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管理论文

精神审美化+发展个性化→人才?

作者:李基盛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精神审美化+发展个性化→人才?


  ――从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角度求解钱学森之问


  【摘 要】:从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实践中,我们感受得到艺术教育通过艺术审美活动,促进学生精神审美化,发现自我,形成个性,并产生自我实现的迫切需要,走上个性化成长的道路。这就是成才之路。杰出人才不断产生,既解出了长期困扰教育的“钱学森之问”。


  【关键词】:精神审美化 发展个性化 自我发现 自我实现


  在形式逻辑看来,这是一个无法断定真伪的逻辑命题――如果一个人的主观精神实现了审美化,同时实现了个性化成长,那么,他必将成为一个人才――成才的条件就这么简单?然而,仿照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却有几分不言自明的真理。


  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可钱学森之问却让国内所有的学校无法不汗颜,甚至无地自容。以致于国内大大小小的学校即使蒙受着“摧残人才”的不白之冤也无可辩解。同大学相比,中小学或许还不是指舆论锋芒的直接所指,但所承受的升学压力实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移,在望子成龙的心理作用下,不计成本为孩子争取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成为普遍,学校在升学的竞争中只能胜出或者出局。于是,尽管国家早已明确指出教育要向素质教育转变,而且用课程标准代替了沿用近半个世纪的考试大纲,但应试教育如同幽灵一般依旧控制着教育的运行。然而,升入好学校未必等于成为人才。在钱学森之问的考问之下,学校培养人才的道路依然曲折而漫长。


  在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通知》等纲领性文件的指引下,我校切实落实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积极拓宽学生发展道路,全方位推行审美教育,在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实践中,对精神美化、个性成长及其同造就人才之间关系的有所领悟,或许为教育求解钱学森之问,求得有益的启迪。


  一


  我校虽地处县城,但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文化相对滞后,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生活上注重享乐,陋习难改,对孩子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众多家庭宠爱孩子过度,这些孩子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享乐至上,缺乏生活的磨励,受挫折能力低,是非观念模糊,稍不如意即消沉不振。面对这一切,我校从教育改革着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课形式,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走个性化、特色化教育道路,强化文学艺术教育,全面推行审美教育,较早地启动了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一、组织制度上确保艺术教育走入课堂教学中心。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导处等各处室参与,以艺体教研组为骨干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制定了《东坪中学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东坪中学艺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规章,从组织上和制度上确保审美教育全方位拉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实施;3、建立起面向全体学生,多层次化的艺术教学机制,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发展个性特长,鉴赏和技能相结合,教学与活动相补充,系统有序开展艺术教育工作。


  二、建设专业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在县内率先实现专业化。专业教师不仅担负起全校四十多个班的艺术课堂教学任务,而且在器乐、声乐、舞蹈,素描、色彩、国画、书法、手工活动等方面分工合作,专业互补,满足了学生的艺术发展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落实课程标准,构建适应我校教学实际的艺术教育课堂。全面开足艺术课程,面向全体,着力于艺术审美素养的提高,课堂侧重于艺术鉴赏,感受经典名作中艺术家深厚的人文情怀,了解中外艺术名家名作,品味作品中丰富的审美蕴含与鲜明的艺术思想个性,激发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化追求,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艺术技能,作品临摹、手工活动、书法、素描、色彩、视唱、器乐演奏、舞蹈等基本技能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兴趣,丰富了艺术情感。


  四、积极组建学生艺术社团,用专业化手段培养个性特长。自1999年我校创建文学社团后,学校陆继创建了舞蹈艺术团、民乐演奏队、书法兴趣组、美术活动队等学生社团组织,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加强辅导。


  五、多渠道开展课外活动,学校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新年文艺演唱会,唱响红歌比赛,学生才艺展演、书画现场赛、美术摄影作品展等课外活动,展示学生艺术素养。


