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音乐旋律展现出了丰富的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传统美学中,意境是表现情感的一种至高境界。从《我的祖国》的词曲来看,创作者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意象,如江河、帆影、稻浪、高山等营造意境,以表达对祖国炽热的情感。在钢琴曲的改编中,也有演奏者基于对整体美与和谐美的追求,用左手行云流水般的琶音经过句,塑造浪花四溅、波涛汹涌的形象,并将其与右手中国民歌风格的主题旋律相互呼应,使音乐的呈现更加完整和谐,并营造出音乐的外在意境。相较于民歌的演唱,在钢琴演奏中,乐器的特殊音色能够诠释土地与山水、人文与环境的关联,引导听众的心境和情感走向,从而赋予作品以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在主调第一段和第二段,演奏者可以利用富有歌唱性的弹奏,呈现出钢琴精致纯净的音色和优美动听的曲调,展现出作品的直率和美妙,描绘出徐缓如歌的田园风光,表达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感悟和憧憬;接下来的乐段变换不同的曲调,丰富陈述层次,并在反复变化中凸显厚重的主题,从而尽情地抒发情感。这样的呈现能够让整个作品的画面感更强,让听众随着钢琴声的起伏变化,勾勒出江河帆影、稻浪飘香、高山大川、绵延长城等画面,进而感受美丽祖国的磅礴气势。
二、钢琴作品《我的祖国》的演奏方法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
引子部分是情绪导入的重要部分,是推动情绪逐步走向高潮的开始。钢琴曲《我的祖国》开头的琶音部分模仿了民族乐器琵琶的音响,确立了主题旋律走向,所以这部分应由左至右弹奏,并且将每一个音符都清晰准确地表现出来,避免因为左右手重合而出现含混不清的情况。
在处理高音时可以可稍作停留,以求音色通透,声部突出,增强乐句的线条感。演奏时,手腕放松,以指腹触键,力量由左至右渐次传递,着力营造微波荡漾的优美意境。为了使作品更有韵味,可在整体节奏框架下自由做出一些个性处理,例如让第三个琶音上方音音色尽量饱满;第四个琶音可以稍快一些,让节奏回归正位;最后一个琶音保留旋律高音直至声音消失,形成余音绕梁之效。[2]
在演奏琶音之后的跑动音型时,演奏者可以将四个音划为一组,第一个四音组声音低缓下沉,然后逐渐加快,至最后一个四音组又渐弱渐慢。左右手交替弹奏时,接口要自然流畅,并注意处理好强弱、快慢等内在关系,做到散中有序。
在演奏向下跑动的分解和弦时,演奏者要做到用大臂带动手腕,顺着惯性由慢至快、由弱至强向下跑动,以指尖触键,准确用力,使每个音都紧凑清楚,尤其要突出左右手第一个音,能在跑动中清晰呈现主、副两条声部,并适当进行自由发挥,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二)主题部分的演奏
在表现乐曲的第一主题时,右手负责旋律声部,指法的变动要保持旋律连绵不绝,避免声音断层,注意这一部分的音响整体较弱,以展现出作品所呈现的“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宁静而舒缓的效果。要想表达好这一部分的效果,可以突出右手的旋律高音,利用踏板深浅、快慢的变化,增强其歌唱性色彩。左手则需要由左至右弹奏琶音,用小臂带动手腕由左至右揉键,让声音整齐和谐,展现出江水流动的声效,让声音从琴键上自然地倾泻出来,并让主旋律的呈现更加干净清晰,自然明了。
在表现乐曲的第二主题时,演奏者可以对四个乐句进行划分,其中两个小节为一个乐句,以便于分配。演奏时,右手控制旋律声部,并确保旋律连贯,减少连线相接的音与音之间的空隙间断;这一部分尤其要重视指法的设计,如在第15小节,do、fa两音的四度音程,演奏时先用1、2指,为使后面乐句连贯,2指下键后须同音换指至4指左手四个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伴奏。在音乐情感处理方面,第一乐句稍微强一些,在第二三乐句力度减弱,这样可以呈现声音的层次性,用音符勾勒出江水延绵不绝的画面,最后一句将情绪推向高潮,为变奏部分做准备。
(三)变奏部分的演奏
《我的祖国》这首钢琴曲在改编中,在变奏部分进行了精巧的处理。其中变奏I使用了对比式复调作曲技法,其目的是增强音乐的厚重感,让感情更加饱满充实。因此,在演奏中,演奏者可以对左右手进行分配,即左手负责主旋律,用八度手型固定,手指协调用力,将声音整齐下沉,并细腻展示乐句与乐句之间的气口,体现音乐作品的歌唱性;右手负责旋律声部的展示,尽量保证指腹贴键弹奏,通过织体中的旋律音与填充音来呈现轻盈的效果,同时与左手配合,让变奏既能够体现出两条旋律的线条,又能够实现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