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艺考视域下的高中声乐课堂教学初探

作者: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王荣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4-03-2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被现代人们所关注。在教育观念转变的视域下,很多家长从小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潜力,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因此,新时代高中生在德育、体育、美育、劳育方面得到了综合发展。在全国艺术类考试中,声乐艺考生成为高考招生重要群体,全国各地的声乐培训机构遍地开花,众多考生也走上了艺考之路。本文主要探讨艺考视域下的高中声乐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尝试分析其原因,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声乐;教学;艺考;课堂教学;

  前言

  “艺考热”一年高过一年,甚至在2019年突破千万,高中艺考生报名人数也屡创新高,很多家长通过各种途径咨询艺考的形式,关注每年的艺考人数,分析各地的艺考政策等,试图为高中艺考考生找到成功的捷径,增加考试的胜算。但是对于声乐艺考考生来说,音乐学习强调的是天赋和技能,甚至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专业技能。因此,高中声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到提升的具体方向,合理分配声乐课和文化课的学习精力。

  一、声乐艺考生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从学生层面出发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很多家长在学生年幼的时候就给学生报了各种特长班,很多高中生在艺考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声乐“童子功”,在高考中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而有些学生则由于文化成绩不高,为了走入大学的殿堂寄希望于声乐艺考来实现快速成才的目的。目前高中声乐课堂中很多学生存在声乐基础知识薄弱、训练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存在急功近利寻找“捷径”的想法,阻碍了自身声乐能力的提升。对于高中声乐教师来说,时间短,任务重,很难求得两全其美的方法,需要教师针对艺考考生在声乐训练中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实现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从教师层面出发

  高中教师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学观念被应试教育所束缚,很容易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在气息发声教学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声音形象、发声习惯、发声方法等创新教学方式,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容易偏离新课程教学理念。声乐艺考生基础没有夯实就盲目地进行演唱,或者选择的曲目与学生的嗓音结构或音乐基础相矛盾,很容易损害学生的发音器官。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们很容易在死板、单一、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失去动力,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二、高中声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持声乐教学独立性

  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情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在各阶段声乐学习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稳扎稳打,打好声乐基础。例如,对于声乐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声乐教师主要帮助学生正确的运用气息,掌握开吼的方法,初步建立声音概念。对于声乐学习的中等生来说,他们的声音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教师就要指导他们进行独立的练习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声音特色提供一定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声乐发音技术相对较高,发音状态稳定的艺考考生,教师则让学生们将自己演唱风格和感受融合音乐作品中,诠释完整度较高的音乐作品。

  以学习“歌唱的发声原理”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应包括气息的运动轨迹、发声咬字部位的重心以及共鸣腔体的正确打开和运用;学生学习本课后得到精神上的放松,持续增进对于声乐的兴趣和爱好;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的观点,将声乐与绘画、语言文学艺术的特征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确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对抗力与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协调,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教师在此次课的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感受正确的咬字状态,即使基础薄弱,但感受力是一样的,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从而更好设计学生个性的融入,最后和声乐融为一体。只有在学习本课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最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培养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声乐教学方法

  高中声乐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和音乐素养的高低对学生的声乐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学生进行分析和示范,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兴趣特点,灵活地运用心理暗示法、情境创设法、以及赏识教育法,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自由大胆地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融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探索,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声乐课堂充满活力与激情。高中声乐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挖掘互联网+教育的优势,让学生们将自己演唱的曲目推送到音乐平台上,增加学生进行音乐剧表演、声乐模仿、声乐评选等多种体验,让学生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带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中提炼出音乐学科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让学生们以崇高的审美理想所感染,热爱音乐,积极参与到音乐审美学习活动中。

  以学习“歌曲《我爱你中国》”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体裁形式;学生学会聆听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在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提炼出歌曲中所描述出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接下来可以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歌曲改编演唱,并进行小组互评,最后评选出大家一致认可的改编作品,互相学习传颂。通过此类方法的教学,学生在感受声乐魅力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散思维,提高自己的声乐创新创造能力,在之后的音乐艺术情感也能不断加强。当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得到提高后,对于声乐整体氛围的感受就会增强,之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放多元的教学,创新课堂互动方式

  高中声乐教师针对特长生进行教学时,大多效仿高等院校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展开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好处,学生们在声乐学习方面的细节可以被教师全面的关注,但是也阻碍学生对声乐演唱方法和演唱内容理解的全面性,学生们缺乏观摩学习的体验,在单一的授课形式中丧失声乐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注意教学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尝试小组授课或集体授课等多种声乐互动方式,让学生们可以互相对比,互相参考,互相进行声乐学习,进而了解声乐学习的多样性。高中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多样的声乐授课方式中全方位地了解声乐的表现形式,认识声乐文化的多元性。例如,声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多声部的声乐曲目练习,学生们在集体声乐学习中可以共同鉴赏同一首音乐曲目,学生们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锻炼学生的团结写作能力,让学生们体验到声乐互动的乐趣。音乐教师针对声乐特长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形式,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观众、评委、选手等多种角色,在课堂观摩和讨论中碰撞思维,在多元的课堂评价中了解自身的问题,寻找提升的途径。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