  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获得艺术感染。精选学生书画作品、手抄报、重大活动精彩画面等办成的校园艺术走廊早已成为东坪中学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园文化建设上,浓墨重彩之处在于,2006年以来,学校举办了两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第一届在人们的视觉震撼中拉开序幕,而在人们无限品味中谢幕。第二届留给人们的是快乐轻松,趣味体育活动、电影欣赏、书画比赛、才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实现审美情趣的升华。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让我校艺术教育驰誉北国南疆,我校舞蹈艺术团多次应邀赴北京、厦门、港澳、马来西亚等地演出,民乐演奏进京载誉而归,声乐演唱夺魁三湘四水,其中《红旗颂》、《茶语花香》、《瑶族舞蹈》、《山乡茶语》等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校园春节晚会上荣获金银奖,学校多次荣获 “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先后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基地”等光荣称号。


  二


  我校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实质上就是全面推行美育,引导学生美化精神、个性成长、奋发进取,进而成为时代栋梁之材。要义在于美化精神,个性成长。


  一、精神美化。严格地说应该叫精神审美化,指经过艺术审美的熏陶感染,坚信自己在世界上的意义和价值,坚持独立、批判的精神,并渴望克服各种阻力在生活实践中展示自己,实现自己。主要表现为自我发现、自我提升、力度成长。


  1、发现自我


  当今小孩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他们聪明伶俐,但任性娇惯,不能经受挫折。到初中阶段,他们往往因学习难度高于小学而畏惧,又因学业成绩不如小学而消沉甚至厌学,在社会众多的诱惑中迷失自己。另一类小孩则来自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外出务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残缺的爱让他们找不到自身的价值,同样迷失了自我。哲人说人是被自己打败的话,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这些孩子其实是精神的残缺让他们无法站起来。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左右下的当前教育通常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排队,让学生无法找到自我。美育的要义就是通过不同于平时作业、考试方式的艺术教育活动,在艺术的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找回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即自我发现。


  事实远非如人们所感觉的那样,自我发现真的不是所谓不是问题的问题。首先日常经验和直觉不断让我们强化自己在世界上极其渺小的感觉,甚至赤裸裸的向我们显示生命不过是大自然偶然的结果,世界既不会因我的存在而有所改变,更不会因我的不存在而受到影响。其次,农业社会留给我们的价值观念让我们习惯于把人尤其是个体的人当成工具,习惯于收敛甚至压抑自我及个性,导致了生活中自我意识遭到淹没。再次,学习上受挫折、生活中不良气习的感染和诱惑,让原本脆弱的自我蒙受扭曲甚至迷失。所以,自我的唤醒与找回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首要使命。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首先通过艺术审美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莎士比亚所赞美的: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主题,同时是自我发现的核心,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上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自我发现。


  2、自我提升


  自我发现是成长发展的起点。特别是作为精神审美化的产物,自我发现把自己确定为宇宙的精华,注重仪容、言行上的美化,更注重理性、智慧、力量等方面的美化与升华,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立精神,摆脱生活流俗的影响束缚,懂得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展示自己独有的气质与风度。心理学告诉我们,个性并非简单的与众不同,而是对自身有深刻的体验后形成的独立的见识与行为风格。个性并不排斥共性,而是遵循共性。与其说个性是与众不同,不如说是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这种个性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服饰言行刻意显得与众不同,而是在普通的言行举止中自然流露出独特的见识,风度。这样就形成了个性。


  找到个性的人,寻求着自我实现的门路,在自我实现中释放生命的蕴含。马克思早年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自然人化”等命题揭示了人把自己的个性在实践中到对象中实现的哲学涵义。马斯洛需要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低一级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最后产生自我实现需要。精神未得到美化的人,在自我实现中难免以丑为美,以作恶为快,类似于阿Q在旁人的吆喝声中以欺侮弱小为乐;精神得到美化的人则懂得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在自我实现中展示自已高品位的个性。


