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乐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尤其对于钢琴等乐器的来说,乐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影响学生钢琴水准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艺术生活得到了迅速发展,钢琴教学也逐渐兴盛,但是其教学方法却并没有科学完整的体系,缺乏真实有效的理论支撑。本文即以高中学生的钢琴教学为研究对象,探析培养学生乐感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钢琴教学;乐感培养;
音乐是一种艺术,钢琴则是一种表现艺术的乐器,因而钢琴是具备艺术属性的,其学习方法必然不能局限于理论,因此仅仅学习乐理知识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弹奏者的,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对钢琴这种乐器的理解、对音乐的感悟,从而达到超越技巧的内心感受,便可以将心中的音乐尽情展现,达到较高的水平。而这其中的内心感受之一就在于乐感。
一、培养乐感对于钢琴学习的意义
(一)乐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源动力
乐感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对于音乐的一种敏感度和心理反应,当学生没有乐感时,音乐是没有魅力的,很难发现其中表达的意象。[1]但是当学生掌握了乐感,就会不自觉地获得音乐的共鸣与感受,融入音乐所描绘的曼妙空间,从而对音乐、对钢琴更加喜爱。由此可知,乐感是引领学生不断深入音乐的源动力。
(二)乐感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
旋律和节奏是音乐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二,尤其在钢琴之中,旋律展现的是美感,节奏展示的是动态,而乐感恰恰就是对旋律和节奏和体会与理解,当学生拥有良好的乐感意识,就能够通过分析钢琴曲的旋律与节奏,判断其情感的激昂或哀伤、孤独或热情、凄凉或唯美等,达到理解其内涵的境界。[2]
(三)乐感能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质量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钢琴水平大多受到乐理知识和技巧的局限,音乐艺术追求的是个性化和情感,乐感会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将自身的情绪汇聚于指尖,透过钢琴绽放情感之花,这是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途径
(一)培养听力为基础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而培养乐感必须就要从听力开始,此处的听力主要指对于声音尤其是音乐的辨别能力以及接收能力。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充分接触不同的音色、曲调以及节奏等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不断聆听过程中形成内心经验和习惯,只要一听到某个声音就能自动剖析出其音色、曲调等信息,进而获取这段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其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自己弹奏的过程中,辨别声音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精度,通过不断地练习,让自己的耳朵对旋律与节奏产生足够的敏感,从而逐渐形成乐感。
比如在学习断奏与触键时,教师首先可以优先让学生预习课程,熟悉按键,了解相关的乐理知识;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听力,判断是否为断奏法,形成基础的听力经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练习断奏的弹奏方式,并通过听力熟悉这种体验,逐渐形成一种内在能力,即乐感。
(二)音乐鉴赏为辅助
所谓见多识广,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听多识广”,因此,音乐鉴赏就成为了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钢琴家的作品,让学生在空闲时间,比如读书吃饭时、公交地铁上、晚上睡觉前等,通过长时间的音乐熏陶,让学生逐渐拥有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这样既能够节省课堂时间,让教师集中精力讲解更多的乐理或者一对一点评,同时还能让学生获得更加宽阔的音乐视野,以及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认知能力。
比如在学习非连音时,教师就可以选择相关曲目,让学生利用自由时间进行充分的鉴赏和练习,然后要求学生对乐曲的内涵进行描述,以此促进学生在听力的基础上获悉音乐情感和内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乐感。
(三)读谱能力为前提
读谱是学习钢琴的基础和前提,是促进学生理解乐理知识、提升钢琴弹奏技巧的重要内容。在乐谱中,各类记号和音乐符号是旋律、节奏、指法等内容的具象表现,是音乐的视觉化形式,也是创作者情感的附加载体。学生如果能够拥有良好的读谱能力,那么在乐理、音乐表现、具象认知的多重展示下,他们在理解音乐的过程中就会变得简单,乐感也会逐渐形成。
比如在学习连奏时,教师就可以将乐谱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标识,让学生依据琴谱进行练习,并且在联系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然后教师则可以依据琴谱中的乐理知识,为学生讲解需要改正的地方;最后由学生展开练习,将琴谱完全“吃透”时,学生的乐感也将得到显著提升。