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浅析传统民歌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教与学——以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多彩的民歌”为例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黄小艺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4-11-04

  4.“大同小异”—对比教学参与鉴赏不同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同一首民歌在劳动人民口传心授的过程中会存在差异,因此在鉴赏过程中,若是目的明确地单独鉴赏或学唱一首民歌,会使课堂氛围单一和枯燥。但是,若是将两首民歌或多首民歌放在一起对比欣赏,学生便会主观产生对比分析的积极性[7]。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将属性加以对比,以确定异同,揭示本质特色。这样的鉴赏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在鉴别过程中得以提升。

  例如“多彩的民歌”第三节,教材将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的民歌纳入同一节。之所以这么编排,源于它们的共通点——独特的民族风,这即是它们的“大同”。歌曲旋律大多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在教学中,“大同”可以作为对比教学的首和尾,用以抛砖引玉或是简明小结;而其中的“小异”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重点所在,它如同思维导图般层层递进。通过对比民歌在题材内容、旋律音高、节拍、调式调性、作曲方法、演唱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展开鉴赏,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大到不同地域民歌的对比,小到同首作品不同演唱版本的对比,从中总结异同点,便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意蕴。

  5. 方言走进民歌课堂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语言表一方风情。”传统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是艺术化的语言与富有地域性风格的旋律相结合的音乐艺术,旋律与该民族、地域的语言紧密结合,因而最易于在本地区流行。因此,民歌与语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学习传统民歌的过程中不能不研究民族语言[8]。但据调查所知,现今高中阶段的民歌鉴赏大多摒弃了民族语言,忽视语言对于传统民歌发展的作用,统一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教学。民族语言,包括一些非语意性的衬词,是民歌中“无意胜有意”的瑰宝。在教学中,应当遵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以方言为媒介,模仿方言组织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方言在民歌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使各具特色的传统民歌在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多彩的民歌”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中有一曲《对鸟》是浙江地区的民歌,歌曲节奏欢快自由,采用吴地方言演唱,南方民歌色彩颇浓。因是江浙一带的地方性歌曲,在歌词中出现了许多方言词语。在明确方言的语意后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的含义,感受独特的地域风韵。

  6.“载歌载舞”—肢体参与律动

  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大部分的音乐归属于少数民族,谈起少数民族,少不了载歌载舞的氛围。因此,将肢体结合音符律动,点燃音乐鉴赏教学的兴奋点。根据观察不同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带动学生的表演激情,对各民族的歌舞分解模仿。

  例如在“多彩的民歌”单元教学中,藏族山歌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长高亢,伴随踢踏、舞袖等形体[9],肢体律动开阔自由;劳动歌的节奏鲜明,肢体如劳动动作般紧密配合;蒙古族民歌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长调例如牧歌、赞歌、思乡歌等旋律辽阔自由、句幅宽大,因此动作舒展自由,常有抖肩的形体动作,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而新疆民歌风格浓郁、形式多样,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营养,形成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旋律常常生动活泼、热情奔放,因此在舞蹈时会结合扭脖子、旋转、踮脚尖的肢体动作。在鉴赏教学中,通过观察和体验动作特点,再伴随音乐一同律动,使学生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能有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7.“引以为傲”—情感升华培养民族意识

  在如今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对传统民歌的认识尚浅。但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众多有关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风俗等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从受民歌的熏陶和对其鉴赏,升华至生成民族意识,这是个由远及近的过程。因此,重视青少年对传统民歌的学习,是为了让他们通过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了解,建设民族意识,激发热爱民歌的热情,提高民族自信心。这应当大力利用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与科技手段相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的融合,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传统民歌[10],在提升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民族情怀,继承并发扬光大。

  三、结语

  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体现出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民歌。教师应当研究并丰富民歌鉴赏教学的方式,推陈出新,激发高中学段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审美能力水平,重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实现传统民歌的有效教学,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地域性风格,树立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师乐.浅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的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11,3:5.

  [2]胡艳.从龚琳娜“新风格”音乐看民族声乐教学[J].北方音乐,2017(17):101.

  [3]郑王君.山歌好比春江水—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民歌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4(11):96.

  [4]彭娜.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民歌合唱艺术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2:34

  [5]于润洋,吴斌.音乐鉴赏[M].北京,河南: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河南文艺出版社.2019:37.

  [6]罗文君.高中民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时代教育,2008(4):93.文艺出版社.2019:37.

  [7]伍睿.传统民歌在音乐课堂上的教学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5):217—218.

  [8]江燕.民族声乐教学中“方言”运用地位问题—方言对民歌地方色彩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0(21):249.

  [9]刘扬.寻找学生的“兴奋点”—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民歌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2015(02):26.

  [10]马婷婷,刘远,刘建磊等.高中音乐鉴赏和地方民歌的传承与普及的策略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2018(16):177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