  3、成长力量


  精神得到美化后,人的自我定位就比较高,志存高远。甚至大大超越了现实条件所能给予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同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这就需要为实现自我作出艰苦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就是奋斗。精神审美化的人,不仅欣能赏花园里艳丽的玫瑰和牡丹,还懂得绝壁上苍松的劲健,能发现秋风中傲立枝头的霜叶火红的悲壮。于是他们能品味出奋斗的快乐。经过贝多芬式搏击命运气概的感染,中国画奇松异石意境的熏陶,审美化的精神所确立的自我,倾向于有力度的生活,具有迎接挑战与考验的气魄,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能迎着艰难破解困苦展示自己在世界上的意义和价值,把战胜困难当作快乐的源泉。


  面对现代社会,他们更能凭借科学精神,展现自己灿烂的人生。这就是科学的人文精神。历史告诉我们,近代历史上科学的进步打碎了中世纪基督教蒙昧主义,发现了个体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地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完全粉碎了上帝创造人的神话,宗教神话所赋予给人的神圣光荣全部失色,但人凭借科学的理性精神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发现了人是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杰作,――宇宙的精华;还是凭借着科学的理性,人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则简直是玩转着世界于指间――上天揽月,下洋捉鳖,现代社会犹如科学技术所支撑起来的通天大厦,以至于C. P. 斯诺警告人文学者说:对现代科学的无知就是对自现代社会的无知。诚然,现代科学技术确曾给人类精神带来过一道道伤害,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道道伤害却滋养了更强烈、自觉的人类的理性精神。由现代科学养成的理性使人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更加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个性化成长


  “教育的使命是唤醒孩子内心的自觉,让他们产生自己的思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后形成自我、确定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孩子不是在权威的喝令中发育,而是为自己的内心冲动所驱使。”常春藤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好吻合了我们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实践的初衷和宗旨。任何杰出的人才,无非是某一方面极其突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不能拿雄鹰的声音不如画眉动听,老虎抓老鼠比不上家猫这样的标准来评定人的差异。


  发现自我,形成个性,产生了实现自我需要。由于这种需要失去着人排除一切阻力实现自我,这样就走上了个性化成长的道路。事实上,任何人才都个性化的、特殊的,这是一条成才的现实道路。另一方面,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化时代,个性化人才是时势所需。在精神审美化基础上的个性化成长,由于以征服困难、实现自我为快乐之源,于是,能以积极的精神迎接挑战与考验。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和打击,都不能迫使他们放弃。所以,这样的人必将成为人才。


  三、


  精神审美化,坚持个性化发展,学生自主发展,一切要求都是需要。在自量中获得自我实现的快乐。而理发的个性化成长科学把征服困难当成成长的标志。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实践雄辩地说明了培养人才要破解的两大结局。当然需要同现实的矛盾同样在我校创建特色学校实践中成为困难的因素。


  一是现行体制下课程开设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时间学生及活动有矛盾,不能满足其需要。分课课程设置扩大了教学时间,教学容易遭到冲击,学校难以保证有时间开展活动。


  二是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同学校现有场地、设施、财力、师资的矛盾。学生手工、探究性学习、书画摄影、棋类兴趣活动、信息技术开发,等等,都受场地、设施、财力、师资的限制。


  第三,需进一步放手,引导学生自主组建兴趣社团,除文学外,艺术、科学、社会活动,都可以建立相应的社团,并组织开展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战胜困难,才能取得的是发展先机。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学校教育集约化。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形成最大合力,才有可能真正破解钱学森之问,教育才能摆脱现有尴尬局面。


  附:参考文献


  ①陈星星 《求解“钱学森之问”:教育不能“批量生产》 人民日报 2009年11月24日


  ②顾雪林 《教育的使命是唤醒孩子内心的自觉》《中国教育报》 2009年4月16 日第7版


  ③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 人民出版社 1979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