,突出了鄞州的历史文脉,强调了当代神韵,同时表现了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商业文化,全面而形象地展示出鄞州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当代亮丽风貌,显示出编导者的独具匠心。


  二、艺术形式不拘一格


  节目开始,宁波走书演员上台,开口演唱:“风云滚滚两千年,沧海桑田日月异。若问九歌唱什么,鄞地万物尽灵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美唱腔顿时穿越历史,将观众带入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接下来,演员们用歌剧的艺术形式来表演了九个篇章。一场场下来,激荡人心的音乐旋律,大气磅礴的歌唱对白,苍凉浑厚的宁波走书,活泼欢快的风情舞蹈,曲调缠绵的越风古韵,轮番交替,纷至沓来,形成了《鄞地九歌》多种艺术形式交相辉映、丰富多彩的艺术特点。


  在以往的舞台剧目中,我们很少看到如此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汇聚一堂的情形,一般都是单一或以一种为主的,歌剧就是歌剧,戏曲就是戏曲,舞蹈就是舞蹈。《鄞地九歌》是以歌剧作为主要表演形式中将固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化为表演元素,增强整台节目的艺术张力,是《鄞地九歌》所做艺术探索的第二个明显特点。


  第一是每一篇章有一个音乐主题,紧扣内容,在10至15分钟的篇章长度内反复出现,形成本篇章的音乐主题语言。在观众审美心理还未出现疲劳状态时,便转入下一个篇章,由新的音乐主题代替。这种板块式的结构,使观众能够始终保持新鲜感,避免产生累的感觉。艺术作品的欣赏性越强,越能激发人的欣赏情感,大脑感官因此而激动,让欣赏者真正体验和享受到艺术欣赏过程中的愉悦之美和感悟之美。《鄞地九歌》将观众牢牢钉在了座位上,在长达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随着剧情同喜同悲。


  第二是以开放式的戏剧结构,与多种艺术形式形成柔性对接。歌剧的音乐与表演有成熟的模式。在《鄞地九歌》中,编导者在进行多种艺术形式对接时,并没有破坏各自的特征,进行的是整体对接。换句话说,就是设计出开放式的戏剧结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能在其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果把《鄞地九歌》比作是一棵树,把艺术形式比作果实,那么这棵树上就结出了不同的果实,而且每颗果实都保持了自己独有的味道。


  第三是选用艺术形式,以恰当为准。《鄞地九歌》是作为文化部主办的“大地情深”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进京展演剧目,这就要求剧目必须要有地域特点,要有群众参与性。编导者安排了宁波走书、马灯调、十里红妆舞蹈、越剧等表演,参加表演者全部是当地业余剧团演员。他们的参与并不是以专业水平见长,也不需要讲究难度,不拘一格,恰当就好。文化部社会文化司的领导在观看完演出后,对《鄞地九歌》赞不绝口,认为将高雅艺术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专业演员携手群众演员,用恰当的艺术形式共同搭建艺术作品与群众文化融合的有益平台,对促进群众文化,丰富艺术表演,繁荣创作,都将产生推动作用。


  三、同台异场各展所长


  《鄞地九歌》是由中央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和舞台美术制作中心的350名艺术家,与来自鄞州区文化馆星光艺术团、民间艺人和群众演员一起联袂呈现的。以往专业演员与业余演员同台演出,因为水平上的差异,总让人感觉不那么舒服。而这部剧却让人感觉不到水平上的差异,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编导者将专业演员和业余演员进行了错场安排,使他们同台异场,各展所长。必须由专业演员来演的部分,就全部是专业演员,比如主要场次的演唱表演,都是中央歌剧院的演员;是业余演员,就全部安排业余演员,比如宁波走书、马灯调、十里红妆舞蹈、越剧等表演,都是鄞州区星光艺术团的业余演员或者民间艺人。在表演时避免出现混搭现象,没有给观众提供比较的机会,因而就不会造成欣赏心理上的落差。这对演出效果至关重要。


  此番中央歌剧院与宁波市鄞州区的合作――由一个基层区县单位委约国家级歌剧院量身定做一部歌剧作品,可谓是首吃螃蟹之举。以前往往是由国家级歌剧院委约作曲家、词作家创作新歌剧,创作的需求来自于歌剧院的自主需求。这样的合作不但为歌剧创排寻找到新的投资渠道,也为歌剧创作内容的本土化方向,寻找到新的无限广阔的内容资源。聚焦基层,聚焦区域文化,聚焦现实生活,有了如此宽广的平台,艺术家们的创作便可以走出象牙塔,可以有的放矢,可以聚合人气。现实的需求,使得艺术家与火热的生活靠得更近,观众对新的歌剧作品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


  《鄞地九歌》的艺术实践,将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相结合,不仅使高雅艺术接了地气,而且以综合艺术形式来形象解读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保护和发展民俗、非遗等民间艺术,不能不说是一次大胆的艺术创新,其可贵的艺术探索,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